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
创造光明。
有光明的地方,
就有人类文明。
灯,
经过千万年的演变,
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明工具,
已人格化为一种有生命意蕴的场景。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这是灯下的温暖;
莫言明灭无多重,曾比人生一世中。
——这是灯下的感慨;
几处隔帘愁夜雨,谁家当户怯秋风,
——这是灯下的愁绪;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这是灯下的欢欣……
如此千回百转,
你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样的灯吗?
在太原蒙山大佛脚下,
有一个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
展出了千余盏古灯珍品,
以实物记载着灯的发展历史。
而在太原龙山景区童子寺遗址前,
有一尊燃灯塔,
它兴建于北齐时期,
是国内现存最为久远、规格最宏大的古灯。
相传当年身在晋阳城内,
都能目睹到燃灯塔释放的光芒。
“光照晋阳”,
是古代晋阳城的一道壮丽风景。
一边是龙山,
一边是蒙山。
一边是中国最古老的燃灯塔,
一边是古灯博物馆的千种明灯。
灯,
光明,
两座山,一个城。
往期回顾
▼
第一站|山西博物院:三晋大地的硬核“网红”
第二站|大同市博物馆:“双城记”中旋转的火山和龙
第三站|临汾市博物馆:“日月同辉”中触摸最早中国
第四站|运城博物馆:以星云之势托起厚重河东
第五站|山西地质博物馆:穿越浩瀚发现山西大美
第六站|云冈博物馆:一眼千年穿越时空看古今云冈
第七站|介休博物馆:造像琉璃映丹青三贤故里落彩虹
第八站|平遥文涛坊古兵器馆:古兵器定格“手上功夫”
第九站|晋中市博物馆:六大珍奇汇成一部历史教科书
第十站|阳泉市博物馆:关山烟云间的博物馆
第十一站|这是一个生龙活虎、风云际会的博物馆
第十二站|进击!称霸!到这里看晋国叱咤春秋年
第十三站|晋祠博物馆: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融
第十四站|烁烁吉金辉映古典园林
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
大佛脚下,千般灯火照耀
慧光明净,
不输日月。
这是一个非国有博物馆,
隐身于太原蒙山大佛脚下。
它的馆名,
就叫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
走进这家博物馆,
目光所及之处,
全都是各种古灯,
影影绰绰之间,
宛若照见了古人的生活;
星星点点之中,
满是万家灯火点亮的百姓幸福。
灯,照明工具,
其实从人类可以使用火源开始,
最早的“灯”就诞生了。
年12月,
筹备多年的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
在太原市晋源区蒙山大佛景区揭牌开馆。
山西著名企业家、收藏家李峰先生
将他花费30多年精心收藏的千余盏古灯珍品
在此展出,
成为省内第一家集陈列、展览、收藏、
研究和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古灯博物馆。
年11月8日,
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升级改造,
博物馆焕发出新的光彩。
▲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
▲山西晚报4月28日报道版面
馆内千余盏古灯映照蒙山
“灯”字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晋人所著的志怪小说《拾遗记》中,周穆王东巡大骑之谷时,有灯与灯光的记载,但并没有考古发现佐证。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实物,是河北平山县中山国墓葬中出土的战国中晚期银首人俑灯和十五连枝铜灯,因此推测,灯的出现至少要早于战国中晚期。
来到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馆舍内外并不大,但连同院落,处处见精巧。屋檐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与古朴的窑洞造型的馆舍相得益彰。院内放置一顶石灯,一问才知道,是按照龙山景区童子寺的“燃灯塔”复制的。唐朝史学家李百药在《北齐书》中记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描绘北朝时龙山燃灯塔的灯光,照亮十里晋阳城的壮观景象。对于李峰而言,十余里外龙山顶的这一古灯,仿佛穿越历史长河,冥冥之中与古灯博物馆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院内
