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多月,一个有关“义乌凤林王氏非‘邠国公’后”的话题,在义乌文史界激起不小的波澜。作为凤林王氏后裔、王彦超的子孙,大多数人无法接受这个“论断”,认为抛出该“论断”的人无中生有、滑稽荒谬。但也有不少“围观者”认为该“论断”有理有据,值得凤林王氏后裔好好探究。
有人将“义乌凤林王氏非‘邠国公’后”的话题转发到朋友圈后,以“凤林文化探讨者”身份参与讨论的人就更多了。其中,有几名研究凤林文化颇深的文史爱好者更是“吵翻了”,他们纷纷搬出各种“史料”阐述自己的观点,批驳对方的论断或推测。
凤林王氏始祖身份遭质疑
发起“义乌凤林王氏非‘邠国公’后”话题、对凤林王氏始祖身份提出质疑的是义乌佛堂镇葛仙村村民、文史研究者陈如栋。
陈如栋认为,三段“史实”可证明义乌凤林王氏不是“邠国公”后。
第一段来自国史《宋史》之王彦超列传:“初,彦超将致政,每戒诸子曰:吾累为统帅,杀人多矣,身死得免为幸,必无阴德以及后,汝曹勉为善事以自庇。及卒,诸子果无达者。宣化门内有大第,园林甚盛,不十余年,其家已鬻之矣。孙克从,咸平元年进士及第,亦止于州县。”对此,他还做了一个简评:王家京城房已卖迁义乌,孙王克从为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年)进士,可义乌官方,王家族谱从未留痕,何也?诸子果无达者,如此肯定,官方视宋朝宰相王淮,状元王龙泽为何物?也未尝见有史料言及王淮,王龙泽乃邠国公之后裔。也正无达者,故无后人来明是非,妙极。
第二段来自王彦超五世孙义乌宋代首位进士王固的墓志铭,文出于王固的同门婿,宋著名文学家、大名府尹李清臣之笔,王固子秉集求之。“君五氏,其先会稽人,远祖讳彦超,仕钱谬尝为节度使,及五季末”。对此,他也做了简评:此王彦超是会稽人迀义乌,并非京来,过会稽迁义乌,出仕于钱镠当镇海军节度使时,是公元年(年改称越王)前。而名将王彦超出生于年。有人说,此节度使指王也未不可,疑,述先人职言节度使,不言尚书令、邠国公,舍大求小也,与钱镠又有干?曲解也!
第三段来自王袆的《凤林亭记》。王袆在《凤林亭记》里写道:“凤林乡名在义乌之南鄙,故老相传,尝有凤凰至,因以名乡,今来(莱)山之阳,复有小山,巍然起于平壤之间,即其地也。王氏之先,太原人唐末五季之际,有谓彦超为节度使者,自会稽来居焉,是为始迁之祖”。对此,他给出的简评是:王袆乃王彦超后裔,述祖职怎会舍大求小,而全文妙在“有谓”二字,有这种说法是不肯定表述,在王祎内心深处,暗示了对邠国公为世祖的否定。
“许多旁证不细述,非我长也非我职。元人写《宋史》已明断,王彦超应己言,杀戳重,子果不达者,而凤林王氏则人才辈出,江南望族,怎么会是同一人?二人同名同姓罢了。”陈如栋表示,个人观点不足为凭,详考有待凤林王氏后裔贤达者。
话题在文史爱好者中掀热议
“义乌凤林王氏非‘邠国公’后”的话题,很快在义乌人的朋友圈里激起热议。
有人认为,《宋史》的主修者是义乌人黄溍,既然《宋史》都已如此明断邠国公王彦超后代无达者,而凤林王氏后裔却是人才辈出,可见此王彦超非彼王彦超。
“文献公黄溍与师父王炎泽、弟子王袆,关系何等亲密。黄溍真不仗义,主修国史《宋史》,居然直言‘邠国公,子果无达者’,意为邠国公后代没出息。而黄溍的学生方孝儒却说凤林王氏是‘江南望族’,到底是谁说错了?”有人马上提出异议,认为黄溍说的也不一定全是事实。
黄溍(-),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方孝孺(-),浙江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义乌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为师,是宋濂的最得意门生。而宋濂是黄溍的高足,从论资排辈算来,方孝孺该是黄溍的徒孙了。而凑巧的是,黄溍刚出任就到宁海任职,还是一名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尽管方孝孺是他去世的那一年出生,但方孝孺的秉性和才气竟与黄溍十分相似,宋濂认为两人本来就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故。“黄溍和方孝儒都是一代大儒、著名文学家,且性格为人非常相像,怎会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呢?”有人认为,一定是后人在转述先人的言论过程中出错了。
