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1日,天气晴好。山大附中高21班一行29名同学,于毕业45周年聚会后的第二天,重游了山西省著名历史古迹晋祠。
之所以称之为重游,是因为在45年前高中毕业时,我们曾经集体游览过晋祠。
那时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即将奔赴社会这个大熔炉,大战场。去参军,去上山下乡,去到工厂……。为了纪念我们的高中同学生涯,也为了今后的回忆与纪念,班委会选择了集体出游晋祠。
45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群来自祖国各地,甚至还有来自大洋彼岸的同学,重新集聚于晋祠,来寻找我们当年的欢声笑语。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吕梁山脉的悬瓮山脚下,晋水之滨晋祠镇内。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晋祠公园,一部分是晋祠博物馆。晋祠公园是近年修建的,人们通常所说的晋祠,指的是晋祠博物馆。晋祠的确切修建年代已无法断定。最早关于晋祠的文字记载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论》,但郦道元文字描述的晋祠已有相当规模。显然,北魏前许多年,晋祠已存在。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晋祠是太原的重要历史、地理与文化坐标,素有“不到晋祠,枉到太原”的说法。
我们一行人,乘坐租用的大巴到晋祠下车后,首先请了导游,在晋祠公园的正门前合了影。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进入晋祠公园,这是一个免费的公园,环境不错,假山假水,曲径回廊,垂柳婀娜,古槐沧桑,一些仿古的桥梁亭阁营造着晋祠的氛围。
导游边介绍、讲解,边带领我们前行,约10多分钟后,我们穿过公园,到达晋祠的主体区域——晋祠博物馆正门前。
在这里再合个影。45年前,我们也是从这个大门进入晋祠的,那时的这个大门,年久失修,显得很破旧。
晋祠实际上就是晋王的家祠。全国像这样完整的家祠一共有两处,一处是山东孔庙,另一处就是山西晋祠。这里所说的晋王,是指多年前西周武王姬发的三子,周成王姬誦的胞弟姬虞,受封于唐国做诸候,故又称唐叔虞。他在唐国执政期间,兴修水利,扩建农业,奠定日后多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后人为了纪念唐叔虞,就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修建了唐叔虞祠。
晋祠内的国宝级文物与建筑众多,“三宝”(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和“三绝”(周柏、难老泉、泥塑彩绘人像)是晋祠的精华所在,且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物价值。也是每一个来到晋祠的人都不可错过的景观。
但是在45年前的那个时代,并不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和继承。那时的我们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今天,我们补上了这一课。
晋祠“三宝”
献殿。在晋祠的中轴线上,穿过对越坊就是晋祠三宝之一的献殿。这里是供奉祭品的场所,建于金大定八年(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筑坚厚的槛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殿西月台上有一对铁狮,神态勇猛,造型生动。铸于北宋政和八年(年),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铁铸狮子。
鱼沼飞梁。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建于宋代。整个景观造型类似现代的立交桥,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鱼沼是晋水三泉之一。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其是方形,水中又多鱼,故名鱼沼。沼上架有十字形桥,古人本有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蹬,陵跨水道的说法,故曰飞梁。东西桥面宽阔,为通往圣母殿的要道,而南北桥面下斜如鸟之两翼翩翩欲飞。沼中还立有34根小八角石柱,桥边缀勾栏。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梁,实为罕见。故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到: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有极高的价植。
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无法拍到鱼沼飞梁全貌,这里借用后来我去山西省博物馆参观时,在那里拍到的模型及图片。
我的同学们也在这里合了影。
圣母殿。背依悬瓮山,前临鱼沼,左、右是善利泉和难老泉,坐西朝东,独居中轴线末端,冠于全祠。它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年),崇宁元年(年)重修,是现存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殿庄严古朴,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其形制、规格和构筑方法以,是我国宋代建筑中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大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雕于宋元佑二年(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及工艺的精巧。
晋祠“三绝”
彩绘泥塑人像。彩绘泥塑人像就在圣母殿里,主像圣母端坐在木制神龛内,端庄华丽,其余42尊侍从分列两侧。这些塑像衣着艳丽,表情各异。
其中有一尊花旦装扮的侍女,半面欢喜半面忧愁,让人看后心情也不禁五味杂陈。梅兰芳大师曾在这尊侍女前伫立良久,仔细品味她的动作和内心,并且大加赞赏。
周柏。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植于西周,已有多年历史。
难老泉位于圣母殿南侧,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
45年前,我们到这里时,这里的游人少,也没有导游。那时的圣母殿破旧不堪,被封得严严实实,我们也无从了解这里蕴藏历史知识。记得这里有一座水母娘娘庙,庙门紧闭。我们扒着门缝向里面望去,只见水母娘娘端坐于瓮形基座上。一个同学悄悄讲起了水母娘娘的故事。
相传,水母娘娘名叫柳春英,太原金胜村人,嫁到古唐村(晋祠这个地方过去是古唐村)为媳。春英生性善良贤慧,勤劳俭朴,能忍能让。而她的婆婆却十分刁蛮。柳氏所做饭菜,婆婆嫌缺盐少醋,常常倒掉重做;柳氏从好几里以外挑来的水,婆婆嫌身后桶里的水不干净而倒掉,只吃前桶,这样害得春英天天都得去挑水。但春英对这些刁难并无怨言。
有一天,她正挑着水往回走,半道上遇到一位牵着白马的老头,请求让他的马喝点水。柳氏指着后桶水说,喝吧。老人为难地说,这马只喝前桶的水。柳氏爽快地答应。如此三日,柳氏都满足了老人的要求。尽管自己多挑了三趟水,但第三天饮完马柳氏正要返回重挑时,老人对春英说:我是白衣大仙,你是位心地善良的大嫂,我送你一条马鞭,把它放在水瓮里,用水时只要轻轻一提,水就会上涌,要多少就提多高,但千万不要提过瓮沿,不然就会遭水淹,切记!说罢,老人和白马化作一朵白云而去。柳氏望着空中拜了几拜,就高高兴兴地回了家,从此免却了挑水之苦,而且四邻五舍也不用翻山越岭去挑水了。
但这引起了婆婆的不快,一天她趁柳氏回娘家不在,想把马鞭藏起来,可马鞭刚一提出水瓮,滔滔大水顷刻涌上,转眼间淹了整个村庄。正在娘家的春英闻讯,来不及把头梳完便急急赶回家中,把一草垫扔在瓮上不顾一切地往上一坐,大水顿时变小,只剩下一股泉水从坐下溢出,这便是晋水源头——难老泉。
这里是晋祠的最深处,也是当年我们游玩最多的地方。今天同学们到了这里,便纷纷找寻着当年的影子。
这不,这座曲桥就是我们当年合影的地方!
