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碑刻于清同治三年(年)八月题,原石在山西太原晋祠。
拓片宽98厘米,高63厘米全文如下:
不见分桐社,空余悬瓮山。
祠荒千载后,泉出两峰间。
金虎当星位,珠龙护水关。
天人灵气在,笙鹤有时还。
味和堂晋祠诗同治三年仲秋太原县训导李暎书
拓片局部“分桐社”出自周武王“剪桐封弟”的典故。晋祠历史悠久,原名晋王祠,最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成王继位之初,唐国发生叛乱,周公平叛灭掉唐国。有一天,成王拿起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拿给叔虞说:“把这个玉圭给你,封你去做唐国的诸侯吧!”史官将成王的话记录下来,提醒成王“天子无戏言”,周成王便将叔虞封为唐国诸侯,人们自此称他为唐叔虞。这便是“剪桐封弟”的由来。
拓片局部“悬瓮山”在太原市晋祠西,嘉靖《太原县志》称:“山腹有巨石如瓮形,因以为名。宋仁宗时地震山坼,巨石摧毁,今无复瓮形矣。”一名汲瓮山,又名结绌山。
拓片局部“味和堂”主人为高其倬,(-)清代官员、诗人。字章之,号美沼、种筠,辽宁铁岭人,隶汉军镶黄旗,指头画创始人高其佩堂弟。康熙三十三年进士,迁内阁学士。世宗朝历云贵、闽浙、两江总督。在闽请解除民间出海贸易禁令,后以故降为江苏巡抚。乾隆初,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良。有奏疏及《味和堂诗集》。
诗刻朱拓这块碑刻于清同治三年,即公元年八月,距高其倬身故已有一百二十六年。是什么原因让李暎把这首百余年前的诗作重新抄写了一遍呢,不得而知。这一年,中国最重要的事就是七月太平天国被清政府剿灭。再有就是俄国抢走了清政府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不过这是立碑以后的事情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