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玉虎
农耕时代,人们加工粮食主要是靠石磨、石碾、碓臼,一般需要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但是,在很早以前,太原市晋祠地区的先民们就利用晋祠难老泉水的落差,安装了几十盘水碾和水磨来为人们磨面和碾米,这是人类早期利用水能的成功范例。
水磨
水碾和水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是这样的:先在流水主渠道经过的地方挖一个深两三米的大圆坑,因要在圆坑内安装水轮和木轴,太原南郊地区前后鼻音不分,“轮”“龙”同音,这圆坑当地人就叫“龙洞”。在龙洞上盖磨房或碾房。水轮上的木轴通到上面的磨房后,可直接驱动下层磨扇转动,加工粮食,主要是魔面。水碾的构造则比较复杂,竖立木轴朝上进入碾房后,上面还得再平装一根粗粗的横杠,横杠的头上再与碾磙连接,驱动碾磙作圆周运动,靠碾磙和碾槽的摩擦来使谷物的壳和米分离开来。
水碾
由于水磨和水碾靠源源不断的水力驱动,既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畜力成本,又能日夜不停的工作,给经营者带来可观的收益,凡有条件的商号和人家都设法投资进行建设。过去晋祠靠难老泉水浇灌的地区有好几十个磨房从事此业,给经营者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也给当地大多数农民提供了方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漫长的自然经济时代,晋祠地区的水磨业,不光是一个农技现象,还是一个经济现象,是一个金融工具:由于经营水磨业的主人,都是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经营意识强的商号,他们多与当地农民签订代储协议。秋天小农户收下稻子后,不用自己储藏,全部存到商号里。商号按秋天的市价(一般都比较低)收购,还约定给适当的孳息。商号用平价收购的稻谷碾成米后高价出售盈利。由于这些商号多数还经营着日用品,因此农户不光吃米时可以从商号兑取,就是日常生活所需的油盐酱醋,衣服布草,针头线脑,也都可凭与商号往来的“折子”上签字取用。一纸折子,就把农民的经济命脉牢牢地拴在商号里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