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课文《晋祠》是这样描述的。其实,晋祠除了“山、树、水”美外,更有西周的柏树、春秋的水渠、唐朝的御碑、隋朝的槐树、北宋的彩塑、金代的建筑、元代的雕像、明朝的石桥、清朝的建筑、民国的凉亭,晋祠还有供奉治汾先人的台骀庙,尉迟恭的“别墅”,张氏、王氏祠堂,以及说不完的美丽传说,是一部真正浸润着唐风晋韵的“百科全书”。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张氏祖祠台骀庙,台骀庙在晋祠圣母殿南侧和晋祠东南一公里许王郭村之东北各有一座。那么,台骀是谁呢?为何给他修两座庙呢?
台骀,是载入太原史册的第一位先贤。太原年文明的帷幕,就由台骀开启。战国时代的儒家经典《左氏春秋传》记载,太原这块土地在黄帝时代,汾河水量充沛,危害人类的水患横生。据说黄帝之子金天氏少昊青阳有裔孙,叫昧,任治水官,生两个儿子,叫允格、台骀。台骀能继父职,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泽。经台骀治理后,人们始处太原,故又称台骀泽,即今晋祠之东盛产晋祠大米的大片稻区,誉为“北国江南”。台骀治水有功,受到帝颛顼嘉奖,封于汾川,为汾河之神。
台骀是一位早于大禹的大禹式治水人物,后人建庙祭祀,即台骀神庙。晋祠台骀由明代东庄高汝行所建,据说原因有二,其一为高氏东庄地处台骀泽之西畔,东庄百姓首获其利;其二为高汝行任浙江按察副使赴浙拒倭,途中涉江遇风浪,而救其脱险者,自称叫台骀,为感神恩,修建了台骀庙。
台骀神庙是张氏祖祠。唐林宝《元和姓纂》和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皆载黄帝子少昊青阳生挥,为弓正,始制弓矢,赐姓张氏,为张氏之祖。《尔雅·释诂》:“正”即“长”。“弓正”即“弓长”,合起来便是“张”。明、清张氏族谱记载:“始祖挥公受封之国在山西太原府太原县。挥生昧,昧生台骀。”台骀是比大禹还早得五帝时期部落首领,在他带领下开山凿石疏通了汾、洮两河。当时帝君把汾河流域赏赐给他,作为封地,台骀是中华治水的第一人。也是有史以来最早的水利官员,后人尊台骀为治汾之神,也就是水神。台骀不仅是治水贤臣,还另有一个对后世寻根至关重要的身份张姓家族的第三世祖。而追溯张氏起源远到黄帝时期,在我国首部研究姓氏的著作《世本》中,对张氏的来源是这样记载的:黄帝子挥为弓正,始制弧矢,张网罗,姓张氏。发明弓箭的先哲叫“挥”,是黄帝的第五子。弓长为张,于是黄帝赐姓为张。
台骀庙是明朝嘉靖十二年(年)高汝行修建的。殿宇不大,面周三间,古柏成荫。位于圣母殿南侧,坐西向东,面宽三问,进深四椽。该建筑长10.8米,宽9.37米,檐高3.98米,建筑面积.23平方米,占地面积.9平方米,悬山顶,素瓦,雕花绿琉璃脊。殿前月台宽敞,周国绕有低矮的围栏,正面明间门楣上悬一块金宇立匾,上书“台骀庙”三个楷书大字。殿内中间供奉台骀神像,左面为土地神像,右面为五道神像。由于台骀治理汾水有功,被尊为汾神。台骀是张氏始祖挥的孙子,台骀庙也作为张氏之祖庙。
台骀不仅是中华治水第一人(一位早于大禹的治水人物),受到后人的尊敬,还是张氏先祖。台骀庙也就成为海内外张氏后裔寻根谒祖的圣地。台骀庙是为纪念张氏先祖而建的家族祠堂,被称为除皇帝陵外中华第二最古景观,也是我国有史可查最早的张氏祠堂。
太原张氏、王氏根于晋祠近百代,延续千年历史,历经沧桑之变,一脉相承,几度播迁,遍及神州。历时千年的晋祠博物馆已成为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及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亦是世界各地张氏、王氏后裔寻根谒祖的圣地。
近年来晋祠博物馆多次举办“祖德千秋”活动,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山东、福建、江西、安徽、吉林、黑龙江、重庆、上海、江苏、海南、浙江等23个省市及海外的千余人参加了活动。“祖德千秋”祭祖活动意义深远,晋祠博物馆借助平台深挖晋祠文化内涵,弘扬晋祠传统文化,努力打造晋祠“一景一品”精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