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斌哥投稿:
今日(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全省水利工作情况的报告。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介绍,大水网工程全面进入建设攻坚期,今年将力争完工。以汾河流域为重点的七河生态修复已全面启动,此外,晋祠泉有望在近两年实现自然复流。
按照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年10月我省启动实施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经过几年的有效治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已得到初步改善,全省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位已连续9年持续回升,每年上升幅度在1—2米;晋祠泉地下水位已累计回升了24.04米,水位最高时距泉口仅剩3.72米,并有望在近两年实现自然复流。从去年11月,距泉口埋深4.94米,到今天的距泉口仅剩3.72米,在十个多月的时间里,泉水水位上升了1.22米。
为何人们都在期盼晋祠泉水复流晋祠,所有外地人来太原必去的地方,因为它的名气居太原之首。且不说它有国家屈指可数的国宝级文物,有“三绝”。单就为什么以前叫它“山西小江南”,恐怕很多人尤其是外地人到了那里却怎么也无法和“江南”挂上钩。
如果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晋祠的美景真的是赛过江南,家家户户门前小桥流水,田地里绿黝黝的稻浪随风飘摆,一望无际地荷花接天连地,无数的蜻蜓在田地里嘻戏...
而从上世纪90年代煤矿私挖滥踩造成千年不断流的“难老泉”断流之后,这山西小江南美景便一去不复返了,晋祠曾是晋水源头,这里依山傍水,古木参天,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著称于世。晋祠是一处集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碑刻、古树名木等于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很大程度是依托于晋水的源头在此。可见晋祠泉水对于晋祠的重要性。
泉水潺潺,杨柳依依,小桥流水,雨滴鸟鸣。就连附近的南、北大寺,花塔、赤桥,南城角、古城营村,甚至晋源城里也是:泉水汩汩流,小河村中走。无论村里村外,那无数的泉眼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这片曾造就出李世民、王昌龄、白居易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被誉为“龙兴之地”、“唐之根、晋之源”的美丽土地。由于泉水较多,人们掘渠引水,浇灌田地。那一股股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小河,清澈透亮,一眼见底。河水穿过连接农家庭院和街巷的小桥,颇有点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当年的泉水不仅村里有,地里有,就连农家的庭院里,只要掘地三尺,泉水就会突突直冒,用砖一砌,就是一口小井,人们用它来灌溉庭院作物或洗衣洗菜。那清粼粼的泉水,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着,就像是刚开锅的沸水。她与上游流下来的晋祠水结伴而行,滋润着千亩良田,养育着一方水土一方人。这儿盛产的晋祠大米,晶莹剔透,色香味美,似一颗颗雪白的珍珠而闻名三晋。(文/晓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