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发展 >> 正文 >> 正文

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教育行业环境分析

来源:晋祠 时间:2022/10/24
白癜风正规专业治疗 http://pf.39.net/xwdt/171005/5740834.html

一、公司简介

希望教育(.HK)集团成立于年10月,在校生人数达14万余人,是中国第二大高教集团。年8月3日,希望教育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年,集团办学规模快速增长,先后进行了六次并购;目前,集团下属院校达14所,大多位于西南地区:

5所本科院校: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贵州大学科技学院、银川能源学院;

7所高职学院:四川天一学院、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所技师学院:四川希望汽车技师学院、贵州应用技术技师学院。

1.公司股权结构

希望学院最早是由实控人王辉武家族牵头设立,由于最初影响力有限,于是由希望集团出面,与西南交大联合成立了集团第一所独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在公司的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希望集团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上市之前,光大控股作为基石投资者入股了希望教育。

2.上市之初学院分布

目前公司主战场位于云贵川。在四川、贵州五大民办高等教育公司中位列第一,在山西五大民办高等教育公司中位列第十。

在上市之前,希望教育便具备了强大的并购经验,先后收购了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独立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独立学院)、四川天一学院(专科)、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上市之前希望教育学校运营情况

3.公司股价历史表现

从股价的历史表现来看,由于希望教育上市之初,迎面赶上《民促法》送审稿的出台,当时几乎所有的教育股——无论是K12还是民办高教都出现了巨幅下跌,市场情绪相当悲观。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演,市场对于《送审稿》的理解不断加深,投资者逐步改变了认识,教育股的估值逐渐回升。

本次疫情期间股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后来证明:住宿餐饮收费的减少对于高校利润的影响微乎其微。目前希望教育的估值也来到了历史高位。

雪球:截至年8月19日收盘

二、行业分析

高等教育主要分为民办高校和公立高校。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永远面临公益性与盈利性的平衡问题。高教的盈利增长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

对于内生增长来说,无非就是通过涨学费和增加学生人数来增加收入。民办高校学费的增长一般呈稳步上升态势,但由于各省份教育厅的政策限制,学费的涨幅存在天花板;民办高校也可以通过扩建以及招收更多学生来扩大收费基数,不过也会很快遇到瓶颈。

因此外延扩张成为了高校教育集团最快的成长方式,这就需要依靠自身的资金能力以及并购团队的整合能力。

1.高等教育及民办高教概况

中国学历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包括由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包括大专和本科学校的高等教育,学生可通过学历教育体制取得中国政府颁发的正式学历文凭,非学历教育体制可提供有关培训及学习课程的结业证,结业证并不获中国政府官方认可。

中国高教行业需求分析

中国国家统计局及教育部的统计: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的总收益由年的人民币8,亿元增至年的人民币12,亿元,预期将进一步增至年的人民币17,亿元。增速相对比较稳健。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在校人数由年的万人稳定增至年的万人,预计年将增至万人,年将接近万。目前来说,行业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大学入学率偏低

年“十三五”规划,目标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年提升至50%,较年42.7%的毛入学率提升了7.3个百分点(毛入学率是由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除以18-22岁适龄人口)。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止年,适龄的万人中,仅48.1%获高等教育机构录取,获大学录取的人数仅占25.7%。跟发达国家比,差距相当大。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对标发达地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科录取率相对较低。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8.1%,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处于中等收入国家36%和中上收入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2%的中间水平。欧洲/北美洲高等教育入学率为71%/87%,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年入学率提前达标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1.6%,也意味着“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已提前完成。但与世界发达国家60%-95%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水平相比,我们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预计“十四五”规划中,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目标值将进一步提高,在年达到77.6%。

高教供给存扩张需求

年前后,高考适龄人口就基本上见底(万人);-年,高考适龄人口是增长的趋势,叠加高考参加率的增长,预计未来15年左右,高考人数将持续增长,高等教育供给存在不足,有扩张需求。

