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过这么一个段子,说是某位开设“古希腊神话学”的教授对学生们承诺,如果有谁能把希腊众神之间的关系搞明白,即使他天天缺席,期末照样可以满分通过。
事情真假不论,但它反映了一件公认的事实——古希腊神砥们的关系实在太复杂了,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不过与之相比,中国也不遑多让,甚至,由于我们的历史更悠久、文化更厚重,使得神仙之间的故事也变得更加纷繁复杂、扑朔迷离。
一、中国式封神从远古到上古,从上古到中古,从中古到近代,上下五千年,各种新旧神明、大仙小仙之间神位争夺赛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竞争极其惨烈。
不仅如此,庶民、文人、帝王、官员……人间各种势力也都要掺一脚,让本来就复杂的局面变得愈发不可收拾。
话又说回来,世上本无神,神明与信仰大多为人所造,其目的是满足人之所需,这也是为何历史传承越久的国家,神与神之间的关系也越复杂。
可以说,一位神手中所拥有的砝码重量,决定了其神位的高低排名,甚至是诞生与消亡。
在山西,就有这么一个地方,把中国数千年来各种花样造神法汇于一堂,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神位争夺大戏。
它就是晋祠。
晋祠最初为谁而建呢?
唐叔虞,晋祠第一位主神。
唐叔虞又是谁?
大家都知道,山西之所以又称为“晋”,是因为两千多年前,这里是晋国的封地,于是,世人始称其为晋。
二、晋祠唐叔虞唐叔虞就是晋国的开国始祖,他是周成王的弟弟,因成王的一次戏言,而侥幸得到了这块膏腴之地。
后来,当地人就把他奉为先祖,在龙山脚下选了一块风水宝地,盖了一座祠堂,以祭祀唐叔虞。
就这样,一位凡人成了神——这也是中国造神的惯用套路。
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唐叔虞就是晋地最高的地方神,其地位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都未曾动摇。
尤其是唐代,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就是从太原发家的,一度还被封为唐国公,最后建立的新王朝,也以“唐”为国号,所以,在李氏父子眼里,唐叔虞就是他们的保护神,其地位可见一斑。
太宗李世民还亲自撰写了《晋祠之名并序》对唐叔虞进行歌功颂德,故此,在唐朝,唐叔虞可谓尽享殊荣,其地位也是空前绝后。
所谓盛极必衰,唐叔虞因大唐的崛起而荣,也随大唐的灭亡而败。
北宋初年,宋太宗继承兄长的遗志,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灭了最后一个势力——北汉。
北汉被灭,其都城晋阳城也未能幸免于难,被赵光义付诸一炬,灰飞烟灭,烧完了还不够,第二年又引水灌城,整座千年古城最终荡然无存。
三、晋祠圣母所谓天子一怒,血流漂杵,在这两场灭顶之灾下,无数百姓化为冤魂,无处安息。
为了超度这些含冤而死的亡灵,当地百姓在晋祠里新立了一尊女神,名为圣母。
没想到,这位新来的神仙,在朝廷的支持下,竟后来者居上,地位很快赶超唐叔虞,不仅夺去了晋祠的主神之位,还鸠占鹊巢,把风水最好、最为宽敞明亮的正殿据为己有,而老牌晋祠神唐叔虞却被赶到偏远的犄角旮旯里屈缩着,甚至差点断了香火。
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转变?宋廷为何要大力扶持这位圣母娘娘?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说白了,有点儿“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意思。
四、圣母的崛起唐朝虽不是老赵家灭掉的,但为了标榜自己的合法性,新朝多少要贬低或打压前朝,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帮助李氏家族问鼎中原的唐叔虞当然被列入打压的头号名单之中,刚好这位圣母娘娘出现了,朝廷就顺水推舟,把她奉上神坛。
于是,这位民间的俗神摇身一变,成了朝廷敕封的“显灵昭(zhao)济圣母”,唐叔虞则被降为“汾东王”。
明朝洪武年间,因为当地一次成功的祈雨,朱元璋又特地在其封号前加了“广惠”二字,后来的多次大型祭祀中,众人所祭祀的也只见圣母娘娘,不见唐叔虞。
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完。
目前为止,参与到这场神位之争的势力主要有二:一是百姓,一是皇权。
中国宗教文化体系里影响力最大的还有另外一群人,谁呢?儒生,或者也可称为文人士大夫阶层。
对于圣母胜出,唐叔虞退让的这个结果,文人儒生们表示不服,有的人还试图提出申诉,为唐叔虞正名。
文人的申诉之路相当漫长,其方法也是非常婉转,他们都怎么做的呢?
