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灵感来自一念之间,从太原乘坐D的动车,要去陕西的澄城。动车的风驰让我无法捕捉到眼前的雪景,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三晋大地,黄土高坡被白雪覆盖着,似乎第一次觉得山西是这样的美。凌晨太原下了一场雪,街道似乎湿润了许多。
儿子.女儿、儿媳三人送我去往太原南站,车行走在龙城大街向南的方向,有点恋恋不舍。十年的春节有两次是在太原过的,第一次是在二零一零年,那年我从四川资阳的南津关绕道成都回到山西太原,因为女儿在太原,希望我能去太原过个春节,也许她们感受到父亲常年的艰辛,想让我去那儿过个春节。也许她们也想尽尽孝道,女儿把她母亲也接过来,就是想到一家人在一起团聚。我是个不甘寂寞的人,那年过完了春节就去了东北,在北大荒的原野辗转千里,一呆就是十年。去年因为工作的原因领导让我去陕西的澄城,元月的十三号也就是腊月的初一,我离开长白山腹地的小城吉林通化,取道长春去太原,然后再去陕西渭南市的澄城。列车开动的那一刻,网上信息吉林通化发现了新冠疫情,不一会我接到一个电话,是澄城那边的项目经理发过来的,也许他年轻,称我李叔。他说你暂时不能来澄城了,因为东北那边的疫情严重,一切从那儿来的都要经过核酸检查,隔离十四天或二十一天。如果这样,来了就没有必要,因为年关是想让我去哪儿留守。所以我就滞留在太原的儿子家,天伦之乐几年来没有太多的想过,这也许是对我的眷顾。在太原的儿子女儿心里很高兴,儿子新婚燕尔,儿媳也很想让我留在太原陪陪她们。十年前的愿望,有一天能好好地逛逛省城,终于如愿以偿了。将及旬月我几乎走遍了汾河的两岸,写下我在太原的系列随笔,我是个喜欢文字游戏的人,也许是自己的一点业余爱好吧!
我去了山西的晋祠,那儿是历史上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唐叔虞为了自己的母亲,在那儿修建的祠院,周朝的柏树唐代的槐树与圣母殿、难老泉,被称为晋祠三绝。郭沫若曾经写过那样的诗句: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唐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竟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罄、飞梁荇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也许郭老不仅仅是写景。而后我又去了太原的晋阳湖,也许这个北方的湖泊不是那么的简单,她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晋水灌晋阳,汾水灌安邑,绛水灌平阳这也许就是三晋的由来。
汾河上的桥很多,有人算过太原横跨汾河的桥,出了名的大概有二十几座,但汾河晚渡却只有一个故典,那就是那首晚渡的诗。为了寻找晚渡我曾走遍了汾河公园,几十里的漫长,我去过漫水桥,听说那儿水与桥面很低,触手可及。我又去了南内环的河边,那儿仅只有一个汉白玉的雕塑,也许那塑造的母女很逼真,宛若天成。我又去了晋阳桥,那儿是网红的桥,风景宜人,离西山很近,河岸边的石舫仿佛当年的渡口。也许那儿是真的晚渡,明代的张颐也许去的是那儿。我很喜欢那儿的霓虹闪烁,夜色阑珊。春节在汾河边玩耍,随意的随笔也仅只写了六篇,但却从未确定晚渡到底在哪儿,也许那晚渡就在诗人张颐的心里: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撸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晚渡的情景历历在目。
离开了太原南,动车上有心无意地打开手机,看到的是一篇让人难以沉默的文字。说的是一位山西隰县的姑娘,它登载在山西晚报上。也许晚报是闲暇时看的刊物,也是茶余饭后的点缀。可我看到的确是让人感叹的一幕,一个山西隰县的真实故事,一个以纸箱引发的一个淡淡的人生。她虽然残疾了,但她不是一个弱者,而是一个妙龄少女。然而她又是一个弃婴,也许她那时还未有满月,就被遗弃在街头。因为自身先天的残疾没有左臂而被她的生母抛弃,一位好心的老奶把她抱回,是她有了孱弱的生命。苦心人天不负,在奶奶的含辛茹苦抚育经历中,她懂得了人生的可贵,孜孜不倦地努力她成了时代的新人。一个残疾姑娘,没有左臂会成为一个运动健将,她参加过全国的体育竞赛,获得八百米赛跑的第二名,获得银质奖杯,也许常人也不敢去想。他荣幸地被山西大学录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西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成为一个学者。她以喜爱的体育运动成为国家级的二级运动员,被体育界认可。她用青春的正能量激励很多的青年奋勇向前,获得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得到全国演讲大赛的银奖。全国的大学生演讲比赛她得到了金奖,这也许是山西人的骄傲。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她荣幸成为火炬手,用她唯一的一只手点燃了青运会的圣火,那一刻她笑了。她高兴地说,这是她一生中最难忘、最珍贵的经历。
我不知道我会在南行的火车上看到这篇文字,当我告别山西的大地,动车从黄河桥上越过的那一刻,我的心还留在山西,我觉得这是山西人的骄傲,这是黄土高坡孕育的一颗幼苗,她会茁壮的成长着。黄河对面的大荔高铁站,是我的终点站,我要在那儿下车。换乘别的车去往澄城,车行走在黄土地上,黄土的泥馨浸润着肺腑,我在感受着朝邑滩的湿润。这儿与我的家乡隔着一条河,而我却觉得又那么遥远。
人在迥途也许有一种失落的感觉,看着中条山北麓的山峦,我想到山的那边就是我的家乡,而我却要躲着它悄悄地离开。当我看到这篇有文字的视频,有位读者看了后写了评注:今天黎城、平顺、屯留,整个的长治都在看这个女人,我感叹了。她还是一个年轻的姑娘,用女人两个字似乎有点低微,她的演讲发出的声音是时代的强音。她的最后一句话很有感染力,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凌晨我在澄城工北西路的家属院,写下这篇随笔,也许一切都不敢想象。想起蒲松龄故居的那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走过了许多的地方,这是第一次在离家很近的地方。我不知道该怎样写,心里五内杂陈,只有感叹。悠然题记澄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