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礼冠的佩戴者仅仅局限于后妃命妇,这一宋代女性中的特殊群体。而且,礼冠的佩戴也仅仅适用于出席重大场合,如在册封、祭祀、从蚕等重要典礼时与礼服相搭配,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华贵的礼冠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反而是便冠在广大宋代女性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宋代女性的便冠可以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本节将便冠划分为材料类便冠,造型类便冠和其他类便冠三大类,然后分别就这三大类进行详述。
一、材料类冠饰
顾名思义就是冠饰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制作它的材料上,以材料取胜,或者是材料比较珍贵,或者是材料比较特殊。按照史籍中记载的宋代女性所佩戴的冠饰,可将材料类女冠分为珠冠、花冠、白角冠等。
1.珠冠
从字面意义就可以看出这种冠饰主要的装饰物是珍珠。在宋代,最为珍贵的珍珠莫过于北珠了,这种珍贵的北珠产于当时的金朝境内,主要通过榷场贸易进入宋朝市场,名贵的北珠来之不易,所以用其制成的北珠冠自然是价值连城,非一般平民妇女可以佩戴。
使用珠冠最多的当然是后妃贵妇。据现存画像显示,宋代后妃的礼冠上装饰有大量的珍珠,尤其是额前口圈上的一圈珍珠,还有冠饰上偶尔点缀的珍珠,硕大浑圆,很有可能是名贵的北珠,在一定程度上礼冠也可以说是珠冠的一种。
宋徽宗时期,册立皇后之初,“内头冠合用珠子”,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北珠的昂贵。这种奢侈之至的珠冠多为宫廷后妃所佩戴,在李廌的《济南先生师友谈记》中记载了诸位宫妃在参加御宴时佩戴的云月冠,上面也装饰有珍贵的北珠。
除了后妃,宋代公主也拥有珠冠,据《武林旧事》“公主下降”一条可知,到南宋时期,公主的房奁中还有“北珠冠花篦环”的记载,可见,从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这种珍贵的珠冠一直流行于宫廷贵妇中。民间能佩戴这种华贵珠冠的也非等闲之辈。
珍珠昂贵而稀有的特性决定了珠冠的佩戴范围仅限于后妃贵妇,珠冠的流行程度也不似其他普通冠饰那样风靡,也正因为此,珠冠在宋一代虽没有大发展,但也如细水长流,从北宋到南宋,存在了较长的时间。
2.花冠
花冠就是用花装饰成的女性冠饰。这里的花,不仅仅指鲜花、真花,也泛指用金银珠宝或者丝帛等各种材料制成的花朵状饰物。发展到宋代,开始流行在头上簪戴真花或用罗帛、通草等各类材料制成的仿生花。
宋人喜爱簪花的风气在史籍中早有记载,不仅是女性喜爱用花朵来装饰自己,宋代的男性也喜爱簪花,往往在重大的节日或庆典时,文武百官都会簪花出席,而且,为了表彰功臣,皇帝也常常亲自赐花,这一风气蔓延到民间,更是形成了一种人人尽簪花的流行风尚。
在这一风气的影响下,用花来装饰女性冠饰也成为常事。宋代的花冠按外形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年景花冠、重楼子花冠、玉兰花冠等。一年景花冠是宋代女性冠饰中较为独特的一种,指的是在女性的冠饰上装饰有四季花朵。当然,这里的四时花朵肯定不可能是鲜花,只能是用各种材料制成的仿生花。
在《宋仁宗后像》中,可以看到这种花冠从正面看形似“凹”字,两侧还有两条下垂的弯弯的类似于幞头的东西,冠饰上面插满了各色花朵,而且左右两名侍女头上的花虽都是各色生杂花朵,但并不完全一致。
除了宫廷侍女佩戴“一年景”花冠,这种将四季的花朵装饰在头上的风俗在南宋也有表现,吴自牧的《梦梁录》在记述临安婚仪时,提到男方的聘礼中就有“四时冠花”,可以想象,这应该也是点缀了四季花朵的精美冠饰。
重楼子花冠。从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花石仕女图》中一位头戴重楼子花冠的女性形象可知,这种冠饰的确较为高大,从图像的比例上来看,几乎是面部长度的两倍。
这种重楼子花冠应该是用竹篾等较为轻巧的材质编成花瓣式的架子,层层叠叠,然后外蒙罗纱,在与发髻结合处又装饰上青色的叶子等饰物,两边下垂有两支斜插的朱红色发簪。虽然仅凭图画看得并不真切,但这仍不能掩盖重楼子花冠精巧绝伦、瑰丽大气的风姿。
高大的冠饰,再配上女子薄如轻纱的服饰,更显得清瘦纤细,这也是宋代清丽淡雅服饰与唐朝大气张扬服饰的区别。而且,因为这种冠饰形制高大,佩戴后行动多有不便,所以重楼子花冠的佩戴并不普及。
玉兰花冠。这种冠饰惟妙惟肖地仿照了玉兰花的形态,前后实而左右虚,从侧面看形似字母“U”,底部应该是有口的,刚好将高高挽起的发髻嵌在中间。加上圆圆的发髻,从侧面看,又有些类似于元宝的造型,所以在宋人笔记中偶尔出现的元宝冠,指的多为这种样式或稍加改变的玉兰花冠。
