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资源 >> 正文 >> 正文

晋善晋美之太原晋祠

来源:晋祠 时间:2023/3/12
补骨脂白斑抑菌凝露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833.html

太原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

晋祠风景十分优美,殿宇、亭台、楼阁互相映衬,水绕楼宇,文物荟萃,古木参天,堪称古建园林的杰出代表。祠内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被誉为“晋祠三绝”;鱼沼飞梁、圣母殿、献殿被称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即“三宝”;对越、难老、水镜台被称为晋祠“三匾”;有水母娘娘的传说;金台铁人的的威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

太原

太原

太原

晋祠三绝

晋祠三绝之周柏,种植于北周时代的柏树,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树身向南倾斜,形似卧龙,活脱脱一个“卧龙柏”,虽历经三千年风吹雨打,依然绿叶盎然,生机勃勃。

太原

太原

太原

太原

太原

晋祠三绝之宋代圣母殿彩塑。圣母殿是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圣母凤冠蟒袍,端坐在凤头椅上。侍女手里都拿着侍奉的东西。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眉眼有神,姿态自然,塑工精美,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

太原

太原

晋祠三绝之难老泉。难老泉是晋水三泉中的主泉,被称作“晋阳第一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由晋祠泉水浇种的晋祠大米,名气很大,很好吃。

晋祠三宝

晋祠三宝之鱼沼飞梁。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其是方形,水中又多鱼,故名鱼沼。沼上架有十字形桥,犹如大鹏展翅,故曰“飞梁”。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梁,实为罕见,是现存中国古桥梁的唯一一座。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到:“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有极高的价植。

晋祠三宝之圣母殿。圣母殿建于宋代,是现存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殿庄严古朴,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其形制、规格和构筑方法,是我国宋代建筑中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大殿悬挂着许多名人匾额,气势壮观,大殿前廊柱上雕有八条盘龙,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虽距今近千年,仍跃跃欲飞,不能不叫人叹服古代的能工巧匠。

晋祠三宝之献殿。献殿建于金代,是供奉祭品的场所,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晋祠三匾

晋祠三匾之难老。“难老”匾额为明末清初山西名人傅山所题,其用笔苍劲洗炼,颇具神韵,被誉为“神奇之笔”,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晋祠三匾之对越。“对越”匾额悬挂于建于明代的牌坊对越坊上。相传,明代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顽症,百医无效,后在吕祖面前求得一签,签上写到:“添砖加瓦”,高应元在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缺少牌坊。所以便建造了这座牌坊,并亲手书写匾额,悬于中央,这就是有“雄伟之笔”美誉的晋祠三大名匾之一的“对越”二字。“对”,意为报答;“越”,意为宣扬。“对越”即“报答宣扬祖先恩德”,既指报答宣扬母德高尚,也指圣母邑姜功德无量

晋祠三匾之水镜台。水镜台为明清戏台。“水镜台”匾额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水镜”二字,取于《前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为忠奸是非,在清水明镜中昭然若揭,显现原形,故曰“水镜”。

晋祠水母娘娘

水母娘娘是一种传统民间宗教信仰,在原晋祠内,难老泉亭西边这处两层建筑叫水母楼,是难老泉的源头,建于明代。楼下窑洞中间一窟供奉铜质水母像一尊,端坐于瓮形基座上。楼上塑升天水母成仙像,与楼下为一人两形。下层是人,上层是神。在这里,流传着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

晋祠金台铁人

晋祠金人台铁人。金人台,它也叫“莲花台”。台为方形,台四角各站立一尊高约2米的铁人,别称“铁太尉”。因铁是五金之属,所以该台被叫做“金人台”。金人台铁人铸造年代不一,虽历经千年依然神态威武、明亮不锈,生动展现了北宋时期高度发达的冶炼和铸造水平,被誉为最早的不锈钢,是晋祠的保护神,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