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发展 >> 正文 >> 正文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风景区

来源:晋祠 时间:2024/8/24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中国古代文明集大成者

中国最早、现存唯一的帝王宗祠

中国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园林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风景区

(景区序号:全国4A级景区之2)

一、观光实录

(年8月9日)·

在距山西太原市仅二十多公里的悬瓮山麓,坐落着著名的古典园林晋祠。

晋祠原名晋王祠,又名“唐叔虞”祠,是晋国为纪念开国诸侯唐叔虞和“邑姜王后”而建的。其建筑年代尚无确切的定论,最早的记载见于郦道元《水经注》。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从北魏算起,也已有一千几百年了。

晋祠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古典园林,素以环境优雅、风景优美、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高超的人物塑像、经典的诗文匾联艺术而著称。

园林内现存各类古建筑百余座,座座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建筑工艺精致,造型独独特,结构稳固,历经数百年风雨,我自岿然不动。

晋祠的古建筑群,分别对称坐落于园内的中、南、北三个方位的地面上。地处南北方位的是配套建筑群。中轴线上,从大门开始,经水镜台,会仙桥,金人

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才是晋祠古建筑群的主体。

其中尤以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三座建筑物最为著名,被称为“晋祠三宝”。

献殿位于对越坊之西,始建于金大定八年(),明万历二十二年()重修,年修旧如旧,是给圣母邑姜供奉祭品的享堂。现脊刹盒子内仍可见明万历年间重修的印记。

鱼沼飞梁位于圣母殿前,是一座十字型古朴精致的的石桥,坐落于一汪四方

形荷叶鱼池之上。该桥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现存桥梁框架是真实的宋代遗存。此种建筑风格的桥梁是中国现存古桥梁的孤例。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是晋祠内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建筑主体由28根大柱构成,大殿前是八根盘龙大柱,大殿内圣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周武王姬发的皇后、周成王姬诵、唐叔虞之母)端坐其中,官宦宫女分列两侧,大殿内庄严肃穆、威仪森然。

圣母殿前的“难老泉”、圣母殿内的“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难老泉不知何时发源于悬瓮山断岩层,泉水清澈见底,不漫不枯,甘冽清纯,长流不息。北齐时有人取《诗经·鲁颂》中“永锡(同’赐’)难老”的名句,命名此泉为“难老泉”,伴随着晋祠的千年岁月至今。

圣母殿内的侍女官宦彩塑群像立于圣母座像四周,尚存43尊,均为宋代初塑。其动作形态各异,服饰妆扮各有特点,个个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作共同服务于圣母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梳妆打扮,歌舞奏乐状,是宋代祠庙彩绘的代表作。

圣母邑姜座像的刻画细致入微,衣着神态端庄自然,无可挑剔,堪称圣母殿彩绘泥塑的经典。

晋祠风景区内现存各类诗文碑刻匾额余通,遍布每座殿、阁、亭、榭,其中以“难老”、“水镜台”、“对越”三块匾最为著名,被誉为“晋祠三匾”。

“难老”匾位于圣母殿旁边的“难老亭”穹顶内,长1·45米,宽0·7米。此匾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所题,笔迹苍劲有神,被誉为“神奇之笔”,。“难老”匾因此被后人追捧为“晋祠第一名匾”。

水镜台位于晋祠的中轴线上,是进大门后的第一栋古建筑,也是晋祠现存的明清古戏台。“水镜台”匾额由清代翰林书法家杨二酉所题。

“对越坊”也地处晋祠中轴线上,东临金人台,西邻献殿,建于明万历四年,由明太原举人高应元为母亲病愈还愿所建,是一栋四柱三楼的大牌坊,属于古时的功德坊。“对越”匾额也由高应元所题。

晋祠是一处绿树成荫的古典园林,拥有参天的古树名木多株,其中千年古柏就有三十余株,据传其中有两株始植于周朝时代,因此称为“周柏”,一株名为“齐年柏”,一株名为“长龄柏”,它们见证了中国中原地带漫长的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也见证了古晋祠逝去的岁月苍桑,至今仍郁郁苍苍,倒而不死,令人叫绝。

晋祠之“古”,“古”得实在,“古”得韵味十足,“古”得人心服口服。

二、景区概况

1、地理环境

晋祠风景区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郊二十余公里的悬瓮山麓,地处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境内,四周山水相间,林木环抱,大门前有多个人工小湖泊,自然环境宜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2、景观特色

晋祠素以环境优雅、风景优美、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高超的人物泥塑、经典的诗文匾联艺术而著称,是中国最早、现存唯一的帝王宗祠,也中国最早、规

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园林,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

3、文史拾零

前11世纪至前年间,周成王封胞弟姬虞于唐,称为“唐叔虞”,其一支宗族迁至晋阳,在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宇,改国号为“晋”,该祠宇即为晋祠的前身。

南北朝时期,文宣帝高洋扩建晋祠;唐贞观二十年,太宗李世民又一次扩建晋祠,并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北宋时期,太宗赵光义在晋祠大兴土木,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圣母殿,其后的宋哲宗、宋徽宗又在园内增添了不少建筑设施;金大定八年,朝廷为给圣母供奉祭品,又修建了献殿;元世主时期,又重修了晋祠内的部分建筑,并勘定了晋祠四周的地界;元顺帝时期,由于太原地震,又重修了圣母殿;明朝时期,历代皇帝对晋祠内的建筑物不断进行修缮,并增修了难老亭、对越坊、鱼沼飞梁、钟鼓楼、水镜台等一大批建筑;清朝时期,朝廷也勤于保护、修缮、扩建晋祠,使得晋祠的生命能延续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晋祠才真正获得了新生。

4、交通信息

晋祠地处太原市郊,各类交通十分便捷。

5、晋源区地标产品

晋祠大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