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叔虞,姬姓,名虞,他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始祖、三晋文化的开创者。他也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其母亲是齐太公吕尚之女。因封地在唐国,史称唐叔虞,唐叔虞在封地唐政绩卓著,他成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开创者,他是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唐叔虞去世后,其子继位,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
唐叔虞的母亲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据传邑姜怀周成王时,“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意思就是站着的时候不东倒西歪,坐着的时候端正严肃,说笑时不喧哗,独处时不随地蹲坐,有脾气时不随便骂人。这些虽然看着挺简单的,但真的做起来却很难,是需要很大毅力和克制力的。如今山西太原的晋祠供奉的就是唐叔虞和他的母亲邑姜。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唐叔虞和他的母亲邑姜所建。晋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同时是王氏、张氏的发祥地。图为晋祠。
周成王姬诵封他的弟弟里虞于唐,称为唐叔虞,后来唐叔虞宗族中的一支迁到晋阳,并在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宇,称唐叔虞祠。唐叔虞之子因境内有晋水,所以就改国号为晋。
唐叔虞采用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针,治唐,大量的历史证明,他的这一方针成为了晋国传统国策,对后来的晋国和韩赵魏三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三晋文化体系中尚公、尚法、尚贤的特色。作为晋国立国创业的始祖,作为三晋文化的开创者,他自然是受到后人的推崇尊敬。
晋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现存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尊,碑刻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一座集庄严壮观、清雅秀丽的宗祠祭祀建筑和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晋祠,创建于西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经有很大的规模,后来又经北齐、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你修建,从而有了如今的规模。其中七世纪到十二世纪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筑园林、雕刻艺术的典范。
晋祠中的圣母殿,就是专门为祭奠邑姜所建的,是宋朝时期所建,殿内圣母像为北宋天圣年间雕塑,已经有近千年历史了。晋祠中的圣母殿是晋祠古建三绝之一。图为晋祠圣母殿。
晋祠的布局形成受到了儒家、释家、道家的影响,特别是南北朝之后,佛教的庙宇开始拥入晋祠,道教的殿堂也依祠而建。从而形成了儒释道共处一祠的格局。其中圣母殿雕塑是晋祠三绝之二。
晋祠古建三绝之二是木雕盘龙。木雕盘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朝元佑二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图为晋祠木雕盘龙。
水镜台是明清戏台,后台为明朝所建,前台为清朝补建。前台有十二根明柱,后台台身四角立柱。水镜二字取于《前汉书·韩安国传》中“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思是忠奸是非。图为水镜台。
对越坊是在晋祠景区中轴线上的金人台西,建于明朝万历四年。匾中“对越”二字是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题。相传,高应元母亲有偏头痛,请了好多医生都没有看好。后来在吕祖面前求得一签,签上写着“添砖加瓦”,高应元在晋祠中发现祠内雕、堂、楼、阁、亭、桥、台都有,就是缺少牌坊,所以就选了在金人台西造了这座牌坊,并且还亲手书写“对越”匾额。对越二字出于《诗经·周颂·清庙》中“对越在天”一句。
晋祠献殿位于晋祠内鱼沼飞梁的前面,这座大殿原来是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地方。此殿至今保护很好。图为献殿。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从晋祠的建筑、雕刻、碑刻、壁画、古树名木,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宗教、文化等多个领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让其成为了古代宗祠和园林艺术相结合、且跨越历史最长,又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是我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名奉圣寺,相传是唐朝尉迟敬德的别墅。名奉圣寺内,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
大家去过晋祠吗?觉得那里怎样?不防说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