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上风上水群龙环绕,千年古建窦大夫祠山青

来源:晋祠 时间:2024/12/4
中科爱心救助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11415399.html

古人选择风水宝地,讲究虎踞龙蟠,依山傍水。当汾河冲出山峦注入汾河谷地之时,恰好在古城太原的西北角,制造出一处“上风上水”的绝佳之地。

窦大夫祠,背靠二龙山,旁邻汾河峡谷,古木森然,环境清幽,是祀奉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chōu)的祠庙。

窦犨(前—前),字鸣犊,春秋末季晋国大夫。当年窦犨曾率领治理汾河水患,筑坝开渠,垒堰导水,广开农田。当地人为纪念他,就修建了窦大夫祠。祠内献殿的柱子上挂着一副清乾隆年间凤台令沈荣昌所拟的对联:太行山巅孔圣为谁留辙迹,烈石山下晋贤遗泽及苍生——上联中所指的就是史记中与孔子有关的这个故事。年郭沫若参观窦大夫祠时,曾题词一首,其中头两句“孔子回车处,驱车我却来”,也同出一典。

窦大夫祠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呈带状依山而建。中轴线上依次布列乐楼、南殿、献殿、主殿,主殿两侧建有耳房、配殿,南殿两侧建钟、鼓二楼。

窦大夫祠山门殿“明三暗五”,两侧内墙各有琉璃团龙两个,亦为元代原作。殿内原塑有红白两匹骏马,传为二郎坐骑。门殿两边钟鼓楼,殿西侧是祠内八景之一“鼓楼石柱”。鼓楼的四根柱子是石柱,而东侧钟楼小亭的柱子则为木柱。进入祠院,迎面便是献殿,占地多平方米,4根大柱直径达0.8米,将亭顶稳稳撑起。

献殿造型雄伟,飞檐翘角,宛如大鹏展翅,令人赞叹的是它的藻井,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没有一个钉子,而且排列疏朗,造型精巧,呈八卦图形,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献殿是陈设祭品的享堂,与主殿两大建筑连为一体,这在别的祠堂还不多见。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介绍一下,窦大夫祠献殿。

献殿的顶

献殿的“顶”采用了“单檐九脊顶”结构,琉璃剪边。

九脊顶又叫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所以称为九脊顶。

琉璃剪边和琉璃顶

而檐下斗拱采用是五铺作,双下昂设计。

所谓铺作,既为斗拱,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块传递到柱上。

此外,铺作也指斗栱类型,斗栱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五铺作,三跳六铺作,以此类推。所以献殿的斗拱采用是五铺作。

那么,何为双下昂?

昂,位于斗拱前后中线,且向前后纵向伸出贯通斗拱的里外跳,前端有尖斜向下,尾则向上伸至屋内。

可以明显地看出献殿的双昂。

献殿的“柱”

接下来就是献殿的四根檐柱,四根立柱直径都在约0.8米以上,用材硕大、粗犷雄浑、元代建筑特征显著。

四根献殿柱,均采用“收分”与“侧脚”。

“收分”就是柱头与柱脚呈上细下粗的形制,即柱径上小下大,呈直线轮廓收分。

为此,我们还专门测量了一下,在柱子底端周长约cm左右,而在柱子中端周长约cm左右。下粗上细非常明显。

“侧脚”就是柱头要向内侧微微倾斜大约百分之—。

“收分”与“侧脚”不但增加了构架的稳定性,也使整座殿宇显得越发庄严肃穆、气势宏伟。

八卦藻井

走进献殿,抬头仰望,是最为精彩繁复的藻井。藻井斗拱递叠而就,一、二层为四边形,二层以上为八边形,并于二层各边设神龛四座。构造玲珑别致,制作工艺考究、雕刻精美,是元代小木作的精品之作。

天花是遮蔽建筑内顶部的构件,而建筑内呈穹窿状的天花则称作“藻井”。

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井者,东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厌火也。”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以护祐建筑物的安全。

献殿最令人赞叹的是它的藻井,斗拱递叠而就,一、二层为四边形,二层以上为八边形,并于二层各边设神龛四座,构造玲珑别致,制作工艺考究、雕刻精美。

藻井的工艺非常复杂,古代工匠不用一颗钉子,只利用榫卯和斗拱,就能将藻井堆叠而成。藻井木工构件的制作,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大小不能有毫厘误差,无论施以多么繁复的工艺,藻井整体均能保持繁而不乱。

神龛,中国民间放置道教神仙的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

献殿藻井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呈八卦图形,再而重叠渐进,演变成八八六十四卦,构成周易八卦的整体,称其为“八卦藻井”。

藻井的最上层为圆形,下面则为方形,代表天圆地方,中间为楼阁,代表人间的烟火,所以这个藻井可谓是天地人合一。

献殿与后殿

一般来说,献殿与主殿都是分开建造。比如晋祠的献殿,但是窦大夫祠的献殿与后殿却连在一起。

献殿的后柱与后殿前柱公用有机相连,使献殿与后殿两殿成为一体,结构十分独特。这也是窦大夫祠献殿的另一个特点。

后殿的门

在窦大夫祠中,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后殿的门。这个门是现存元代板门中为数不多之原物。

其板门制作手法浑厚,造型大方,板门用木板左右相拼,后面各加四条横向串木,用穿带结构将木板与横串木相连,门上的铺首是叩门的门环,左右门扇上方正、背面用大门包叶加固,防止内板散落并起到装饰作用。

板门左右下方门盘分别题有“大元国、至元十二年十月十八日门盘韩監助造”字样,这就说明,此门比故宫的门还要早年左右。

左右两扇门上各采用沥粉堆金技法绘有盘龙一条,历经多年仍栩栩如生。

窦大夫祠元代建筑整体结构浑然质朴,构思独特,反映了元代营造技术的灵活性和不拘一格的创造胆略,其建筑风格和结构手法既有一般建筑之共性,也带有本地区的强烈的地方特色。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古人正是用这些亦刚亦柔的木头,

谱写了一步步中华建筑的史诗。

它浑然一体,宛如天成,

带着我们从人间直通苍穹。

文字:黄琳

摄影:范勇、刘瑞刚、曹雯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