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优势 >> 正文 >> 正文

千年晋祠,是奉祀古人的宗祠,也是历代帝王

来源:晋祠 时间:2024/9/1

美丽典雅、融水色山光和文物古迹于一体的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山海经》云:“悬瓮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间麋,晋水出焉。”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唐叔虞,便在晋水源头建祠立宇,称唐叔虞祠,也叫晋祠。

晋祠创建年代已不可稽考,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书曰:“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

东魏祖鸿勋曾有名作《晋祠记》,传诵一时,惜已佚失。《魏书·地形志》也有对晋祠的记载,据此可知祠创建于北魏之前。

晋祠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其名称也屡有变更。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年间(一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时称晋王祠。

天统五年(年),北齐后主高纬崇佛,遂改晋王祠为大崇皇寺。

隋开皇年间(一年),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

唐朝,废大崇皇寺之名,复名晋祠。

唐贞观二十年(年),太宗李世民回谒晋祠,撰写《晋祠之铭并序》,再次扩建晋祠。

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一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一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晋祠又有汾东王祠之名。其间,在汾东王祠址重建邑姜祠为正殿,诏封邑姜为“昭济圣母”,庙额“惠远”,自此,圣母邑姜成为晋祠供奉的主神。

金代,此祠又称为惠远祠。元、明、清乃至民国年间,晋祠历有修茸,仍盛极一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