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介绍 >> 正文 >> 正文

春梅狐狸像清平乐那样还原宋代,对剧组

来源:晋祠 时间:2023/3/9
北京湿疹哪个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如今越来越多的古装剧“服化道”将还原历史列入了制作考量,并且也会在上映后的宣传营销侧重于此。虽然有部分观众认为这对于影视剧而言难免有本末倒置之嫌,但更多的观众是喜闻乐见的,并且和这些影视剧的宣发一起将这一因素塑造成为影视剧是否精良的衡量标准之一。

正在更新中的《清平乐》头顶着“正午出品”的光环,有许多人将它的剧照和古画拼在一起,纷纷大赞还原度颇高,但也有不少人挑刺其中一些造型夸张而古怪,比起以往探讨哪边说得更对,不如思考一个更有趣的问题吧——如何才能在荧幕上还原真实的古代?

还原宋代比清代更难么?

经过前些年清宫剧的“狂轰滥炸”,其他朝代背景的古装剧也逐渐进入观众的视野。前有颇受好评的《长安十二时辰》,后有“正午”接连拍了两部宋代题材的古装剧。那么问题来了:距离现代的时间远近,影响古装剧最终的还原效果么?

理论上是肯定有所影响的,因为历史资料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而散佚,出土文物的保存也受到了时间上的制约。但在实际操作里,几乎所有的古装剧远远达不到需要将文献实物资料“拼”到见底儿的份上,反而受剧本的影响更大一点。因为不管是什么古装剧,故事都是现代人写的,假如情节和角色不够接古人的“地气”,自然就找不到相应的直接资料来参考了。

时间的推移还会造成一些认知的偏差,要知道我们距离清代可比清代距离宋代要近多了,对于清朝人而言,宋朝也是一个久远的古代。比如《清平乐》里出现的几种腰带样式,清朝人就不一定见过。剧中朝臣经常扎着双层腰带,其实是一根非常非常长的腰带,绕身一圈半以上形成的错觉。

这种腰带的形制与如今的腰带十分相似,一头有带扣,就是长度惊人,系的时候就将多余的长度别在身侧或者身后。这种腰带明朝人可能还见过,到了清代可就被误解了。在清朝皇帝的行乐图里常见汉装打扮,其实是清朝人想象中的古人,服装上就画了这种腰带,只是把它画成颜色不同两条腰带,在一些清宫旧藏的戏服上甚至在衣服上钉了一条假的装饰腰带,然后穿戏服的时候再把另外一条套上,视觉上形成两条的样子。

(宋仁宗像)

(弘历岁朝行乐图)

(清宫旧藏光绪时期戏服)

再在腰带上挂上鱼袋,这样就能好评如潮。因为越是将以往古装剧没有表现过的细节呈现出来,宣传上就越令人印象深刻,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赢得赞许。

(《清平乐》剧照)

《清平乐》中另外一款腰带有两个相对的带扣,它的组合形式是两条扣在一起,一条两头都是带扣,一条两头都是“尾巴”,对称好看又方便。明代的时候大量发展了这种腰带用于官员常服,就是我们平常所见戴乌纱、身上穿带补子的官服的那种形象。这时候它已经不再实用功能了,只是虚挂在腰上,那两个带扣就不用来调节了,而是在前面中间暗暗做一个插扣,直接套着穿。到了清朝和戏曲里,就更简单了,直接就是个呼啦圈的样式了。

虽然时间上是有远近的,但大多数事物都是有发展变化的过程,影视剧的复原要求并不高,只需要在视觉上的呈现,而不需要在结构上真正的构造,所以了解一些时代特征就可以了比如《清平乐》里的这些腰带,《长安十二时辰》里唐代的“蹀躞带”。这种还原也经不起较真,否则你就会发现宋仁宗的传世画像上的腰带其实是那种长腰带的变体,并且它看起来还要更长更细一点。

哪些资料可以用来参考?