古灯博物馆,有多盏古灯,展厅共分为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名为“张灯结彩”,这也就是一进院落后看到的第一场景:各式各样喜庆的灯笼,树上挂着树枝灯,窗户上贴着灯俗窗花,到处都洋溢着灯的元素,呈现出老百姓“红红火火过大年”的面貌。每当夜晚到来,流光溢彩、灯火阑珊,整个区域被灯笼点缀,成为灯的世界。
第二板块名为“古灯春秋”,主要介绍古灯的发展历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战国时期最早的灯具,也就是北齐时期的石灯。到秦汉时期,灯的样式丰富起来,你可以看到贵族家庭中的“多枝灯”,可谓是水晶灯的“鼻祖”。到了唐代,大唐盛世的辉煌同样展现在灯具上,陶器做成的灯盏上添加了釉色,别有一番风味。宋元之际,制瓷业达到鼎盛时期,宋代官窑、民窑出产的瓷灯成为灯具市场的主流。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夸张与小巧并重的宋朝古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明清时期,灯具逐渐丰富起来,青花、斗彩、粉彩、珐琅等品种“争奇斗艳”。清末民国时期,玻璃器广泛使用,外国洋油也进入中国市场,灯的品种更具有了实用性。
▲展厅内部
在古灯博物馆最中间的展室中,是第三板块“万家灯火”,展现了多盏灯,每一盏灯都体现了百姓生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五光十色的灯具,种类、造型、色彩、图案,在此得到了丰富绚丽的展现。一盏盏市井的、烟火气的、让人向往的古灯,带来强烈的生活气息,也让观众在一盏盏灯中,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祝福。
第四板块为“灯耀蒙山”。蒙山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之一。北魏时期中国净土文化之灯由昙鸾在此点燃,其后道绰、善导灯灯相续,光大弘扬,再通过玄中寺远播东亚各国,代代薪传。由此,蒙山是一座传灯之山,是一座燃灯之山,也是一座灯文化的圣地,慧光古灯博物馆将这种文化的象征具体化,以实质的形式表达光明普照的内涵,以展示当下生活的祥和、温暖和光明。
▲展厅内部
第五板块名为“灯行万里”,这个展室的灯具来自世界各地,比如,欧洲的多头烛台与中国汉代多枝灯异曲同工,中国的宫廷吊灯又与欧洲的吊灯原理相通,这些展品,展示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因为向往光明所以收藏古灯
馆长李峰为何会收藏古灯?甚至想到倾其所有去开一家非国有博物馆?
李峰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他对古灯的收藏源自对光明的渴望。“年,我在太原理工大学美术专业学习,老师带我们去河南的石板岩山写生,当时条件真是非常有限,到了晚上,山里就黑压压一片,可以说伸手不见五指,我们下山时老师在前面走,大家彼此牵着衣角,一步一挪回驻地。那时候,我就特别向往光明,想着自己如果有一盏灯就好了,可以为老师和同学们照亮山路。”
上世纪90年代,李峰进入一家服装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服装设计和改革工作。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去到晋南地区采风,调查民间服饰的发展和沿革。在当地的很多人家,他总能见到一些造型各异的“瓶瓶罐罐”,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古时候用的油灯。由此,拉开了他收藏古灯的序幕。李峰说,他收藏的第一盏灯是一个宋代的黑釉灯,花了他工资的三分之一,在当时也算是“巨款”。
和很多收藏者一样,但凡打开收藏这扇门,那就一发不可收了。从此之后,逛古玩市场、逛旧货地摊,成为李峰每周要进行的功课之一,只要有古灯,他就会收下来。“这习惯雷打不动,出差必须要做的就两件事,逛博物馆、逛古玩城。”李峰对古灯的爱,已经深深烙印在骨子里,有一次他去北京出差,无意中在古玩城看到两盏宫灯,梨花木的框架,玻璃制的灯罩,上面都是金漆绘制的仕女图,各个人物眉目俏兮栩栩如生,绝非是寻常人家所用的灯具。
经过仔细打听,知道这盏宫灯是某个王爷家留下的,可是对于李峰来说,三四万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几次讨价下来,还是贵得离谱。带着不舍,李峰回到太原,可总觉得心里有块大石头,随即他又订上车票,第二天启程北京。“在古玩店,我软磨硬泡了一个礼拜,最终和店主成为了朋友,以优惠的价格收购了两盏宫灯!”