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于年10月在湖南省诞生,即现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年新《宪法》中进一步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以后民办高等教育进入萌芽期;

早期民办高教依旧以技能培训为主,这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年达到了近所的规模;

颁发学历证书的民办普通高校增长缓慢,年仅有10所;年起,中央加速推进改革开放,民办高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期;年民办普通高校数量已发展至所;

年,中央正式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高教市场逐步规范,同时发展进一步提速;年新《民促法》落地,行业规模初步稳定在所左右,诞生了15家上市公司。

从市值来看,截止于年7月29日收盘,中教控股以亿港元成为行业最大的公司,宇华教育紧随其后,市值达到亿港元。

民办高校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总收益由年的人民币亿元增至年的人民币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2%。预计年将增至人民币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8%。

民办高校人数增长迅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在校总人数由年的万人增长到了年的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2.6%,预计年将进一步增至百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0.5%。(本预测基于18年情况,未考虑19年开始的扩招)19年国家针对职业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提出了第一个万高职扩招计划,今年又提出万的扩招计划。总共万的高职扩招名额预计90%都会被民办高校收入囊中,由此民办高校在校生人数将会快速增长。

民办高校在校人数增长预测民办职业教育收益和招生人数预测

高等教育平均学费稳步提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同期人均GDP的增长,每名学生每学年的高等教育平均学费由年的人民币7,元增至年的人民币8,元。高等教育收入(学费)的增幅远远超过学生人数的增幅。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且人均GDP不断增长,预计中国高等教育平均学费水平会继续上升。年,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平均学费水平约为人民币13,元,远高于公办高等教育机构的7,元。

民办教育渗透率不断提高

希望教育招股说明书(年)中显示,民办高教的渗透率在21年将达到24%,实际年就已经达到了25%。民办高校增长速度远远超出教育部等权威机构的预测。目前高等院校的专科学生大部分由民办院校招收。

民办高校种类

国家致力制订监管架构以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迅速发展。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即发本科文凭的学校;

第二类是民办普通专科学校,即发放专科文凭的学校;

第三类是独立学院,是指没有本科办学资格的学校,与有资格颁发本科学历的公立大学合作办学,挂公立大学的名字并由民办教育集团独立运作,学费的30-50%交给大校作为管理费用。

民办高教进入门槛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始终存在极高的准入门槛,这里复制粘贴了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主要为以下六大门槛:

监管批文:中国民办学校的营运商须获得及持有一系列批文、牌照及许可证,并遵守特定注册及备案规定。申请手续繁琐复杂且有不确定因素,乃该行业(尤其是新学校营运商)固有的门槛;

营运经验及管理能力:营运及管理经验对于营办学校及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为新入行者的重大进入门槛;

品牌知名度及生源:中国学生倾向于入读经营历史悠久且声誉良好的学校,而经营历史及声誉需要时间实现,导致新入行者难以吸引充足学生;

可用土地及相关设施:中国部分城市的土地资源不足,难以取得相关设施,加上租金成本上涨,导致创办新校及既有学校于新地点建立分校需较高资金与时间成本;

资本要求:在中国开办新学校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兴建校园及设施以及应付其他相关开支,因此学校营运商能否取得充足资金至关重要;

能否聘用优秀教学人员: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的架构调整使具备相关实践行业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优秀教师更短缺,可能会阻碍缺乏师资的新参与者进入市场。

民办高教进入门槛

2.民办高教上市公司复盘

上市高教回报率

我们为高教集团上市以来的累计收益做一下统计,发现在15家上市公司中,有10家自上市以来获得了累计超额收益率。民办高教板块的累计超额收益达到.5%,年化超额收益率达到25.6%。

民办高教龙头上市公司发展迅猛

民办高教龙头公司近几年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不断扩建学校、外延并购,使得在校生的人数飞速增长。

8家龙头公司上市后至19/20学年,平均在校生累计增长率达到%;

