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的瓦翁山麓、晋水源头。始建于北魏以前,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故名晋祠。由于唐叔虞是韩姓血缘先祖,因此晋祠展示的一切,都可谓是韩姓早期的历史文化。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这是晋祠门票上的宣传语。晋祠,以宋塑、周柏、隋槐、碑碣、晋水以及美丽的传说而著称于世。这里的殿堂楼阁蕴藏了博大深遂的古老文化底蕴;这里的碑碣翰墨散发着晋祠沧桑变迁的古老芳香;这里的溪水小巷保存着晋祠淳朴的巷陌民风。祠后瓦翁山,松柏叠翠,郁郁葱葱;祠前的十里稻花,清纯馨;祠区内泉水环绕,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数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塔点缀在树影婆娑、泉流映带之间。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一处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的游览胜地,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澈长流的难老泉,形如卧龙的周柏,精美的宋代彩塑,世称晋祠"三绝"。"贞观宝??"碑亭,华严经石幢,柏月山房记被誉为"晋祠三大镌刻"。
"贞观宝翰"亭位于晋祠内西北隅,俗称唐碑,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晋祠所写的《晋祠之名并序》碑文。全文一千三百零三字,行书隽秀,据说是唐太宗的得意之作,开行草书之先河,文物价值极高。
圣母殿西座东向,是奉祀周武王之妻、唐叔虞之母邑姜的殿堂。面阔七间,殿高十九米,殿顶黄绿相间,整建筑飞阁流丹,气势恢宏。殿内有四十三尊宋代彩塑,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四十二尊为仕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赞叹不已。殿?檐柱上有一幅楹联:
瓦翁山高碧玉一弯分晋水
剪桐泽远慈云千古荫唐村
上联概括晋祠依山傍水之胜,下联是说成王"桐叶分封"故事,及邑姜如慈母一般千古荫及唐地子孙。
晋祠内与韩姓关系密切的是唐叔虞祠。祠在圣母殿前约一百米的北侧,座北面南,为两进四合院。第一进正中为献殿,两侧有十二个手持乐器的元代乐女塑像,十分逼真真,表现了元代音乐歌舞的场面,是研究元代戏剧史的不可多得资料。第二进为正殿,面阔七间,供奉着明代所塑的唐叔虞像,像着蟒袍,手持大圭,庄严肃穆。两侍童像分立于两旁,两边侧位对峙而立着文武两臣。唐叔虞像两侧的红?柱上盘绕着蟠龙,张牙舞爪,活灵活现,彰显了腾云驾雾之势。
唐叔虞祠大门和正殿各有一副对联,分录如下:
悬翁庆灵长,锡药难老
分圭遗厚泽,恵我无疆
唐国封桐七百年,功存兰室
晋渠水灌三千顷,泽及生民
联内"分圭"及"封桐"都是指"桐叶之封"这个趣事,并概括了晋从西周初分封开国到战国前六百多年的历史。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如果没有"桐叶之封",也许就没有我们韩姓。"分圭遗厚泽,惠我无疆",说得何等好哦。因此,晋谒唐叔虞祠时,倍感亲切,敬意油然而生。
是夜,我们畅谈参观之感,话说明日绥德寻根之猜想,竟至深夜,了无倦意。遂有小诗一首录于后:
多情细雨润轻尘,古郡高原满目新。
兄弟三杯长缅祖,明天故里谒先灵。
摘录于大别山韩氏家谱,世忠祖二十五世孙韩成之撰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