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优势 >> 正文 >> 正文

太原市晋源区花塔村走上小康路

来源:晋祠 时间:2023/1/26
北京医院治皮肤科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10.html

秋分时节的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游人不断的稻田公园里,晋祠水稻泛着金黄,丰收在望,一派江南风光。

今年76岁的村民任反贵没事总喜欢到稻田公园里逛一逛,看着稻田公园里人来人往,总是忍不住回忆往昔:“以前村里开了好多家石料厂,每天都能听到山上的炮声,出门都是漫天的灰尘,现在村里陆续恢复种稻田,环境好了,游人多了,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花塔村地处太原市西南龙山脚下,与晋祠景区相邻,因村内曾有隋开皇年间所建华严塔而得名,已有多年历史。全村土地面积.4亩,耕地面积.6亩,现有农户户、人。

因有晋祠难老泉的灌溉,这里曾是一派“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美好景象。改革开放初期,花塔村以农业机械化闻名全省,是省、市农业战线上的老先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积极发展副业,“靠山吃山”兴建起翻砂厂、石膏厂、石子厂、石灰厂、预制板厂、水泥厂等,村办及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但低端工业企业经营模式粗放,在污染环境的同时收益也直线下滑。由于生态破坏严重,世代浇灌晋祠水稻的难老泉断流,村里的稻田也随之荒废,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因环境污染大打折扣。

眼看走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路子难以为继,村里陆续关停取缔了散乱污企业,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年,作为晋源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先行村,花塔村率先进行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了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并行的新型农村社会治理模式。

经过充分的调研、讨论,村干部一致认为农业转型发展才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花塔村党支部书记何建平说:“作为太原农耕文化的品牌和荣耀,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七蒸不烂,且已有多年种植历史的晋祠大米无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作为花塔村的绿色之米、致富之米。”

花塔村村南的集体土地曾经是一片玉米地和芦苇塘,管理混乱、种植低效、集体无收益,撂荒问题十分严重。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花塔村收回了集体土地亩,由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和经营,进行晋祠水稻种植,建设稻田公园。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推广机械化生产加工,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如今水稻亩产可达斤,再现了“千家溉禾稻,满目江南田”的盛况。

同时,按照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思路,花塔村将花、草、树、景观小品等元素融入稻田公园,初步建成了集农业示范、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并与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团队合作,投资30万元,建设了40亩稻田生态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区,进行稻鱼、稻虾、稻蟹混合种养试验,探索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带动辐射周边稻区、藕田及湿地,推动生态全域旅游的形成。

田间鱼虾蟹游动、鸟类飞翔觅食,如今的花塔村实现了从“撂荒烂泥滩”到“葱郁水稻田”的华丽转身。村民也因此受益,日子越过越好。

晋祠大米、稻田公园知名度、美誉度的大幅提升,带动了民宿经济、特色餐饮的发展。花塔村乘势而上,开展了雨污水改造、水源置换、厕所改造、弱电电缆入地、墙面美化等重点工作。同时,健全社会公共服务,文化室、图书室、健身活动场所、卫生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为民服务室、妇女活动中心、公共浴室、小学、幼儿园等一应俱全,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

农业提质增效,工业也在转型升级。生产厂房封闭改造,生产工艺全面改进后的远东水泥构件公司为花塔村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凭借水泥生产的技术优势,村里另有近人进入晋源区打造的以远东构件公司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园区,收入大幅增加。花塔村带领全体村民蹚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农业转型、生态富民的新路子。(记者席兆平通讯员杨润德崔莉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