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山西新闻联播”
2月22日,临近元宵佳节,记者来到了晋祠桂花元宵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福元家中探访传统元宵制作过程。
桂花、玫瑰、花生、芝麻......十几种食材被放入大盆中进行搅拌,整个元宵生产车间立刻弥漫着浓浓的香气。工人们穿着工作服干得热火朝天,韩福元依旧坚持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元宵。▲晋祠桂花元宵滚制工艺“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在太原市晋源区广为流传的晋祠四宝之一“元宵蛋蛋”,说的就是晋祠桂花元宵。
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制作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晋祠大米种植条件和手工匠人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晋祠桂花元宵传承至今,成为中华元宵的鼻祖和北方元宵的代表。
▲晋祠桂花元宵配料工艺“滚”元宵
“一泡、二淘、三晾、磨米、炒作、做馅、滚制……”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首先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然后再过水,继续放回笸箩内滚,反复几次,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元宵比汤圆的口感要粗一些。元宵煮后,汤会比较浓,跟糯米面粥似的,表皮松软,馅料硬实有“咬劲”,果香和米香浓郁。
▲太原市非遗晋祠桂花元宵第四代传承人韩福元在韩福元家的磨坊内,三台3米多高的自动石碾机轰隆作响。旋转的石磨一遍遍碾压着晾晒好的糯米,经过筛子筛选,将较细的米粉筛入布袋,而颗粒较粗的再经过几次碾压,这种古法制作的方法保持至今。炒制馅料是制作晋祠元宵的关键——将核桃、芝麻、花生翻炒去皮后,再把糖稀加热化开加入白糖、冰糖、纯天然玫瑰花酱和桂花酱翻炒,待炒至褐色放入木制的模子用擀面杖压实擀平,晾到一定程度切块。▲晋祠桂花元宵迎来了热销期
“不少老太原人要的就是这一口‘老味道’,有的人定居南方多年,仍对晋祠桂花元宵念念不忘。”韩福元说,每年都有老顾客托人或者通过快递来买咱们的元宵。▲每年都来购买的顾客非常认可元宵口感
▲购买晋祠元宵成为元宵节的习惯
▲慕名而来的顾客不在少数
年,韩福元与晋源区制作桂花元宵的同仁协商成立了“太原市晋源区晋祠桂花元宵研究会”,被选为会长。
年,晋祠桂花元宵制作工艺入选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正月十五,晋祠桂花元宵作为北方元宵代表在央视综合频道春节特别节目播出。
▲太原市非遗晋祠桂花元宵第四代传承人韩福元
韩福元将这种手工制作元宵工艺传承下去,让晋祠桂花元宵的品牌叫得更响,他的儿子韩伟也将继续继承父亲的衣钵。
▲太原市非遗晋祠桂花元宵第五代传承人韩伟
韩伟说,以往只在线下的超市销售,今年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线上渠道,同时在抖音、快手上做推广,元宵已经卖到了北京、深圳、广州、杭州、西安等地。▲太原市非遗晋祠桂花元宵第五代传承人韩伟
在韩福元父子的坚守下,还未到元宵节,晋祠桂花元宵名头就已响当当。
随着市场的认可,小元宵卖得好,元宵中包裹的大米、馅料等销量也“热”起来,成为香饽饽,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监制:关秀兰郝刚刘世雯
策划:吴鹏林郭旭
记者:郭晓明
雲桐工作室出品
相关阅读楼阳生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上强调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满怀信心肩负起转型发展蹚新路历史使命
山西省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周年座谈会在太原举行楼阳生出席并讲话林武主持李佳出席
楼阳生在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调研时强调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努力开创山西水利事业新局面
监制/吴鹏林
主编/郭 旭
编辑/郭瑾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