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天官书》中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此句中的斗是指北斗七星,它指出一个自然规律,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而北极星也被称为紫微星,是皇帝的象征。北斗七星就像是皇帝的车驾,运于中央,临制四方。中国自古将皇帝看作是紫微帝星在人间的代言人。而在中国,也有一个地方,一直像北斗七星一样,守护京城紫禁城,守护中华大地。它的名字,叫做山西。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颗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山西自古就是京城护畿,境内正巧也有七座古城,它们是大同古城、朔州古城、忻州古城、晋阳古城、榆次老城、平遥古城和皇城相府。它们与北斗七星的含义,恰好彼此印证。
一、天权星
天权星,又被称作文曲星,是北斗七星最暗的星。就像文曲星一样,榆次老城是山西北斗七星城中,名气最低的一个,其实是最被低估的一座古城。俗话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文曲星属水,所以榆次老城本身带有及其鲜明的水属性,源远流长。
北斗七星
二、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很多人误以为榆次老城的文化属于晋中文化。其实山西三晋,太原就是晋中的中心,而榆次则是太原地区物理的中心,榆次是晋中的枢纽。如此重要的地区,却如此低调,与榆次古城沉淀千古的文化传承有关。
(一)千年古城
有史籍可查,今天的榆次老城是隋朝开皇年间翻新修建的,距今一千多年。今天漫步在古城内部,可以看到很多千年前的痕迹。最出名的要数榆次县衙,作为一座千年县衙,这里的主人换了无数。因为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天下就是流官,就是官员需要全国流动。而作为千年古城,这里县衙换过的县官何止千人?所以这里县衙天然带有一种文化气息,也是文曲星在榆次古城的写照。
县官做事,可以影响千古的,就是教育。所以榆次老城虽然经过千年,城中依然有文庙。在中国古代,人们知道,读书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所以县官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修缮文庙。所以虽然历经千年,但是榆次老城的文庙与榆次县衙一样,都是历经风雨,沉淀至今。
榆次老城
(二)榆次古名
第一次听人评价“榆次”这个名字实在绿皮火车上,那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操着重庆口音说第一次听到“榆次”以为是“鱼刺”。内心有些遗憾,对年轻人的文化程度担心,毕竟“榆次”的大名是与“渝州”一样,是一个传承千年的古名,它同期的历史古城名字还有“邯郸”“无锡”,乃至“晋阳”。
可是为什么邯郸、无锡世人皆知,但是榆次知之甚少呢?这又与榆次的水属性相关。前面说过,榆次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它的流水,是指本地的流官犹如进入大海的流水一样数之不尽,所以它的福寿犹如不老松一般。不老松是指海南的一种无用木材,所以可以绵延千年。榆次的福寿,则是指每一次战争,它都是胜利者一边。
比如李世民从刘武周手中重新夺取晋阳的指挥权,根据地就在今天的榆次县衙;比如宋代太宗皇帝赵光义水淹晋阳,也是立足于今天榆次老城;而明末清初,榆次老城多次易主,可是每一个占领这里的势力,都保护了榆次,而不是破坏它。因为近乎所有的战争,在进攻晋阳太原的时候,都要先占领榆次。所以榆次永远是胜利者的身份,甚至很多次都取代了太原的历史地位。
榆次古名
仔细想来,榆次这个名字,不仅比太原久远,就算是中国绝大多数县级以上地名,它的名字也是古老那一类的。
(三)老城内涵
山西古城,全部是以古城命名,唯有榆次,是老城。这个“老”城,是指什么呢?
在中国古代,“老”有一个特指,就是道家老子。榆次老城虽为文曲星,但是星光暗淡,宛若道家一样韬光养晦。可是带来的结果却是绵延千年,流传至今。
黄老之学对于中国影响极大,对于榆次本城的发展也是极大。前面说过,太原榆次多次势力不和,结果都是太原败而榆次胜。其实历史上也有多次太原榆次合力,最后扭转大局。比如明末清初的大同反正,史称第一次抗清高潮。整个山西,除了太原之外,仅有榆次、平定、乐平、崞县、盂县等地与太原在一个阵线。
曾经有人很不负责任地说,明朝灭亡与清朝八大皇商有关,其实这个看法毫无说服力。八大皇商再厉害,能有这次山西反正规模势大吗?此时山西全境只有太原、榆次等地还归清军控制,其他地方全是明军,八大皇商也有支持明军的,也有支持清军的,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根本没有影响大局的势力。
影响大局的势力是什么?是天下心归何处!姜瓖等人代表山西民众民众表示,中华要归属大明。但是太原的山西巡抚祝世昌则坚定表明,中华要归属大清。
风起云涌的明末清初,榆次影响中国发展
为什么两派会有如此激烈的观点对峙?因为山西自古就是守护中华!山西两派:边军大同与政治核心太原的观点不一致,是对天下形势判断不一致。但是他们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天下应该大一统,百姓应该休养生息。
大同边军雁北军领袖姜瓖认为。天下苦清久矣,六弊天理难容。此次活动,北调动了蒙古(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确实有行动)、西联合回疆群众,南有李成栋、张名振和郑彩,可谓天下归心。只要大明永历帝振臂一呼,天下可定。
可是山西巡抚、安抚傅山的祝世昌毫不留情地答复:大明江山不值得山西民众流血,让百姓不折腾,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证明,祝世昌的判断是对的。永历皇帝在云南花天酒地,郑成功偷袭郑彩,郑彩败退,而带来的后果是李成栋没粮饿死在前线。而清朝顺治搬出了西藏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蒙古也不动,所以天下不会因为这次事件发生变化。
姜瓖不服,手下大将姜建勋已经兵临晋阳城,驻军晋祠。只可惜姜建勋不过雁北边军一员猛将,谋略不足。他不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