对于灯,李峰有着特殊的爱,即便和家人去国外度假,第一件事情也是想着去寻找古灯,于是全家人都成了“工具人”,全程为“灯”保驾护航。
李峰还经营着一家古建景观雕塑工程公司,可以说公司全年的收入,一大部分被他用来贴补博物馆了。“为什么贴着钱还要开一家博物馆?”李峰毫不迟疑地说,“我收藏古灯,不图买卖,就是想把自己的藏品展现出来。能让大家看到我的藏品,那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因为开一家博物馆实在是太有意义了,你可以教育下一代,让他们感受光明。也可以告诉他们,灯不但照亮前途,还能照亮回家的路。”这是李峰经常说的那句话,不管身在何处,要想着回“家”,回到故土为家乡服务,这是一个人立身立德的情怀。
馆长推荐
自年起,李峰开始了他的藏灯之旅,足迹踏遍全国及海外。馆内目前藏灯千余盏,材质方面包括石、木、竹、青铜、铸铁、玻璃、陶、瓷、锡、银等,造型包括豆、盏、壶、盆、风灯、马灯、人俑灯、动物灯、烛台等,安置方式包括台灯、壁灯、挂灯、吊灯、床头灯、勾栏灯、提灯、行灯等。年代跨度之大,藏品数量之多,足以形成一部完整的古灯发展史。
究竟哪些古灯和文创品更有代表性呢?就让我们听听李峰的推介吧!
▲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馆长李峰
镇馆之宝
汉代青铜灯,一举两得的“装饰品”
此灯为汉代的仿日用器形灯——“盒子灯”,其特点是盒盖分为两半,使用时将其中一半揭开,翻转在另一半之上,作为灯盘,并以活轴相连。当灯盘打开时,它是一件实用的照明器具;灯盘合上后,成为一件完整的装饰艺术品,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金石学家称“活轴”为“辘轳”,因此此灯也称为“辘轳灯”。此灯年代久远、设计精妙,令人赞叹不已。
汉代绿釉豆形灯,让灯有了色彩
豆形灯,是直接从“陶豆灯”发展而来的,与“陶豆灯”最大的区别就是灯盘中间有了支钉。此灯为典型的汉代豆形灯,灯盘呈浅盘形,盘中立有尖乳状支钉,盘壁逐渐缓收成底,盘外壁有数道瓦纹,柄作竹节状,底座呈喇叭口形。因当时的灯芯多用麻蒸等硬纤维做成,可以直接插在支钉上,因此汉代的灯火多立于灯盏之上。
汉代的绿釉陶塑,对后来陶器、瓷器的着色影响甚大。其开创的铅釉陶器,不断发展,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自此,寻常百姓家的单一陶灯,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色彩。
造型各异的灯具,也可以萌萌哒
在古灯博物馆,除了可以看到年代久远的灯具外,很多造型各异的灯也是大家观赏和追捧的对象,毕竟灯具也是家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件漂亮的灯具也是家里最好的点缀。
鼓座老虎灯:在中国,老虎是百兽之王,这样一盏灯,象征着力量和无畏。古灯博物馆的老虎灯是清代物件,造型很是威武,褐色的釉彩端庄大气,老虎后背就是灯托儿,设计也较为巧妙。
椅子灯:如果不仔细看,你都不知道它是一盏灯。这盏灯是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产物,因为浙东南山区多竹,山民就地取材,制成竹椅。夏天安坐,凉爽舒适,搬移方便。用的时间长了,青竹的皮色泛出黄釉般滑溜光亮的色泽。
▲椅子灯
竹椅灯取材于高背竹椅,上方搁灯盏,下方放着半片竹筒,用来盛放灯花残烛,竹筒装满,则倾斜倒掉。艺术大师吴昌硕多次将竹椅灯入画,如《挑灯读书图》中,画面左下方赫然一盏竹椅灯,读书人的雅致跃然纸面。
文创精品
莲花灯,把圣洁带回家
与蒙山大佛做邻居,馆长李峰在为古灯博物馆打造文创产品时,也考虑了蒙山景区的特性,推出了一款莲花灯。
《大正藏》经典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在灯具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无论灯的造型和材质如何改变,莲花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寓意,在古灯界占有一席之地。比如被大家熟知的宝莲灯,就是以莲花灯为原型的神话故事。在慧光古灯博物馆里,收藏着很多不同造型的莲花灯,比如黑釉莲花灯、红陶莲花灯、黄釉童子捧莲灯等,整体造型均为莲花,与神话传说、影视作品中的宝莲灯极其相似,如一朵盛开的莲花,颜值极佳。该馆文创产品就是以此为基础,经过多种材质、形状的调整,最终推出了一个系列的原创莲花灯,寓意点亮莲花灯,就代表点亮智慧,驱除黑暗,照亮人生。
