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宋太宗赵光义在重修晋祠后,为了消除晋阳城中的唐叔虞崇拜,及其崇拜所带来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他做梦都想换掉晋祠的正神唐叔虞像。但是要顾忌民众反对,又不能公开调换。所以这个心愿直到他去世也没有达成。但是,到了赵光义去世后的第三十二年,他的儿媳刘娥执政时期,却帮他完成这个心愿。
晋祠圣母殿圣母像到了这时,端坐在晋祠正殿中的正神应该已经是由唐叔虞换成了他的母亲,也就是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邑姜。
关于圣母是唐叔虞母亲的说法,在晋祠中也是可以找到证据的。清朝大考据家闫若璩在距离圣母殿不远处的一处草丛里,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这样一句话“惟圣母之发祥兮,肇晋室而开基”。暗示周朝建国之初,是有这么一个圣母,也就是说周朝刚建立时有十大功臣,其中有一位是女性。据考证,圣母形象应该就是那位女性、周武王的夫人邑姜了。
晋祠圣母殿圣母像不过也有一些专家不认可还种说法,如果换掉唐叔虞像会激起晋阳百姓的激愤,显然是违背了宋太宗赵光义安抚民意,收拢人心的初衷的。
但是,北宋统治者对于民间对唐叔虞崇拜的惧怕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一定要想办法换掉唐叔虞像,怎么换,不过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机会。
晋祠唐叔虞像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研究晋祠的学术顾问程衍生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图书馆里有一本《宋会要辑稿》,这是一本关于宋朝宫廷档案的书。他在这本书里发现有这样的两份诏书记载:一份是“晋阳唐叔虞词庙宇摧圮,池沼湮塞,令本州完葺”;另一份记载了六年以后要求当地“银铜真珠,并以输官,以备修庙”。
晋祠圣母殿诏书的内容记载的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也就是宋太宗赵光义摧毁晋阳城后的第三十二年,这一年重建的唐叔虞祠堂轰然倒塌了,倒塌下来的泥石流把鱼沼的流水口都堵塞住了,朝廷命令晋阳守吏加以修缮。另一份诏书的意思应该是关于出资修庙的事情。
晋祠唐叔虞祠堂那么是什么力量摧毁了这座规模巨大的建筑呢?圣母殿南墙根上的一块石碑上透露了一个线索。这块碑我在游览时没有看到,所以没有图片,包括闫若璩先生发现的那块证明圣母是邑姜的石碑我也没找到,这大概也是没有导游指引的弊端吧。碑文上只有四句话“悬瓮山中一脉清,龙蟠虎伏隐真明,水漂火劫山移步,五十年来帝母来”。
晋祠唐叔虞祠堂碑文上明确指出这个地区曾发生过“水漂火劫山移步”的可怕事件。“水漂火劫”应该是指当年赵光义当年攻打晋阳城时的水淹晋阳,而后又火烧晋阳,“山移步”应该是指地震或是山体滑坡。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重修后的祠堂,就是现在规模变小了的唐叔虞祠堂。看来当地政府并没有大胆到直接把唐叔像迁出祠堂,而是借助了一些自然力量,把唐叔虞像请到了一侧的偏殿之上,而在正殿的位置上,以刘娥刘太后为原形重新塑造了圣母像。
晋祠唐叔虞祠堂到了这里,关于晋祠中神像先后顺序是不是应该这样认为,赵光义水淹火烧晋阳城后,重修晋阳祠;这时出现在圣母殿中的神像已经换成了邑姜,而晋祠供奉的正神唐叔虞像在同时被请到了狭小又不起眼的偏殿;借助自然的力量,在三十二年后,晋祠的正神再次被换,这次被换成了刘娥刘太后。
好像还是有太多的历史谜团被尘封,有待我们考古学家继续的发现和探素。我也还将带着大脑中的好奇与疑问完成接下来的晋祠之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