玉兰花冠既简单大方又美观实用,在宋代妇女中也较为流行。河南偃师酒流沟宋墓出土的厨娘砖上就形象地刻画了四位头戴玉兰花冠的厨娘形象。在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众多女像中,也有一位侍女头戴蓝色的玉兰花冠,简洁优美的造型,清新淡雅的颜色,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女性的谦柔优雅之美。
宋人绘制的《瑶台步月图》中在正中间有一位妇人,头上所佩戴的冠饰与玉兰花冠也有相似之处。在陈芳等学者共同著成的《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一书中,作者将这种冠饰定义为团冠,并将其与安徽安庆棋盘山宋墓出土的鎏金银团冠进行了对比,有其合理之处。
3.白角冠
这是一种装饰有白角冠梳的冠饰,大约兴起于宋仁宗时期。这种白角冠也是形制巨大,异常华丽。白角冠从皇宫中传出,所以当时又被称为“内样冠”,它的特色不仅仅是在冠上装饰上华丽宽大的冠梳,还体现在两侧的装饰下垂及肩,因为过于巨大,妇女佩戴白角冠乘坐马车时还需要侧首才能进入。
这样高大奢侈的冠饰必然引起统治者的注意,仁宗就注意到了这种高大的冠饰过于奢侈,禁止用珍贵的白角制作冠饰,就将冠饰原材料换成价钱稍微低廉的鱼枕骨,再用象牙、玳瑁来制作冠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的女性对白角冠和冠梳的喜爱之至。
其实,这种在发髻上装饰梳栉的偏好在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梳栉的材质有很多,如金、银、玉、白角、犀角、象牙、骨、竹、木等,不一而足,发展到宋朝,成为了白角冠上重要的饰物——冠梳,风靡一时。
在《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着在正月年节期间,街市上就摆卖有冠梳,到了南宋时期,据《梦梁录》记载,临安城中不仅有专门的“飞家牙梳铺”,街头还出现了修补、彩染冠梳的手艺人,可见,白角冠和冠梳的售卖和修补染色在南宋时已发展得较为完善。
二、造型类便冠
宋代经济的繁荣造就了女性冠饰的丰富多彩,这不仅体现在冠饰的材质上多种多样,更表现在造型的千姿百态。从造型方面来说,宋代的女性冠饰最基本的两种造型就是团冠和垂肩冠了,其他的冠饰均是从这两种发展而来。
1.团冠
团者,圆也,所以团冠也被称为圆冠。团冠的外形也似圆圆的帽状,用竹篾编成,一方面因为竹子价格低廉,而且使用轻便;另一方面,“涂之以绿”,在竹子表面涂上漆或熟桐油等涂料可以保证竹子经久耐用,不被虫蛀,这样的冠饰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自然受到了广大女性的追捧。
后来,团冠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些变化,增加了角的装饰。有些学者认为“以角为之”指用角替代竹子来编制团冠,这在笔者看来是不现实的。首先,坚硬的角不可能像竹篾一样编出帽状的冠胎,其次,用单独的角,不管是什么角,来作为冠饰,体积上看来都有些小,唯一解释得通的是用角来装饰团冠。
团冠虽然外形简单,但是其流行范围广泛,可见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爱美的女性都喜欢佩戴团冠,同时又根据自身的经济水平对其进行改造,像普通的妇女会在前后各加一个牛角作为装饰,而宫廷贵妇佩戴的团冠肯定是极尽华丽。
2.垂肩冠
垂肩冠和等肩冠都是冠饰两侧有下垂及肩的装饰物,形制广大的白角冠也被称为垂肩冠或等肩冠,可见,只要是冠饰两边有下垂至肩的装饰物,不管是由团冠发展而来的亸肩冠,还是与巨大冠梳搭配的白角冠,都可以称之为垂肩冠或等肩冠。这也正好可以解释皇后佩戴的添加了两侧博鬓的凤冠为什么也被一些学者称为等肩冠。
三、其他类冠饰
宋代的女性冠饰除了以上便冠,还有一些冠饰是舞女专用的,但是没有图像或考古资料可供参考。如在《宋史》中就记载了卷云冠,金冠,仙冠,宝冠都是宋时舞女所佩戴之冠饰。由于资料和图像的限制,我们并不能看到这些舞乐类冠饰的具体形貌,但是可以想象,舞女所佩戴的冠饰往往用于表演,其形制大多夸张又侧重于形似。
四、总结
宋代女性的便冠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材质多种多样,造型千奇百怪,用途也是各不相同。从取材简便的花冠,到价值连城的珠冠,价值的差异满足了不同阶层女性装饰自己的要求。
从端庄大气的团冠,到夸张新奇的垂肩冠,款式的各异满足了不同身份女性展示自己个性的要求;从日常生活的冠饰,到用于表演的舞乐类冠饰,作用的差别也体现了当时女性冠饰设计的完善和使用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