虽然影视剧还原要求不高,只要找到对应的资料,最好是有具体形象的资料,比如画像陶俑,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是很容易就在外观上仿造出来的。这个前提当然得是能找对资料,并且能用对资料,否则就很容易闹笑话。

还记得《大宋宫词》么?按照故事梗概,它相当于《清平乐》故事的前集。当剧组信心满满地将修图成古画风格的“萧太后”角色海报放出来的时候,稍微懂一些古代服饰常识的人都惊掉了下巴。因为剧组竟然使用了清代《升平署扮相谱》里萧太后的模样进行了“还原”,而稍有戏曲知识的人都知道,戏台上的服饰自有一套规则,其中异族角色是穿着旗装的,也就是清朝服饰,这岂不是穿越了么?

但《升平署扮相谱》是文物,也是很宝贵的资料,只是不该用在此处作为剧组服饰考证的来源。在一片哗然之中,剧组为了这些角色海报的宣传物料而配合的通稿,字里行间描述剧组服装师如何研读翻查资料也就显得无比讽刺了。这大概就是用历史当作宣传卖点而可能造成的“反噬”之一吧。

(《大宋宫词》古风定妆海报)

(晚清老照片,出自《IllustrationsofChinaandItsPeople》)

从《清平乐》经常被拿来对比的古画就可以看得出,剧组大量参考了宋代帝后的画像。画像有个问题,你得判断画家画得是不是写实,就如同判断朋友圈的照片有没有美图一样。比如明代画家仇英画的《汉宫春晓》里的女子,就既不明代也不汉代,而是属于仕女画里想象出来的装束,还比如长得像芒果又满脸麻子的朱元璋画像,也只是民间对于皇帝天生异相的揣测产物,老朱家前面几代分明个个都是国字脸。这批宋代帝后的画像一般认为可能是南宋时期的,可能有底本,时间上虽然有差距,但由于各朝各代的帝后图像资料都比较稀缺,所以依然很值得参考。

不过将剧照和古画拼在一起的人不一定会告诉你,通天冠服画像里的人是宋宣祖,穿着大衫霞帔的是昭宪太后,一身白衣的是宋太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些装束只在这些人的画像里出现,宋仁宗帝后的画像里没有,比起瞎掰一个答案,显然取最相近的答案才更靠谱些。如何容差是另一门学问,《延禧攻略》也参考康熙和道光时期的清宫人物画,给后宫女子的服饰上大量增加“云肩”,看似也是参考了左右的时代,反而成为了剧中对于服饰最大的误解。

就像拍照一样,有些照片是生活照,有些则是专门摆的pose,甚至是cosplay,剧组却全部当作了真实。不仅如此,清代的资料更详尽,使我们对于服饰产生的变化可以探究地更为细致,在这种情况下容差自然就变小了。

同样参考了那批宋代帝后画像的剧组还有《鹤唳华亭》。其实两部剧很多参考对象都是重叠的,最终效果却偏差很大,毕竟再精细古画也比不上照片,大量细节是需要服装师去理解并再现的。

但《鹤唳华亭》犯下的一个错误却值得警醒,剧组错误地理解了古人的透视,将凤冠里原本位于正中的龙挪到了侧面。的确古画上的透视如今看来有些失真,但以传统思想去考量,也不该在单侧。《清平乐》里穿“脑”而过的簪子,也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让剧组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严谨形象崩塌。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除了更多的理解资料,还需要去找更多看起来没那么高清的资料,因为服饰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的某一人群里相对统一,这份资料里感到模糊的细节或看不到的角度,在下一份资料里可能就有所补足。

(《鹤唳华亭》剧照)

(宋宁宗后画像)

(《清平乐》剧照)

如今很多剧组已经有了收集资料的习惯,却往往无法正确将这些资料分类整理、正确使用。观众的口味只会随着一部又一部这样的剧集而变得挑剔,在各种科普下变得越来越“懂行”,若剧组一味地停留在模仿古画、借用文物的表层上,只会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真实的古代就必然不讨喜么?

