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生趣谈——历代书法家与文学(43)
此人童年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他在四岁时,父亲带他去郊游,遇到一位书生相面说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其父由此给他取其名。
果真到了二十岁之际,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年7月2日),此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被立太子,继而登上皇位。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对外开疆拓土,奠定了大唐盛世。
此人还是杰出的书法家,清人王佑作诗赞道:“平生书法王右军,鸾(luan)翔凤翥(zhu)龙蛇绕。一时学士满瀛洲,虞褚欧柳都拜倒。”连初唐四杰都甘拜下风,显然有点过誉。但在艺术上,此人与宋徽宗赵佶是唯二的顶级书法大师,倒是恰到好处。而在政治上,两人正好相反,在唐朝兴亡史上都留下深深的痕迹。
《隋书.礼仪志》记载:书迹滥劣者,饮墨一升。孝廉在会试时,若是被监考官发现有字写得不好,要被叫到专设的房间里喝下一升墨水,才可继续应考。于是有传闻说此人最初也想应试当官,但因为书法不好,怕被罚喝墨水才放弃了,从而开始了从军生涯。可见他年轻时有自知之明,以致后来勤奋苦学。
此人一生雅好翰墨,每日临池习字,特别对东晋王羲之的书法有浓厚的兴趣。每次得到一幅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他都视为至宝,朝夕观览、酷学不倦。他又师事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从中吸取王羲之与虞世南的书法精髓,使其书法风格有一种遒健自然、洒落飘逸的韵味。
此人身边的大臣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等都是书法高手,他就经常向他们学习,一起切磋书艺,特别是十分认真临摹虞世南的笔法。其中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说他在临摹虞世南书法时,“戈”字边旁总是写不好。有一次在练习“戬”(jian)字时,他就空着“戈”字,让虞世南填写。虞世南把“戈”字加上后,此人就把练的一些字,请另一大臣魏征过目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的字?”魏征仔细地看了后言:“据臣看,只有’戬’字右半边的‘戈’字旁最似,其余则相距甚远。”他听了之后大为感叹,深深佩服魏征的眼力,也领悟学习书法必须痛下苦功。还有一个故事比较出名:此人知道《兰亭序》传给了辩才和尚,派了监察御史萧翼扮作书生与辩才和尚亲近,以智取的方式骗取了《兰亭序》真迹。据说还把《兰亭序》真迹作为殉葬品陪伴,永绝于世。但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曾盗过昭陵,却没有发现《兰亭序》。于是有人猜测:很有可能藏在乾陵武则天的墓里。
此人在《论书》:“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他以自己的真草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此人在我国书法史上,首创了行书刻碑。《温泉铭》便以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据说米芾书法也受到此铭的启发。《晋祠铭》更是誉为“中国第一通行书大碑”,在章法、布局、形式结构上和《兰亭序》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览《晋祠铭》其字体是以行书为主,中间夹入少量楷书和个别草书,使得整篇碑文在章法上很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潇洒俊逸、雅致劲秀。因此,在中国书法史上称《晋祠铭》是仅次于《兰亭序》的艺术杰作。
此人提倡雅正文学观,“雅正”为中心,在文学理想上“师古”,在文学主体上“尚德”,在文学内容上,“求雅”,在文学风格上要求“切直”,在文学作用上强调“裨政”。从而为唐诗的追求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有诗词全集,共有诗词88首。
此人就是杰出帝王,也是著名书法家的唐太宗李世民。
陈继生:50后,兵团知青,助调。“浙兵岁月”纪念文集副主编、浙江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上城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作协书画院副秘书长、浙江省老干部书法家协会理事、杭州西子湖诗社执行社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