▲莲花灯
龙山:
佛道共存一名山光照古今晋阳
太原名龙城,
龙城有龙山。
龙山又名青龙山,
位于风光秀丽、重峦叠翠的太原西山,
东临晋阳古城遗址,
西接天龙山,
南连著名的晋祠,
北与蒙山大佛和太山毗邻。
龙山,
是一个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景区。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
前山为道、后山为佛,
佛道同山、和谐共处,
再加上特有的四季不同风光,
使得龙山展现出
兼容并蓄、海乃百川的大气。
为彰显“游山西读历史”,
本站“晋地宝藏·山西博物馆之旅”,
我们从山西慧光古灯博物馆出发,
在蒙山大佛脚下领略千种明灯的风采,
再到龙山景区,
欣赏中国最古老的燃灯塔,
遥想古时“光照十里晋阳”的盛况。
▲龙山童子寺燃灯塔青鸟之光摄
▲山西晚报4月28日报道版面
后山为佛
皇帝亲临使这座山名声大震
龙山的悠久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齐。走进后山,有开凿于北齐的童子寺、大佛以及我国最古老的燃灯石塔。如今,虽然这里繁华不再,但残留的文物遗迹仍掩饰不住昔日的辉煌。
▲龙山文管所所长葛海江
据龙山文管所所长葛海江介绍,北齐文宣帝高洋、唐高宗李治都曾来过这里。童子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是高僧宏礼受北齐文宣帝高洋敕命而兴建的,规模宏大。高洋是北齐的开国皇帝,建都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县),之所以会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营建塔寺、开窟造像,与当时晋阳特殊的政治地位有很大关联。
北魏时期,高洋的父亲高欢消灭尔朱氏后,于晋阳建立大丞相府,遥控北魏朝政。后高欢又挟孝静帝迁都邺城,建立了东魏王朝,并以晋阳为陪都。东魏、北齐时期,高氏皇室频繁往来于邺城与晋阳之间,实际上晋阳已成为高氏政权宣政之所,政治地位不言而喻。
▲童子寺遗址
由于高氏皇室以及臣僚大多笃信佛教,晋阳地区的佛教迅猛发展起来,开窟造像之举日渐频繁。童子寺及大佛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高洋在位期间,还在天龙山开凿石窟,在蒙山创建开化寺、开凿蒙山大佛,在晋祠修建悬瓮寺等等。
据《北齐书·唐邕传》记载,天保十年(),高洋亲自来到童子寺瞻拜了童子寺大佛。“皇帝的亲临让童子寺名声大震,僧尼俱增,香火旺盛,每逢重大节日,大佛前的燃灯塔灯火辉煌,相传当年身在晋阳城内,都能目睹到燃灯塔释放的光芒,可以想象到当时童子寺的盛况。”葛海江说。
▲童子寺燃灯塔张人雷摄
童子寺燃灯塔是亚洲最早的石质燃灯佛塔,塔呈平面六边形,底部为六角须弥座,塔身雕有盘龙,圆形灯座上凿有六角灯室。此塔现高5.03米,因该塔底部尚未全部发掘,其高度还没有最终结论。
“到了唐代,童子寺得到皇室的重视,随着唐高宗与皇后武则天的到来,童子寺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葛海江介绍,唐显庆末年(),高宗与则天皇后专程到龙山瞻礼童子寺及大佛。返京后,龙朔二年(),又遣专使给童子寺大佛和西山大佛赐披袈裟,成为当时轰动晋阳城的大事。
皇帝崇佛,带来了佛教的繁荣,唐代的晋阳,寺院林立,法事不断。龙山佛教的发展也进入了鼎盛时期,高僧大德纷纷来龙山讲经宣法。
据《英藏敦煌文献》第一卷披露,唐代高僧玄奘曾登临童子寺,并留诗一首《题童子寺五言》:“西登童子寺,东望晋阳城。金川千点渌,汾水一条清。”玄奘的弟子慈恩窥基法师,即尉迟敬德之侄,也曾专程从长安来到龙山童子寺宣讲玄奘的唯识论。
金天辅元年(),这座著名的寺院遭遇兵火,焚烧殆尽。由于皇室对佛教倚重不再如前,童子寺一直无人问津。可能也有僧人居住在此,但是没有任何资料和考古证据佐证。直到明正德初年(),附近花塔村民捐资重建。清乾隆和嘉庆时曾作修葺。嘉庆以后,这座千年古刹逐渐荒废,并为灌木树林所掩盖。