“结合北宋大臣李清臣提供的史料,王彦超避祸从会稽来义乌,避的是祖辈引起的种族仇杀,迁义乌时间在年至年之间,属吴越国中期(五季末),可信。”有人则认为,宋已统一为正朔(古代封建王朝正统地位),四海一统,刀枪入库,天下承平,乃赐国公告老还乡,恩以国养。而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王彦超(-,大名府临清县人),却发幽愤,不念皇恩浩荡,以“避难”“避祸”而迁移到义乌,此等狂悖叛逆之族,大宋岂会留之。因此猜疑,义乌凤林王氏始祖王彦超也许真的不是邠国公王彦超。
77岁的王圣潮,义乌佛堂镇东王村人,现居南京市,大校军衔,致力于凤林王氏历史研究已有多年。他认为,大家能认真研究凤林王氏历史,从历史文献的字里行间去发现问题,这种精神非常好。凤林王氏的始祖是不是邠国公王彦超,建议大家去看看以下三个材料就清楚了:宋朝西山先生蔡元定写的《凤林王氏家谱序》;山西太原晋祠公园内王氏宗祠编的《太原王氏》一书;理学家王柏在《凤林王氏宗谱》里写的《原谱序》。
三份材料佐证王氏始祖是邠国公
记者辗转找到王圣潮老人所述的三份佐证材料。蔡元定写的《凤林王氏家谱序》只有短短来字,却非常明确地说明了凤林王氏始祖就是邠国公王彦超。
蔡元定(-),号西山先生,福建建宁人,朱熹理学创始人,人称“朱门领袖”。《宋史·蔡元定传》说:元定于书无所不读,于事无所不究,义理洞见大原,下至图书、礼乐、制度,无不精妙,古书奇辞奥义,人所不能晓者,过目即解。蔡元定在《凤林王氏家谱序》一文中写到:“恩阳王公固未第时,每以是为亟亟修文之暇,篆为图说,叙脉之传,综世系之纪,上推至七世始迁凤林之祖彦超公,又推超所自出之祖重霸公以下繁支庶派,不啻详焉,未几登进士,贤王劳事,未及底绩,迨令恩阳始绘成帙。”他在该序的末尾又说:“是以知王君仁孝之贻而可信可传。足开千百祀岂承之烈也,故为之说。”
蔡元定序中说的恩阳王公固,就是凤林王氏先祖王固公。王固(-)在宋皇祐五年()登进士第,系殿试传胪进士,即二甲第一名,总第四名。历任秘书省校书丞士郎,龙泉令,恩阳令。蔡元定为凤林王氏族谱写的谱序,还告诉人们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即王固公为自己的家族篆写了一个“图说”,并绘制成了家谱,王固公篆写的“图说”明确说始迁凤林之祖是彦超公,而彦超公“所自出之祖重霸公”,这和《宋史·王彦超传》的记载是一致的。蔡元定认为王固的“图说”是“可信可传”的,因此为凤林王氏族谱写了谱序。
“蔡元定先生是个大学问家,做学问十分严谨。他介绍了始迁凤林之祖是彦超公,又介绍了王彦超的父亲是王重霸,这就说明凤林王氏的始祖是宋初邠国公王彦超,而非他人,写上父子两人就不可能被曲解。”蔡元定为什么会为凤林王氏写这篇序呢?蔡元定在序中说是因为有人“问序于予”,就是有人向他要篇谱序。那么这个问序之人是谁呢?王圣潮认为,从蔡元定的生卒时代看,这个问序之人应该是义乌凤林王氏后裔王淮公。王淮(-)是义乌凤林王氏金华派后裔十世孙,年登进士第,官至左丞相。他学问渊博,为官无私,力主抗金,封文定公。王淮和蔡元定不仅是同时代人,王淮还曾到蔡元定的家乡福建建宁府为官。王淮钦佩蔡元定的为人和才识,两人是好朋友,蔡元定得知王淮是凤林王氏后裔,并得知王固的经历和王固篆的图说及其绘成帙的家谱,认为是可信可传的,于是为凤林王氏家谱写了这篇序。
山西太原市晋祠公园内有个王氏宗祠,宗祠的《太原王氏》一书称王淮是王彦超的后裔。南宋理学家王柏(-)也被《太原王氏》一书列为王彦超的后裔,他也为《凤林王氏家谱》写过谱序,十分明确地指出,凤林王氏的始祖是邠国公王彦超。王柏在宋淳祐甲寅年()写的《原谱序》中说:“五季末(五代十国末期),府君(指王彦超)自会稽避乱,来居乌伤之凤林,是为吾族之始祖。……自是而下,图系昭然,今十有二世矣,朔是而上,岁月既荒,谱牒散轶,金石无载,不得而推也,……继嗣不可不明……遂修王氏一原之谱,以示於后。”
(原标题《义乌凤林王氏始祖王彦超身世之谜他是不是“邠国公”?研究凤林文化的几名文史爱好者“吵翻了”》,原作者王志坚。编辑楼菲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