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万里
以人为镜,唐太宗行止自况也,字如其人,亦有渊源可循,言为心声,犹闻心性流淌。
纵观唐太宗生平,与虞世南的书法交流可以说是在他生命里一大部分,虞世南比他大近四十岁,在他书法观念养成和技法锤炼的关键时候都在身边。
“博闻”“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五善兼于一身的虞世南,除了把自己展现给他,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王羲之信息的存在。众所周知李世民的晋书《王羲之传》,那么,在向榜样的力量看齐的这一过程中,李世民也是王羲之的一面镜子。你看见我,我也看见了你。
唐太宗《晋祠铭》碑而这“镜子”的节点人物魏徵是褚遂良的推荐人,被视为虞世南去世后可以和唐太宗谈书法的人。当时毫无例外的是,在政治上,两人是高参,在书法上,两人是高手。
通过细致观察《晋祠铭》,你会发现结字和用笔,有王羲之的影子,有虞世南的影子,也有褚遂良的影子。清代学者钱大昕说此碑:“书法与怀仁《圣教序》极相似,盖其心摹手追乎右军者深矣!”
《晋祠铭》拓片局部极相似的原因,实则是怀仁《圣教序》的蓝本皆出自唐太宗内府,毫不夸张地说,唐太宗是那个时代见到王羲之真迹最多的人,王羲之的影子,何尝不是他自己内府所藏的王羲之真迹的濡染。
《晋祠铭》通篇结体修长,运用楷法结字处,用笔坚实温润,使人如见《夫子庙堂碑》,同时揣摩《移营》《唱箭》《蜀葵》《东都》《高丽》《昨日》《数年》诸帖。从我个人的书写经验来看。李世民的书写方法更靠近虞世南。用笔以中锋为主。结字与点画,皆显示出一种温润敦厚之气。有人会问褚遂良的影响在那里,牵丝悠游,细而不弱,恰是褚遂良的长处。
《晋祠铭》拓片局部说字如其人,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认知或者说思想与实践的契合度,《笔法诀》是唐太宗传世的书论代表作,同时也是自己的鉴赏与书写的方法论。在李世民看来字最怕三种,无态度、无劲健、无温润。在手法上,用指腕不如锋芒,用锋芒不如冲和之气,自然手腕轻虚,则锋含沈静。
“所资心副相参用,神气冲和为妙。”直观感受上,当是心动而手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粗而能锐,细而能壮,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杨宾《大瓢偶笔》称赞其字:“今观此碑,绝以笔力为主,不知分间布白为何事,而雄厚浑成自无一笔失度。”和《笔法诀》正合一种口径。
《晋祠铭》拓片局部或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会选择《晋祠铭》来切入唐太宗书法,原因当有如下几点,通过它可以考量虞世南去世近八年后,他对唐太宗的影响;考察内府藏品的熟悉程度;考察对褚遂良式教育的接受情况,一千二百余字,更是考验了他对书法的自运能力。
《晋祠铭》拓片局部这样去看的时候,《晋祠铭》没那么孤立,是一面照的前生今世的镜子。
现下的镜子里,该是有一个我,小笔小字,在斑驳模糊里剥离找寻,我找到了褚遂良,找到了虞世南,找到了王羲之,也找到了唐太宗。在原大书写里揣摩一种节律,一种质感,一种心声,一种多元的饱满。其中差距,自不可以道里计!
《晋祠铭》拓片局部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