年至年,文物考古部门对童子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国内首次发掘的集摩崖大佛、石窟和地面建筑于一体的山地佛寺类型。年,该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童子寺遗址申晓华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竹报平安”典故即来源于童子寺。唐《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记载:“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意思是:“在大唐北都太原,只有龙山的童子寺里有棵竹子,刚刚长出来并不是很长,也就数尺而已。童子寺里名曰纲维的僧人,也就是寺庙中主事的和尚,每天报告竹子平安生长的情况。”后人便以“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简称“竹报”。
前山为道
拥有我国最大的纯道教石窟
山西境内有许多石窟,除了著名的云冈石窟外,各地还有不少珍稀石窟,龙山石窟便是其中之一。
与其他石窟相比,龙山石窟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题材最丰富的纯道教石窟,在我国道教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填补了我国石窟艺术在宋元之交时期的空白。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石窟共有9窟,雕像65尊,开凿于三个时代,初唐、元代和明代。唐代开凿第四、五窟,元代扩建第一、二、三、六、七窟,明代内官畅英开凿第八、九窟。
龙山石窟的主窟开凿于元太宗六年至十一年(—),由道士宋德方主持修建。宋德方或许有人不太熟悉,但是他的师父你肯定听过,就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道教全真教掌教教主丘处机。他因以74岁高龄,亲率宋德方等十八名弟子,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从西域返回后,成吉思汗下诏免除天下道院、道士一切赋税等,赐以虎符、玺书,命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于是,丘处机广发度牒,建造宫观,一时教门四辟,道侣云集,全真道获得很大发展。“正因为受到元朝朝廷的认可和支持,宋德方一生主持修建道观高达座,留传至今的杰作有两个,一个是运城永乐宫,另一个就是龙山石窟。”葛海江告诉记者。
而在宋德方来到龙山之前,龙山已有道教造像两窟,即第四、五窟。有记载称:宋德方“游太原西山,得古昊天观故址,有二石洞,皆道家像”,于是“修葺三年,殿阁峥嵘,如鳌头突出一洞天也”。
原有的第四窟、第五窟均开凿于唐代,其中,第五窟名为玄真龛,为龙山石窟的核心位置,是唐朝时期最早开凿的石窟,人物身份尊贵,主像天尊为太子晋——王子乔。太子晋,是汉族传说中神仙,为黄帝后裔,东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本名姬晋,字子乔,人称太子晋,世称王子晋或王子乔,是王氏的始祖。相传周朝灵王时(前—前)太子晋直谏“建宫殿乃亡国之君所为”,被废为庶民后避祸太原龙山静居观,《太原市南郊区志》有载:“太子晋,字子乔,聪明博达,因治水与灵王争执而被贬为庶民,曾在晋阳龙山之巅晋阳(居)观居住。”
据葛海江介绍,第五窟的开凿起源于一个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于武周圣历二年(年)六月十九日,在东都洛阳亲撰《升仙太子之碑》的碑文,详述周灵王太子乔升仙的故事,册封王子乔为“升仙太子”。“这件事在晋阳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太原人于是在龙山开凿石窟来纪念此事,并在最核心的位置雕凿了王子乔的像。”
▲第五窟造像司永明摄
龙山石窟,是中国道教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山西道教文化发展的光辉一页。但可惜的是在上世纪20年代,龙山石窟遭到了严重破坏,很多精美的石刻造像被盗,流失海外,所有元代碑刻也全部失踪。
风光旖旎
四季时时景不同
龙山之美,还在于自然风光美到动人魂魄!
