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优势 >> 正文 >> 正文

响堂山下滏口径旁峰峰晋祠的传奇故事

来源:晋祠 时间:2022/9/29

位于峰峰临水镇西纸坊村与南响堂石窟西侧鼓山南崖下,有一眼泉水,泉水上架桥修建有神庙,后赵时期因佛图澄在此求雨而在高僧传中被称为滏口祠。《后汉书·郡国志》注引《水经》:“邺西北,滏水热,故曰滏口。”即指此。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载:“鼓山一名滏山,在县(滏阳县)西北四十五里,滏水出焉,泉源奋涌,若釜水出汤,故以滏口名之。”宋《太平寰宇记》也有记载。清康熙《磁州志》载:“滏源泉在州西四十里鼓山之麓,涌沸翻澜,如汤在釜,隆冬则气升腾而温,盛夏则水澄清成冷,南流一里许与龙洞泉合。湍激迅发,居民固之作堰,安水磨石碾。”今晋祠庙尚存,其泉已废。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却将此晋祠称为金丝娘娘庙,其中隐藏一段未被历史记载的有趣的传说,我来讲给大家。

相传在大明永乐年间,有一年天大旱,各地粮食欠收,永乐皇帝听说磁州一带有泉水浇灌,盛产优质马头大米和白莲藕,就叫磁州官府上贡。磁州州官是个爱民如子的大清官,体恤民情明知粮食欠收,如果将大米白莲藕作为贡品,百姓就要忍饥挨饿了,州官愁得夜不能眠,后来不知怎么睡着了,睡梦中,梦见晋祠娘娘告诉他如何避免上贡良策,于是,他赶紧连夜征调民工,在泉上建了晋祠娘娘庙,当时交通不发达,一次进京要走半月有余,临行前把一首儿歌顺口溜写给当地百姓并要求所有百姓都要传唱,半月后州官赶到皇宫禀告万历皇帝“磁州马头一带是盛产大米和白藕确实属实,但那都是晋祠娘娘身上流出的阴骚水浇过的,上贡皇上,恐污损了皇家。”皇帝听了,半信半疑,派人来看,果见泉水从晋祠娘娘身下流出,并在当地听到了儿童都在传唱的歌谣:“晋祠娘娘不害羞,屁股下面流水沟。种上庄稼无人要,去冲皇上福和寿。”那差官回去禀报皇上,磁州终于免于纳贡了。

今天的峰峰人,不会忘记这位为百姓谋福的青天,将对他的怀念变成了对这位“金丝娘娘”崇拜,祠内香火依旧缭绕不绝,只是人们不叫“晋祠娘娘”,而按谐音,叫“金丝娘娘”了。

(晋祠已经成为晋商文化代表建筑,峰峰响堂山出现晋祠的原因,要从彭城的磁州窑勃兴有关,特别是元代以后,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峰峰,其中,山西人最多,包括工匠、商人等,山西人多了,就成立了同乡会,虽然晋祠始建年代无从考证,但根据磁州窑在元代最大为兴盛,可以确定,大约在元代,山西商人看到这里有泉水,原滏口祠已经不存,就在滏口祠原址上,按照山西太原的晋祠样式,建晋祠,实际就是山西会馆。在今纸坊晋祠西殿墙上,镶嵌着一石碑,碑载:明万历甲午(年),山西平阳府临汾县商人宋存义、吴展等人,来彭城贩运瓷货,拜谒纸坊圣母行宫时,看到大殿破残,奉银请匠人重修圣母行宫的确切记载。)

南响堂最早的影像南响堂峰峰晋祠晋祠下的泉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