早年很多剧粉用来自我辩护的理由往往就是,还原历史就不好看了,真实的历史肯定看不习惯。近年已经有不少剧前来打脸,证明只要设计师够厉害,这些都不是问题!

如果还原历史那么有意义,能为影视剧增添质感,也可以正面宣传,那为何不把服装造型设计的岗位撤掉,直接换一些历史专家?虽然现在很多影视剧并不能体现出来,但服装造型设计更多是在做视觉传达上“翻译”的工作。以口红为例,明明看起来颜色只差一点点、质感也只差一点点的色号,上唇以后整个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这些看起来细微的调节,就是设计师应该做的部分。《如懿传》开头周迅的长丝巾就让许多人高呼不适应,但在外销画里这样的造型是常见的,只是外销画的生产基地在广东,那里的旗人比较少,画家不一定见过真实穿戴的形象,加上生产出来的销售对象又是外国人,绘画时便只考虑了画作整体的效果。设计师选取这段进行还原,“翻译”难度自然就是成倍增加。

(《如懿传》截屏)

(外销画)

大多数服装造型师对于真实古代现于荧幕这件事自身也是抱有怀疑态度的,其一是因为设计师并无历史学习基础,对古代的理解并没有比普通观众深,其二是人们总是更偏向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见,体现自己的岗位价值。

《清平乐》的剧情进行到后面就出现了好几个夸张而古怪的发饰,就目前的反馈而言不仅令人费解,而且也不讨喜。如果真要找一些文物资料的出处,其实也能找到,只是不会再像前期宣传的那些,具有那么高的相似度了。这些头饰,更像是设计师在看过一些资料后,基于自己总结的服饰规律进行的再创造。由于资料不像参考答案那样一一对应,很多时候都需要设计师在符合规律的体系内加以发挥。而《清平乐》这部分的“作答”,显然并不能拿到好的分数。

(《清平乐》剧照)

究其缘由,设计师先是在女装部分“拆毁”了宋代原有的体系,在剧中大量使用了以往古装剧的戏服套路,这本来就和本剧的复原基调有些格格不入了,将这些古怪发饰加上去以后,观众甚至一时间无法判断设计师的意图:究竟是致敬历史,还是古装新脑洞?但一部影视剧所塑造的世界,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玄幻的,它本身须是一个让观众信服的世界,这部分的“创作”显然就背离了礼服部分的努力,好像两个世界的人物。所以,不一定是设计师的审美不符合观众,而是这种观影时的割裂感让观众感到了不适。

这种心态之下,就会产生一个奇怪的现象,无关紧要的配角因为没有花费多少设计心思,反而更质朴更贴合历史。《武林外传》的服装都可以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可见观众的心理多么难以捉摸。《清平乐》宫中侍女就出现了好几个取材晋祠圣母殿的形象,比如发型,比如发冠,这些都很有宋金时期的特色,原本沿着这一方向是有可能像礼服一样既有镜头效果,又有宣传卖点的,可惜还是错过了。

(《清平乐》截屏)

(晋祠圣母殿雕塑)

理想状态是先认知再设计,而不是冒然在一知半解中做主观成分多的设计。然而影视剧的制作周期和资本逐利的态度,并不会留出足够多的时间给设计师去学习消化,很多设计师在平时也并没有积累这方面知识的觉悟。因为服化道不讨喜而挨骂的影视剧很多,但是因此而“饭碗”受到影响的却不多,工作人员们当然也就没有这个动力给自己额外增加一门学习课程了。

制作一部还原历史的古装剧到底难不难?要看如何去做这件事。很多人会觉得,还原历史那一定很贵吧?其实影视剧要做的只是能看到的部分,以现在的工业水平,以影视剧的投资,成本占比并不大。与其说有财力上的压力,不如说有观念上的阻碍吧。于正从一个拍古装剧就被嘲笑的人,到如今彷如标杆的存在,他只用了一两部剧,可见只要执行力到位,其实并不难的。而且不论是否真的贴近历史,观众想要的只是视听享受,以及一些谈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