走进龙山,就好像走进了一幅画。这里风光旖旎,四季时时景不同:春天山花烂漫,鸟语花香;夏日满目青翠,清爽宜人;秋来层林尽染,万山红遍;冬时银装素裹,雪妆梵国。
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当数春秋季。4月,丁香花盛开,丁香谷内香气弥漫,整个山谷成了紫色的世界;10月,龙山上的红叶漫山遍野,层林浸染,因而龙山又被誉为太原的“香山”。
▲秋色赋王凤英摄
▲龙山秋色郭明生摄
丁香谷,因山谷内布满紫丁香而得名。关于它的来历,在历史上,有一些零星的传说。传说龙山的紫丁香是由明代一品大员、任职三部尚书的太原县人王琼引进培育而成。明代嘉靖皇帝年间,因王琼功劳卓著,特将龙山(卧虎山)赐予王家。王琼多年做官在外,时刻惦记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有一次赴外出差,在经过一山脉时,发现了漫山遍野的紫丁香,一股香气随风扑面而来,王琼一下子联想到,若种植于故乡龙山山谷中定会增色不少,于是采集丁香树种,命人择选优良品种带回家中,引至龙山种植。他还亲自安排种于龙山山谷沟壑中,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丁香谷”。
去龙山游玩,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就是登山。每逢秋季,游人沿着山势,拾级而上,沿途还可以欣赏美丽的龙山红叶。龙山红叶主要分布于龙山之巅和明仙沟两侧的山坡,称为锦绣沟,这里是红叶的最佳观赏处,而天龙山到龙山的旅游公路,则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地段。
▲龙山红叶孺子牛摄
龙山红叶也叫“西山红叶”,与“汾河晚渡”“烈石寒泉”等并成为“古太原八景”,是太原人引以为豪的自然景观品牌。提到红叶,很多人都会想到唐代大诗人杜牧的那首著名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但杜牧诗中所写的红叶是枫树之叶,枫树属落叶乔木,树姿高大挺拔,叶状呈手掌形。而龙山红叶则是一种叫作黄栌的植物,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呈倒卵形。到了深秋,叶片经霜变红时,色彩鲜艳、美丽壮观。每逢夏秋季节,登龙山赏红叶的太原人络绎不绝,毫不亚于观赏“香山红叶”的北京人。
除此之外,龙山景区内还有满园春色的“桃花沟”、姹紫嫣红的“牡丹园”,花开时节,名动晋阳。如此好的生态环境,自然少不了鸟儿出没,这里还生存着许多褐马鸡,它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是山西省的省鸟。
▲灵秀龙山高劲鹏摄
人文自然,在龙山交相辉映,龙山也因此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自年起,龙山已经举办了两届摄影和短视频大赛,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参加。
穿越千年,在世人眼里,龙山之美,风华绝代,古今一同。
山西文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