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民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
本报讯10月28日,花塔晋祠大米开镰仪式在晋祠花塔村举行,不少市民前去亲自体验了一场镰刀割稻的农耕文化。享有“皇家贡品”美誉的晋祠水稻,拥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但在泉水断流之后,晋祠大米曾一度销声匿迹。自年开始,晋源区镇两级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通过改变水质、改变土壤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晋祠大米基本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开始大面积恢复种植。
开镰仪式上,活动主办方表示,晋祠大米文化产业园区以稻田公园示人,建有荷花池35亩,鱼塘30多亩,种植晋祠大米多亩。当天,不少前来体验的市民带着孩子,现场向当地农民学习收割水稻的经验方法。虽然寒风凛冽,但依旧阻挡不了人们体验丰收的喜悦。
10月29日,以“千年厚礼,晋祠大米”为主题的晋祠大米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进会暨晋祠大米品评会如期举办,活动通过品历史文化、品独特口感、品未来发展的方式,挖掘晋祠大米的历史文化内涵,赋能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晋祠大米文化符号。同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品尝鉴别,感受晋祠大米独特风味,总结提炼晋祠大米食用指标特色,为晋祠大米标准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指标。“水温恒定、水质清澈的晋祠泉水,独特的千年黑色水稻土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晋祠大米颗粒大而饱满、质色稍褐而透明、味道香甜不腻、口感有韧性回弹的品质,赋予其富含人体所必需钾、硒等微量元素,且含糖量低的特性。”山西省农科院王广元教授介绍说。今年以来,晋源区依托深厚的农耕文化传统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以打造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特色观光农业和都市现代农业,出台并推行专项奖励补贴政策,提高村民种稻收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全区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晋祠大米产业发展驶入现代化、园区化、标准化、特色化快速发展的轨道。
据悉,年内将完成晋祠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发布,明年完成晋祠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局审核验收。晋源区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动晋祠大米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全面发展,将晋祠大米打造成为代表太原地域农耕文化的品牌,让晋祠大米成为太原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魅力晋源将再现昔日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山西小江南”农耕画卷。
(姚晋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