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元史,原因大概有三:一是语言不通,二是元人名姓拗口,三是版图和现在差距过大。曾几次涉猎,只是进步甚微。可是《元史》好像有魔力,使我越读不明白越想读,可是仍不明玄奥。元朝像台风,来势汹汹,去势匆匆。所到之处,一片狼藉。马上得来的天下,终究在马上失去。虽来去攸忽,但就想退潮之后的海滩,终究要留下点什么。
元曲就是历史沙滩上的一颗珍珠。随意翻来,是一首〔双调〕水仙子――乐清箫台。作者是乔吉,太原人,曲作留世很多,颇有影响。作为太原人,读到此倍感骄傲。
说到太原,说到山西,我们都要去翻开历史才聊以自慰,晋商、民居,人文初祖。建国70年,为山西、为太原摆脱贫穷落后做贡献的人不少,胡富国、耿彦波是其中的佼佼者,对山西、对太原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他俩主政地方加起来还没有二十年,但山西的老百姓用自己的口碑为他们立了一座丰碑。
出差时,给别人介绍自己是太原人。对方一脸茫然:“太原在哪?”从他的脸上看不出一点不屑的表情,而是绝对的迷茫。我们会给他们介绍我们有这有那,可是上海人用得着介绍我们有东方明珠吗?广东人会说深圳属于广东吗?这些都是外人也熟知的,无需赘述。
一个宁波人说,山西加起来比不上我们一个市。作为太原人,我们汗颜。
其实,我们落后的不是地域,而是观念。我们总说:“除了煤,我们什么都没有。”可当我看到乒乓团体世界杯上,东道主日本作为颁奖礼的是“全农”大米时,我惊呆了。
在太原西南有一座晋祠,祠有难老泉,泉水叮咚灌溉一方,有晋祠大米。宋代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用“神哉叔虞庙,地胜出佳泉。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来盛赞晋祠大米。多年前,难老泉断流,晋祠大米凋零。而今泉水复涌,晋祠大米可趁此重现昔日荣光。
有一日,我们也手捧“晋祠”大米赠贵客,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