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圈子谈古论晋栏目
与你畅谈山西文化的那些事儿
別人不知道的山西事,我们一次说个痛快!
不谈股只谈古,不论金只论晋!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鼓萧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这是诗仙李白与朋友元演游览晋祠时留下的。晋祠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但李白描写的却是晋祠的自然风光,足可见晋祠不仅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晋水之源,有着美丽的山水风光。是不是心动了?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晋祠,了解它的故事。
晋祠的创建年代还难以确定,但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或—年)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那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塑像很多都是宋代修缮建造的,包括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宋代侍女塑像、宋代铁人等。
晋祠原来叫做晋王祠,虽说后来把“王”字去掉了,但这却比不妨碍晋祠与古代诸侯帝王之间的关系,以及属于他们的故事……
唐叔虞与晋祠晋祠,又名唐叔虞祠。在北宋之前,晋祠就是为了奉祀唐叔虞的,铭记、感恩他的事迹,并祈求他护佑当地风调雨顺。
唐叔虞是周武王姬发与姜太公之女邑姜的儿子,也是周成王的弟弟。他还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北宋仁宗追封他为汾东王。在周朝初分封诸侯时,周成王将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封给了叔虞。叔虞上任后,唐国经济上国泰民安,曾出现二苗同穗的祥瑞。政治文化上更是创新的执行了启以夏正,疆以戎索的方针,进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晋文化体系。
说到叔虞封唐,背后还有一个“桐叶封弟”的典故。《史记·晋世家》中记载:周武王驾崩,成王继位,当时成王还是个孩子,由周公摄政。这时唐国发生动乱,周公率兵讨伐,消灭了原有的唐国政权。成王和弟弟叔虞玩的时候,用桐叶削成圭的样子递给叔虞,说是用这个东西分封叔虞。史官史佚看到了,便请成王选择吉日,分给叔虞封国。成王说那是玩,不能当真,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就把唐国封给了叔虞。
而他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唐太宗与晋祠“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唐建都长安后,刘武周乘虚而入攻占了太原。李渊一心固守关中,而李世民决意引兵夺回发祥之地,可见唐太宗对太原的看重。
而后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游览晋祠,感慨之余写下了《晋祠之铭并序》,全文一千二百字,文辞华丽,气势很大。而书法方面劲挺秀丽,更被后世认为是仅次于兰亭序的行书杰作。
此唐碑至今仍保存于晋祠贞观宝翰亭(贞观二十一年始建)内,供人欣赏、瞻仰。
宋太宗、宋仁宗与晋祠圣母殿
宋塑侍女像
鱼沼飞梁
献殿
宋代铁人
晋祠在宋代进行了较大的修缮扩建,才逐渐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晋祠。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后还立下石碑《新修晋祠之铭并序》。可由于之前他攻克晋阳后焚城、淹城的行为,此石碑后来晋阳的老百姓敲剥毁灭。
赵光义为了从根本上模糊晋祠的唐叔虞崇拜,改变和铲除晋祠祭祀的主题思想,从而消除晋阳城危及宋朝统治的心理基础。他在重修晋祠时便将唐叔虞祠移至偏殿。而后到了宋天圣年间,即宋仁宗赵祯在位时,在晋祠正殿位置为唐叔虞的母亲邑姜修建了宏大的圣母殿。于是后来的晋祠便不仅是祭祀唐叔虞,同时也祭祀他的母亲邑姜。在修建圣母殿的同时,还彩塑了43尊侍女像,并修建了鱼沼飞梁。这些都是如今晋祠中的瑰宝。
而之后的宋代皇帝也一步步完善着晋祠的修建,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
晋祠的故事,这并不是全部。除了周、唐、宋之外,他还有着很多朝代历史的沉淀:有文宣帝高洋建立北齐后大起楼观,穿筑池塘的扩建,包括天保年间建成的难老泉亭;有隋开皇年间增建的舍利生生塔;还有明嘉靖四十二年建成的水母楼……
等你去看晋祠!
山西圈子谈古论晋原创出品
“山西圈子”是[柠檬公社]山西区域活动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