8家龙头公司上市后至19财年,两年时间平均累计利润增幅达到77%。

高教股复盘

民办高教板块经历了几次大幅回撤,主要原因为政策颁布后出现的潜在不确定性。

年9月,新《民促法》正式生效,核心要素为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登记、分类管理,让民办教育自主选择营利性或非营利性,进一步规范行业,避免出现“以非营利之名,行营利之事”的现象,市场出现近3个月的回调;

年上半年,板块触底反弹,最大累计收益超%;

年8月《民促法实施条例(送审稿)》出台,行业“杀估值”,板块下跌近80%,整体低迷情况一直持续至年;

年起,国家实施职业教育改革,民办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政府在招生计划以及提价权上给予支持,板块量价齐升,估值明显反弹。

3.内生增长

职教改革带来新机遇

近年我国本科院校不断扩招,教学重点向研究倾斜,研究型人才培养占比过重,应用型人才供给不足。对比结构合理的发达国家,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结构失衡严重,应用型人才占比仅为全市场的40%。相比之下,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占比为57.4%,美国达到了67.6%。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数据:近年我国本科生毕业后6个月的就业率也不断下降,年首次低于专科生毕业后6个月的就业率,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也进一步下降至91.1%。

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高等教育毕业新生占整体年轻失业者的比例由5年的约35%增至年的约46%。这是由于我们的高等教育人才结构的不均衡导致的。市场对具备专业技能的毕业生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国大部分公立大学专注学术研究而非实践技能培训,在可预期的将来,专注应用技术的大学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三百万大扩招

为了弥补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不足,我国实施了“三百万大扩招”。

年1月国务院颁布《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高职“百万扩招”计划,扩充高考统招学额,鼓励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社会人士等四类人员报考高职大专学校;

年专科招生人数大幅增长万人,达到万人,同比增长近31.2%,超过计划扩招人数。其中,高考统招专科学生超过60万人,社会人士招生达到52万人;专科总在校生人数出现明显提升,年全国专科总在校生人数净增万人,达到万人,同比增长13.0%。

《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今明两年高职再度扩招万人,预计20/21学年,港股高教板块公司的专科平均招生计划将从19/20学年的10,人增长至20/21学年的13,人,同比增长30%。

扩招政策激发内生增长

港股上市民办高教公司受19年高职扩招政策影响,学额增长可观。平均专科招生计划从18/19学年的7,人增长至19/20学年的9,人,同比增长30.7%。

香港上市的高教股走势图

20/21学年招生继续快速增长

在毛入学率不断提升以及短期扩招的背景下,民办专科将在增量学额中获得更多的招生计划。预计到年,90%的新增专科教育学额将由民办高校满足。

年民办专科在校生人数将达到万,20至30年10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1.7%

同时民办本科招生人数的增速将受限,预计在年以后仅以3%的速度增长。

预计年民办高校在校生总人数将达到万,20至30年10年复合增长率可达8.1%。

4.民促法的深远影响

民促法的影响

年8月10日发布《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送审稿》中提到“实施集团化办学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加盟连锁、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当时很多投资者认为这相当于为民办教育的外延扩张判了死刑。

当实际的情况是,自《送审稿》发布以来,民生教育,新高教集团,中教控股,中国新华教育,宇华教育,希望教育,中国科培,中国春来等8家高校公司先后发布了20余个并购公告,而高校的并购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首肯,由此可见,在地方政府和基层管理层面,高校的收并购活动并没有因为《送审稿》而受到阻碍。

而年11月15日中央政府发布了《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家纷纷猜测,送审稿的政策很可能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校作为高年龄学段,管理相对规范,未来受进一步冲击的可能性比较小。

教育支出中社会投资比例有望增加

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在-年16年间的CAGR为14.2%,自年以来,教育经费总投入占GDP比重均在5%以上。

从结构上来看,我国教育经费中80%以上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投资的比例一直很低。

教育支出事权财权不一致的情况依旧严重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中央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其中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占比超过90%,2年是近年最高值为93.3%,年该占比仍然高达91.9%。

