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太原日报
图为武婷婷正在做传统风味的晋源火锅。
“我们晋源的火锅,承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和北京、四川火锅相比,胜在汤鲜味美,层次丰富!”1月20日,晋源区天龙山旅游公路旁一家饭店内,武婷婷一边装火锅,一边讲述晋源火锅的由来:“晋源火锅不仅是晋源人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还承载着浓浓的乡愁,更是对晋源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晋源火锅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周代,源于祭祀,随青铜礼器发展而来,以火与锅的构造制成火鼎样式,鼎与炉合二为一,鼎中铸有一个隔层,将鼎腹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层一个开口,可以送入炭火,四周镂空作通风的烟孔,有的鼎腹较浅,鼎中间夹一炭盘,这就是早期的晋源火锅。传承至今,晋源火锅的汤料调味一直保留着传统风味和乡土特色。
武婷婷今年32岁,人如其名,亭亭玉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得精明干练。从小耳濡目染做火锅的技艺,“记得逢年过节,最想吃的就是姥姥做的火锅!”每次姥姥装火锅,武婷婷就蹲在旁边,小时候是看着,再大了就搭把手,等姥姥上了岁数,武婷婷就和父亲一起装锅调味。
和其他外出谋生的年轻人不同,成年后的武婷婷选择留在家乡,“以前打过工,创过业,但心心念念的还是晋源的火锅。为了让大家感受到至醇至美的老味道,我和家人选择开了一家旅游饭店。”
武婷婷一边装火锅,一边讲起了晋源火锅的制作方法:“晋源本地的火锅食材种类大同小异,但是有八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白菜、清蒸丸子、粉条、炸土豆、晋源猪血灌肠、喇嘛肉(俗称小酥肉)、冻豆腐、烧肉和海带。先将焯水的白菜铺底,清蒸丸子、红薯粉条等依次层层码放,浇上烧肉原汤做的汤底,再配上胡椒粉、酱油、葱、姜等调味品,点火炖煮十几分钟,冻豆腐、粉条等素菜吸足肉汤后即可享用。”武婷婷在此基础上又加了虾米提鲜,做出来的火锅汤鲜味美,白菜清淡利口,红烧肉肥而不腻,冻豆腐汤汁饱满。
晋源人把对团聚红火的执念寄托在层层堆叠的火锅里,汤火慢炖,食材在相聚,人也在相聚。
在姥姥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以及自己的摸索中,武婷婷的火锅慢慢成了往来食客的必点菜。食客们在寒冷的冬天,围坐在一起,一个火锅,就着一碗晋祠大米饭或者精致小花卷,就能吃上好久。
“临近春节,已经有不少客人预订了火锅。‘火’象征着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寓意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武婷婷说。
武婷婷告诉记者:“我有个心愿,不仅要用心用情传承传统手艺,守住晋源老味道,而且想深入挖掘整理和探究晋源传统菜品,希望能通过传承晋源味道,让更多人游在晋源,食在晋源,爱上晋源。”
记者毕晶晶通讯员杨润德梁月仙(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太原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