这里的龙头喷水也还是当年的样子,只是比当年的水小得多了。
龙头下面的小和尚还是那样的憨态可掬,手里托着的接水的碗还是没有接满。
不系舟石舫还是那般稳稳的点缀在难老泉旁。
中午,我们在晋祠宾馆的晋味斋用完午餐后,宾馆内的大片翠绿的草坪又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草坪里的草很绿很厚,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绒毯。蒲公英黄色的小花,白色的绒球,星星点点地点缀在绿色绒毯上。这里的草很抗倒伏,人踩上去不折不断,人离开后草又恢复原状。同学们一窝风拥入草坪,在这里嘻笑着摆出各种pose,拍集体照,个人照,好友照,…………仿佛又重新找回了青春韶华。
一天的游览结束了,两天的聚会也结束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告别着,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语言。同学告别金句录:
“亲爱的同学们,期盼已久的,令人兴奋到窒息的同学聚会,在余兴未尽中结束了。短暂的相聚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我心头闪过,感到了满满的幸福和不能自制的澎湃。阔别40多年同学,一旦相聚,还就真的放不下了,好想……。”
“同学们的亲切和热情深深的感染了我,感动了我,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时期,这是我们最值得记住的时期,同学间的感情是纯洁,无私的,没有利益之挣,没有世俗之念,穿着父母买的衣服,花着父母给的学费,背着几乎一样的军绿书包,简单而快乐的度过了高中学习,为我们今后的人生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无论我们今天取得了怎样的成就,都与高中阶段的学习分不开。我感谢我的高中时代,我庆幸我有高中同学。同学们,我想你们。期待再相聚。21班永存!同学情万岁!”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世间有一种感情,虽然不能时时相聚,但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同学之情。两天相聚,我们以拥吻青春的热情,找回青葱的岁月,听听老师的声音,回到青春起点,虽然曾经的青春少年已改朱颜,但我们珍惜不变的情谊,并珍藏在心间,感谢你们,谢谢!”
“相聚的时光匆匆而过,相聚的情景心中铭刻。四十五后的今天我们重聚母校,走进分别时游览的晋祠名胜,脑海中浮出一幅幅记忆的画面,心中涌出一阵阵激动的波澜。追随四十五年前的足迹,回忆同窗学习美好时光,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我们年轻了《荡起希望的双浆》携手在未来的路上。下次相聚还是欢声笑语,歌舞满堂。举杯畅饮,同学情长。”
“师生相聚晋陽城,重温校园读书朗。四十五年风华茂,青丝回眸两鬓霜。举杯共庆同窗宜,歌舞同欢叙忠肠。同游晋祠共留影,别時泪眼语无声。”
“看看我们这些六十岁的同学,笑的那么灿烂,玩的那么开心,感情那么纯真无邪,就像是一群小玩童。这样的时候人生能有几回啊这次没来的同学们50年聚会千万别错过啊!”
“两天的聚会愉快的结束了。带着满满的难忘的回忆,外地的同学们即将踏上归途。愿你们归途顺利,常回家看看。回来一定要发信息我们,随时相聚。今后的每一天愿我们健康快乐,这两天是我们一生最快乐日子。”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六十岁的老同学们带着青春时的美好回忆,相聚在我们曾经共同学习生活的校园,再次留下我们一生都难忘的幸福时刻。虽然我们已年过六旬,但依然青春焕发,精神饱满。今天的再次相聚,为我们的老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明天的故地重游会为我们锦上添花。亲爱的同学们,兄弟姐妹们,让我们永保青春活力,健康快乐每一天。”
“可亲可爱的高二十一班同学们,我即将登上返程的列车。阔别45年后与大家重逢于两天的聚会,兴奋与激动之心无以言表。尽管当年的我加入我们这个集体的时间较晚,受时代影响,直到毕业时,很多女同学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但是,“同学”这两个字把我们紧紧地联系起来。尤其是没有任何世俗观念掺杂,这种感情更是情感中最最真诚,最最纯粹,最最朴实,最最坦诚的感情。两天的聚会,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种情,并为同学们精诚团结,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在当下这个拜金、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更加弥足珍贵。……。再见了山西,再见了太原,再了同学们,我们后会有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