由此可见地方财政支出是教育投入的主要来源。而目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仍然有限,在资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还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民营资本就变成了地方政府难以舍弃的一股重要力量。

民办教育占用地方财政资金很少

下图显示了地方财政教育拨款用于民办学校的比例,可以说低得可怜,每年仅有2%。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民办教育由于自身盈利能力较强,可以减轻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

我们还可以从图中看出,天津、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这些地区的民办教育占教育拨款的比例非常低,接近于零,而这些省市恰恰是民办教育发展的非常好的地区。如果民营资本不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那么每年接近千万的适龄人口将会无处安放,将会对社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人人皆可成才”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民办教育与公立教育比较

随着高职专科的不断扩招,招生学额大幅增长。而公办学校的扩张基本仰赖财政资金的补贴和支持,扩招也就意味着政府支出的增加。民办院校得益于自身的盈利模式和高效率,估计在扩招中将更加积极的争取学额,最终成为扩招的最大赢家。

左图为民办高校运作模式,右图为公立大

财政收入减少,公办高校支持减弱

增值税改革之后,政府不断为实体经济减负,导致近年来税收收入增长幅度大幅下降,这也意味着未来增加公办教育投入的空间越来越小。-年生均高等教育公共经费预算年复合增长率16%,-年已经下降到3%了,预算受限可能会抑制公办高校的发展。快速增长的高教需求需要民营资本来满足。

地方政府出台分类管理政策

近期各省市的分类登记管理细则密集出台,给了民办教育较长的登记过渡期。

目前已经有30个省市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过渡期的平均时长为5年左右。

营利性学校的收费机制以市场调节价格为主。目前,政策对非营利性学校的定价政策逐步放开。选择营利性的民办高校各项成本有所上升(土地和税收成本),但经营自主性大幅提升,学费定价空间被打开,同时分红政策获得自由裁量权。

5.外延式扩张

民办高教行业的集中度极低

目前民办高教的市场集中度极低,以在校学生数的口径来算,CR10的市占率仅为13.9%,而且生源主要集中在所属省份。未来跨地域收并购将成为龙头高教集团增长的主要手段。

民办高教行业进入龙头整合,群雄逐鹿时代

截止于年末,全国民办高校数量达到所,较17年仅新增3所,这也契合了文章前半部分关于民办高教高门槛的内容。

年高教行业发生12起并购,涉及总人数约13.4万人。相比18年9起并购,11.9万人的在校生,有明显的提速。19年的12个并购标的中,有6所是独立学院。一部分原先就负债高企的独立学院,因无法支付较高的分手费或是转设费而选择转让,这给了龙头公司扩大版图的机会。民办高校并购潮已经开启,龙头集中趋势已成。

《送审稿》之后的收购案例

学院转设提供丰富并购标的

一所学校从兴建到升本科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办学经历,学额的增长也受到各省教育厅严格把控,此时收购那些学额稳定且拥有本科牌照的独立学院,就变成了龙头高教集团实现快速增长最好的途径。

《送审稿》的第七条,明确限制了公办学校的品牌输出,《高等学校设置工作》也提出加快独立学院的转设脱钩。民办高教上市集团可以通过注资或者购置土地,最终实现独立学院的转设,成为独立学校。独立学院转设需求,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上高校上市公司的可并购标的,截止年底全国共有所独立学院。

独立院校转设加速

年5月1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再次强调独立学院转设应当加速。到了年一季度,全国独立学院的数量已经从18年的所下降至约所,其中具备转设资格的学校约70%即所,随着转设的加速,会有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成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这剩下的所学校就是未来龙头高教集团的并购标的池。

对于独立学院的并购增加

独立学院的并购是目前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板块。年独立学院的并购数占高校并购的一半。

明日第二更:《高教上市公司群雄逐鹿,希望教育蓄势待发》

未完待续

文章来自:格菲研究院

免责声明: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对任何一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保护:著作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并标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