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

来源:晋祠 时间:2024/11/1
图片庭院深深03:08来自文物保护工程exam

中国土地广袤,气候多样,造成了文明起源的多源性,这种文明特质反映在建筑上,就产生了南北建筑起源的差异性。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由于南方气候多雨,地低洼,多瘴疠、多雨水,南方远古人类在不断地对抗自然环境中,依靠大树构木为巢,而巢居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底部架空的干阑式建筑,奠定了南方穿斗式(构架式)建筑的原型。北方气候严寒,树木相对稀少,北方远古人类从地穴中走出来,以厚重的夯土和屋架为结构,完成了从半地穴式建筑到直壁建筑的过程,奠定了北方抬梁式(累叠式)建筑的基础。

南方远古建筑以河姆渡文化为典型,距今~年,北方远古建筑以仰韶文化为典型,距今~年。

巢居:地势低洼的地方,人们在树上搭建的简易住房,形如鸟巢,所谓有巢氏,就是领导大家依木筑巢,躲避洪水猛兽的人。

干阑建筑:低洼潮湿的地方,建筑不直接落地,而是由许多木柱架空成二层住房,以隔绝地表恶劣环境。

穿斗建筑:南方建筑的主要形式,基本不使用梁或栿,而是由进深方向每檩立一排柱,并用穿枋组成一榀形构架,非常结实。

穴居:居住在山洞或人工开掘的洞穴式建筑。

半地穴建筑:在平地开掘低于地表的空间,并在空间上架设屋顶,房屋仅有屋顶高于地表。

直壁建筑:是半地穴建筑的发展,夯土墙壁已经高于地表,建筑空间完全处于地表之上。

抬梁式建筑:区别于穿斗式建筑柱网用穿枋串联,而是模仿砌体一层层梁架累叠而成,柱网简洁。

图片

商周春秋战国的建筑

商代已经出现大型宫殿建筑,建筑修筑在考究的夯土台基上,依然是土木混合结构,但墙壁大多是“木骨泥墙”,墙是主要承重物而不是柱,大型建筑墙体出现了版筑、夯土、垛泥三种修筑方法,屋面用捆扎的苇束,内外遍涂草泥。室内遍铺筵席,装饰较华丽。

图片

春秋群雄争霸,战国诸侯兼并,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指的就是这一时期的高台建筑,各国争相修建豪华的高台建筑来彰显国威。西周建筑开始大量使用瓦片,甚至出现了正脊专用的曲面瓦,木结构大发展,出现了很多大型组合式建筑,由于这一时期大型楼阁建筑仍不能靠柱网或墙壁支撑住,所以高台建筑必须在内部构筑硕大的夯土芯,在夯土芯上再架设层层叠叠屋宇,建筑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秦汉时期的建筑

秦汉建筑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北方建筑仍以厚重的夯土墙承重,往往厚达几米,南方干阑式建筑也有所发展,大型庄园零次栉比。由于秦汉崇尚修仙得道,常有筑几层高楼,遍施彩绘,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建筑彩绘已经花样繁多。斗拱以一斗两升,斗三升,多层叠拱为主,不出华拱跳,斗拱硕大,给人雄健有力之感。室内屋架使用叉手,结构更为合理。秦汉建筑还普遍利用脊饰产生装饰作用,从而产生“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图片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指的是汉代南方建筑华丽精巧,汉代南方已相当富庶,四川仕宦竞相建造陵墓阙表,彰显威名,所以现在川渝成为留存汉阙最多的地方。每每雕刻极为精致,繁缛。

图片

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南北朝建筑证朝着高度模数化的方向发展,日本法隆寺金堂和五重塔据考证仍保有南朝建筑的风格,从这个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套比较成熟的“以材为祖”的模数设计方法。这一时期的建筑开始出现侧脚和升起,屋面开始出现举折曲线,角椽插入角梁部位开始抬高,屋角开始起翘。北朝建筑开始从夯土墙中解脱出来,山柱开始参与承重,阑额开始下移到檐柱间,人字栱开始由密变疏的过程。据考证,北魏永宁寺塔加上塔刹通高约为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

图片

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最辉煌的朝代,既有气势恢宏的九成宫,乾阳殿,太极宫,又有精美华丽的大明宫,兴庆宫。另外在神京洛阳还建有万象神宫,天堂等前所未有的豪华建筑,烜赫一时。

图片

这一时期的建筑特点体现在斗拱的日臻完善,有一斗、一斗三升、双抄单拱、人字形补间铺作、双抄双下昂和四抄偷心等等。

图片

建筑形制上,殿阁,厅堂和余屋、亭榭建筑的分野正式确立,屋瓦已经开始装饰琉璃,异色琉璃剪边在盛唐之后比较常见。彩画日益兴盛,逐渐取代布帛在梁柱装饰的地位。屋面举折较和缓,后期有加高的趋势。建筑仍以土木混合结构为主,结构较为规整。砖石建筑开始兴盛,产生了如大雁塔、小雁塔等大型砖石建筑。以材为设计模式转变为以分为分模数。扩大模数开始出现。

图片

宋元时期的建筑

晋祠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年一年)殿前有中国最早的鱼梁飞沼,殿身面阔七间,每根檐柱上都有一条木雕蟠龙,是中国最早的蟠龙柱实例,殿身用金厢斗底槽副阶周匝,是宋代建筑最高规格的形制。补间铺作开始用假昂,开启了斗拱用假昂的先河。

图片

北宋官修《营造法式》的诞生标志着宋代建筑由雄浑向秀丽转变,门窗由唐代板门和直棂窗发展为精巧实用的隔扇门和隔扇窗,门窗日益发达。斗拱开始出现重拱八铺作,建筑开始普遍施用普柏枋,阑额和柱径变细,补间铺作开始出现两朵至更多。为了更加紧密地联系梁架,开始出现穿插枋。平梁上面开始出现蜀柱承托叉手,琉璃瓦开始大量使用,彩画开始成体系地使用,南宋时出现嫩戗发戗,屋角起翘更高。戗兽开始普遍出现。元代建筑屋内柱网有较大变动,喜欢内额减柱,多用曲木,内额施用有较大灵活性。

图片

明清时期的建筑

明清建筑由于体制僵化,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化。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平身科斗拱密集分布,斗拱多用假昂,结构上的作用日趋减少。

明清建筑具有明显的复古取向,官式建筑由于形式上斗拱比例缩小,出檐较短,柱的生起、侧脚、卷杀不再使用梁坊的比例沈重,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故不如唐宋的浪漫柔和,反而建立严肃,拘谨而硬朗的基调,明代的官式建筑已高度标准化,定型化,而清代则进一步制度化,不过民间建筑之地方特色十分明显。

图片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现在,共保留了两套官式营造术语,一套民式营造术语。官式一套为北宋编修的《营造法式》,反映宋代官式建筑特点,一套为清代编修的《营造则例》,反映明清建筑特点,民式为民国编修的《营造法原》,反映明清江南营造特点。三套营造术语多有不同,元及元以前建筑适用于《营造法式》术语,明清适用于《营造则例》术语,江南明清建筑适用于《营造法原》术语,切不可混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