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钢”工艺技术实现新突破。 1月5日,中共太原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我市确定年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强调,要强化省会城市责任与担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进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当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总体要求
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着眼“四个走在前列”,聚焦“四个高地”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个目标
市委确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力争实现增长7.5%。
七大工作
今年的经济工作中,我市将突出抓好事关全局的七大重点工作,担负起稳定经济大盘、力争更好更快发展的责任。
(一)强力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
把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工程。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是省委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太原发展的最大机遇,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满盘,必须举全市之力来推进。
—重点任务—
●今年,太忻一体化经济区要强势起步。强化“项目是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做好项目谋划、推进等工作,力争9月底前实现签约项目个以上、开工项目个以上、投产项目30个以上。重点推动滹沱河供水、太原高铁西站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确保太忻大道、泥向线北延等道路建成通车。
●加强与忻州的联动,全方位深入协作,尽快开通太原—忻州城际铁路客运列车和公交汽车。以太忻经济一体化和太原晋中一体化为突破,强化与吕梁、阳泉的联动,形成多方协同的发展格局。
(二)三产协同融合发展
按照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思路,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创新和跨越发展,打造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高地。
一产要稳产增收、接二连三
—重点任务—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守住耕地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7.45万亩、有机旱作示范片1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5亿斤以上。
●实施“万亩千片百园”工程,推进阳曲农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建改造设施蔬菜亩。实施畜牧业提升项目20个、创建标准化养殖场20个,确保生猪饲养量稳定在50万头左右。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建设10个数字农业工厂。
●支持清徐县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壮大水塔、紫林等龙头企业。强化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全年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达到亿元以上。
二产要强梁壮柱、延链建群
—重点任务—
●传统产业升级,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力争年内实现产值亿元,打造低碳零碳负碳标杆示范园区;推进山西电机厂技改项目,力争产值突破30亿元,5年内产值达到亿元,打造全国最大的高效电机、特种电机生产基地。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凯赛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年底核心项目部分投产,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基新材料园区;太钢高端碳纤维三期年内全部达产,年产高性能碳纤维吨;中国长城电源总部项目要持续发力,实现年产值20亿元。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支持山西煤机、太原酒厂、太原锅炉厂等企业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造5G+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重点推进百度云计算中心、大地紫晶大数据共享平台等项目建设,中科曙光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3月底前正式挂牌运行,打造国内最大、世界前五的超算中心。
●尽快形成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先导、百亿级产业为骨干、千亿级产业为引领的梯次产业发展格局,“十四五”末,至少形成5至6个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其中2至3个产业集群要达到亿以上。
三产要提质增效、做大总量
—重点任务—
●提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聚焦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支持快成物流、华远陆港等企业加速成长,推动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试点建设,发展资源循环型产业,推进废钢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支持太钢、云钢、美锦、中长再生等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全年废钢产值达到亿元。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支持钟楼街片区、太原古县城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进天美杉杉奥特莱斯、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多层次激发消费活力。发挥好消费券作用,继续谋划开展购物节、购物月等主题活动,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能。继续加强品牌强市建设,拿出家叫得响、立得住、价值高、信誉好的品牌,开展“太原品牌日”活动,进一步扩大太原品牌影响力。
●提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打造西山、汾河、晋阳古城、太原府城四大旅游板块。加快晋祠—天龙山5A级大景区创建,推动太山、太原植物园、双塔、青龙古镇等景区“创A”“升A”。
(三)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落实“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把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田地”,全力推进开放高地建设。
—重点任务—
●实施《太原市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方案》,力争用两年时间,全市纳入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的企业达到家以上、科技领军企业达到30家以上。年内培育建设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30个体制新、机制活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全面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包干制、信用承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
●设立太忻一体化经济区20亿元成果转化基金和亿元产业基金,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企业、上市公司和产值10亿元以上的明星企业。
●持续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升至%;力争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家以上。
●启动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和培养名左右青年科技人才。
●加快武宿机场三期、太绥客运专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物流枢纽建设,用好武宿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等开放平台,推进太原无水港建设,创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确保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万户以上。加强“小升规”培育,分类推动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0家。
●全面创优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标准,按照“三无”“三可”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四)狠抓招商引资推进重大项目
发展靠产业,产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聚焦产品—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招引头部企业、链主企业,鼓励链主以商招商、产业招商、集群招商,对引进配套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质量高的企业给予奖励,确保全市各项招商引资指标均实现10%以上的增长。
—重点任务—
●高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提高产业和民生投资占比。集中打好项目落地投产攻坚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确保每月都有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开工和投产。
●发挥好开发区主战场作用。滚动实施“三个一批”活动,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提升服务水平,超前配建标准厂房,让来并投资兴业的企业“拎包入住”。
(五)统筹做好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
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重点任务—
●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拉大城市框架,完成太忻大道、泥向线北延以及大盂启动区市政道路建设,推进西北二环、古交—娄烦—方山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3号线一期、2号线二期工程要创造条件尽快开工。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盂启动区引黄水厂、西山地表水厂建设,推进城南2×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城西燃气调峰热源厂、阳曲热源厂等项目建设。加快斧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年内5G基站达到座以上。
●提升城市宜居度。支持美特好、金虎、唐久等零售企业增点扩能,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功能;年内新增停车位1万个以上;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年内再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个;打造公园城市,启动晋阳湖公园二期、南寨公园、长风公园等项目建设,让市民开门见绿、出门进园。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整体打造乡村建设示范县2个;高标准建设2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4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廊道,构建起“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点上出彩、线上成景”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引深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看得到变化、感受到实惠。
—重点任务—
●就业增收要多措并举。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出台更多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政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5万人以上。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
●公共服务要均衡发展。教育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包括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工程、职业教育整合提升工程、高等教育提速提质发展工程。医疗健康方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医院迁建、医院改扩建等项目。社会保障方面,实施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年内完成市老年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医院等项目建设,新增养老照护床位0张,建成社区食堂个。
●社会保障要兜牢底线。落实好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3条”举措,加强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等保障,织牢民生安全网。同时,加快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建设,今年筹集3万套房源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解决新市民住房需求。
(七)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重点任务—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方位、全链条、全天候、全流程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对市级24家重点排污单位实施浓度总量双控,各县(市、区)要重点抓好10个污染源治理,力争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3%以上。
●推进以汾河、晋阳湖等为重点的水生态建设,强化娄烦水源地生态保护,实施“九河”上游生态治理等工程,打造“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河环绕”水韵景致。
●以森林城市创建为牵引,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加速形成万亩森林围城的景观格局。
●有序实施碳达峰太原行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广建筑节能、零碳交通、分布式发电、智慧综合能源管理等先进技术,有效控制碳排放强度。
●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形成回收、拆解、加工、分类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高中水利用水平。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创建“无废城市”。
五大保障
●我市要把统筹发展和安全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省城的安全稳定保全省发展、保全国大局。
●要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时刻做好迎战准备,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巩固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警钟长鸣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对煤矿、非煤矿山、燃气管道及设施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开展打击私挖盗采和整治煤矿违规生产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未雨绸缪防范金融风险。协调银行和企业拿出具体可行的化解方案,逐步减少不良贷款余额,稳定降低不良贷款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管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记者岳霞红何宝国
图片由视觉策划中心提供太原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