明末清初,有一位学者叫阎若璩,他无意之中在晋祠发现一块北宋的残碑,上面有这么一句话:“唯圣母之发祥兮,肇晋室而开基。”
以此为依据,阎若璩向世人宣布,圣母的真正身份就是唐叔虞的母亲——邑姜。
这是一个儒家士子喜闻乐见的结果——终于,他们可以说服自己,为何区区一个女子能享有晋祠的主神位,而颇有贤德之名的唐叔虞只能屈于其下,这下,终于可以自圆其说了,因为——他们是母子!
众士大夫欣喜若狂地想把这个考证结果上达天听,为唐叔虞正名。
可惜,皇帝老爷没有采纳。
对此,儒生士子们表示无能为力,只能偶尔作两首酸诗,或者发几句牢骚以发泄下心中的郁闷。
文人士大夫们虽然敌不过皇权,但他们的笔杆子却抗衡得了时间。
这不,在他们有意无意地宣传下,晋祠圣母就是邑姜的这个结论渐渐流传开来,以至于到了现代,几乎成为公认的事实——度娘百科的晋祠词条,第一句就是这么介绍唐叔虞与圣母之间的关系的。
这就是文人的力量。
至于事实到底如何呢?
专家们对此也做过研究和考证,不过终究缺乏决定性证据,无法确认晋祠圣母的真实来历。
不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圣母的取而代之实为必然。
宋以后,因为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太原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加强,对水的利用随之变得频繁,人们需要新增一位水神惠泽地方,圣母就这样被赋予水神的身份。
于是,主管水资源的圣母娘娘香火更盛,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得到朝廷的重视,正式获封,进入国家祀典礼制中。
而原来的地方神唐叔虞,与其说他失去了原来的神位,不如说他失去了“市场”,所以才被圣母凌驾其上,逐渐被世人淡忘。
如今,在传统文化再次复兴时代,在重视追本溯源的现在,代表周文化、拥有晋地始祖身份的唐叔虞,在与圣母娘娘的新一场较量中,不知孰能取胜?
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琅琊王羲之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赵世瑜:多元的标识,层累的结构——以太原晋祠及周边地区的寺庙为例
浅析晋祠景区存在问题及看法
吴铮强:叔虞晋祠失位与圣母苍白的脸
晋祠不系舟亭的前世今生
晋祠竟然还藏着一座珍贵的北宋“小木作”
晋祠,诸神乐园的远源与变迁
你知道晋祠,但你知道晋祠曾经12次更名并拥有9个名字吗?
太原这座城02:晋祠流水忆先贤
太原这座城11:火烧晋阳与晋祠圣母之谜
晋祠,诸神乐园的远源与变迁
二元的晋祠:礼与俗的分合
方寸之间现沧桑:六套明信片上的晋祠变迁
民国黑白老明信片揭秘晋祠的“世纪之变”
景清门还是胜瀛楼?民国晋祠明信片的再考辩
北宋刘太后与晋祠圣母身份之谜
千江有水千江月——也说晋祠圣母之谜
唐太宗与《晋祠铭》
百年前英国女画家笔下的晋祠舍利生生塔
重温梁衡《晋祠》——中学语文教材传统保留篇目
重温吴伯萧《难老泉》——曾入选中学教材的优秀散文
晋祠游记——跨越千年的梦
日本《支那文化史迹》中近百年前的晋祠、童子寺、龙山石窟和双塔寺
岁月·光影——晋祠百年记忆老照片
光影记忆:千年晋祠,百年变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