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来晋祠,距离上次来这里,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记得那一次是从包头过来,蔺同学心心念念的想去看看晋祠,我当然是满口答应。只是到太原已经很晚了,我俩只玩了一两个小时。
这一次是从邢台过来,下高速已经接近中午,我便直接开到晋祠。停好车,我俩找了一家面馆解决午饭。到了山西,吃面就是最平常的事。我们要了一份手擀面,一份刀削面,又点了两个小菜。说实话,作为4A级景区,这里的餐食卖得并不贵。
买了票,景区入口还要走大约一里地。午后的太原,阳光变得很毒辣。可能是疫情影响,同行的游人并不多。好容易到了大门口,又是一通扫码认证,终于进入景区了。
我感觉晋祠变大了很多。大体分为两个区域,外面的是免费的,只需要提前预约。里面是晋祠博物馆,票价八十元。一路上,不断有当地导游过来搭讪,甚至说半价提供服务。
我已经有经验了,再不会上她们的当。
因为太阳有点大,我们只好走得很快。一路上景点很多,亭台楼阁水榭,可惜看起来很像是刚刚修建的。没有历史底蕴的事物,瞄一眼就够了。
晋祠里面的陶然村是上锁的,大门也没什么看头。我们便转向了水镜台,这里是明清时期的戏台。建筑风格很有特点,上面是象征高贵的歇山顶,有点像故宫博物院里的房子。据说在这个水镜台下面,埋了很多的大水缸,戏子们演出的时候,能够起到扩音的作用。
这里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因为《西游记》有一场打斗是在这里拍摄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闹完天宫之后,被二郎神追到这里,孙悟空打不过二郎神啊,他想了想,就变成了一座土地庙。实景就是这座水镜台。可是孙悟空是只猴子啊,他的尾巴不知道放在哪里,只好变作了一根旗杆。二郎神一看,哪有土地庙还搞升旗仪式的,第三只眼睛一睁开,就看透了孙悟空的真身。
这座水镜台正面很漂亮,两扇窗户很像是猴子的两只眼睛。上面的牌匾上写着“三晋名泉”四个大字,字很不错,应该是当地名人书写的。
水镜台的背面就是戏台子,可惜没有表演。现在很多景区都搞出了实景戏,像平遥就有“遇见平遥”“再见平遥”,三亚有“红色娘子军”,黄山、云南也都有类似的演出。这个戏台子如果能利用起来,搞一个“印象晋祠”,岂不是既弘扬了三晋文化,又能为景区创收?
再往前走,就到了对越坊。是一座很漂亮的亭台。这个“对越”二字可是与对越反击战没有任何联系,出自《诗经·周颂·清庙》,原文是:“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是报答的意思,“越”是宣扬的意思,连在一起就是报答并弘扬祖先的高尚功德。
对越坊的前面是一个金人台。所谓金人台,并不是真的金子铸成,而是铸铁。据说这些铁人都是一千年前的宋代制作的。我仔细看了一下,有一个铁人的胳膊已经坏掉了。铸铁的碳含量比较高,质地很脆,容易折断。
再往前走,就到了圣母殿。这位圣母是指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的母后邑姜。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姬发的妻子。传说晋祠是天下王姓和张姓的发祥地,没准儿我的祖先也是源自这里。血统多么纯正,想想就很荣耀啊。
圣母殿的匾额下面还有一块匾,写着三晋遗风。据说是慈禧太后写的。只不过“风”字写作了“封”,可能这两个字也通假了吧!
过了圣母殿,就到了山脚下。上次来晋祠,看到圣母殿就往回走了。这次可以上山看看。等我们顺着台阶爬上去,有几个亭子,一曰“巧思”,一曰“别有天地”。没有落款,不知道是哪位大家写的。
上山的路没有了,我们只好往下走。
晋祠有三泉,鱼沼泉,善利泉和难老泉。泉水已经不再喷涌,上面都盖着亭子。难老泉号称晋阳第一泉,也没有多少水。难老泉上面有一座水母楼。传说这位水母姓柳,她的婆婆对她很不好,动辄打骂,还让她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有一天,她遇见一位神仙向她讨水。之后,送给她一条马鞭。只要放进瓮里,水就会自己加满。恶婆婆发现媳妇偷懒,就去抢那马鞭。结果从瓮口流出大水,柳氏为避免村庄被淹,就坐在瓮上,化作晋祠旁边的悬瓮山。水母楼上的匾额写着霑濡悬瓮四个大字。
走过难老泉,旁边有一大片花园。再往前走,有一座好大的佛塔。塔有七层,门口有一只小奶猫,我喊了它几声,小猫很警觉,顺着门缝跑进塔里。塔上匾额也有四个字,叫作“形明动化”。这四个字出自《中庸》,原文为“其次致曲.曲能友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名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意思是做不成圣人,总该真诚一些吧?感觉把这四个字写在舍利生生塔上,有点怪怪的。
晋祠里树木很多,有的甚至达千年之久。
晋祠里寺庙很多,可惜大多在维修,即便是没有在修,也是锁头看家,不许游客进入。
出了晋祠博物馆,外面是一大片水域。午后的阳光有些热了,我们拍了一张风景照,穿过一条小路,在蓝天白云碧水中,离开了晋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