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卦图破解”)
二、象辞破解
象辞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释字(词)
晋
“晋”的甲骨文字形为“”。《说文》:“晋,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至”。进者,《说文》曰“登也”,《玉篇》曰“升也”,《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礼·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注》:“进士,可进而受爵禄也。”)
根据甲骨文字形,笔者认为,“晋”是受封而仕进的意思。甲骨文字形象两支箭插于封地之上。古代分封土地,以矢的射程确定距离。“一射之地”就是指土地大小在一个射程之内。故“矢”插于土地就有了分封土地的象征意义。西周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以屏藩王室,在分封土地的同时,也就明确了各诸侯国的身份和地位,封地和爵位可以继承,但不能买卖和转让。得到封地和爵位曰“晋”。
“晋”还特指周成王同母弟叔虞封国的国名。传说有“桐叶封弟”的故事。河东地区,是北通太原防御群翟部落内侵的前哨。周公东征胜利后,封成王同母弟叔虞于唐国的故地,建立晋国。至今,太原西南有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晋祠的主殿为圣母殿,位于中轴线终端,坐西向东,是为奉祀叔虞母邑姜的。周成王是天子,为大宗,祭祀天地与宗庙;叔虞为诸侯,是小宗,是晋国始祖,无权祭祀天地与太庙。叔虞封晋,是因为与周天子为同母兄弟,母以子贵,子以母贵,故叔虞祠以主殿奉祀其母。
昭
《说文》:“昭,日明也。”《尔雅·释诂》:“昭,见也”。《博雅》:“昭,明也。”《玉篇》:“昭,光也。”《广韵》:“昭,著也。”
“昭”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使……显著”,“使……光大”。义同“明”。
明德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昭明德”,就是“明明德”。《荀子·成相》:“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明德,就是光明之德,美善之德。“明明德”中,第一个“明”是使动词,就是“昭”的意思,就是“使显著”、“使光大”的意思;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就是圣明、贤明、美善的意思,与“昏暗”相对。“明德”之明与“明君”之明是同一个意思。“敬天”、“保民”、“明德”,这是西周时期统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明德”就是要求统治者修身,加强自我克制的功夫。西周大分封,首先把殷都旧地,以朝歌为中心,划定武父以南,圃田以北,封给康叔,建立卫国。康叔初封时,周公反复告诫他,要实行文王“明德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在“商政”的基础上,加强周法的统治。通过这些措施,在康叔的努力下,很快就把殷都改造成为周的方国。
释象
《晋卦》上离下坤,“坤为地”,“离为明”,故曰“明出地上”。注意,这里是说“明出地上”,而不是说“日出地上”。“离为明”,又“离为日”,为什么不说“日出地上”,而说“明出地上”呢?《晋卦》是由《观卦》变化而来的,天时为戌,戌代表一天当中的黄昏之时。日入而后称黄昏,《晋卦》天时在黄昏,日已落,故不可说“日出地上”。可见,“明出地上”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太阳升起来。太阳升起来,应该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
那么“明出地上”是什么意思呢?《晋卦》是由《观卦》变化而来的。《观卦》上巽下坤,而《晋卦》是上离下坤,这就是说《观卦》变《晋卦》时,巽体变成了离体。“巽为木”、“离为火”,卦变时,就象地上用木生起了火。黄昏之时,太阳落山时,天色暗下来了,地上生起了火,火光在黑暗中显得特别明亮,故曰“明出地上”。太阳落山後,地上就生起了火,说明地上有人类生活。又“离”为“篱”之初文,有篱笆、藩篱的意象,故《晋卦》为地上有篱之象,地上有篱,说明土地有了确定的主人,故《晋卦》象征分封的土地,故卦名曰“晋”。
《晋卦》是由《观卦》变化而来的,《观卦》六四上行,得中而为《晋卦》六五。这就是《晋卦·彖传》所谓“柔进而上行”。“五”是至尊之位,象征王位或王都,《晋卦》五位象征殷商旧都。《观卦》六四“柔进而上行”,成为《晋卦》六五,象征《晋卦》六五受封于殷都旧地,成为殷都旧地新的统治者,这是西周大分封时的康叔故事,故《晋卦·卦辞》曰:“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周公东征后,商王朝最终灭亡,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西周于是大量封建亲戚,作为王室的屏藩。首先对于殷都旧地,以朝歌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封给康叔建立卫国,把殷都改造成为周的方国。这是《晋卦》的主要内容,封建诸侯,开国承家,故卦名曰“晋”。晋者,进也,封赏也。
《晋卦》是由《观卦》变化而来的,卦变得主爻是六五。《晋卦》六五原为《观卦》六四,卦变时,《观卦》六四“柔进而上行”,得中而为离体主爻,“离为明”,故曰“君子以自昭明德”。得位而有明德,用人之道也。
义理
《晋卦》言乎康侯封卫之事。卫国辖殷都旧地,关系重大,康叔初封时,周公反复告诫他,要实行文王“明德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在“商政”的基础上,加强周法的统治。周公曾作《康诰》、《酒诰》、《梓材》,作为康叔治国的原则。康叔果然不负厚望,很快就把殷都旧地改造成为周的方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