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地道的山西人,去了外地学习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语: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位于我们太原市的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为古代晋王祠,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
纪念缘由:
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为此而纪念建立晋祠。
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
小典故:
先有晋国而后才有晋祠,而晋国来源于“桐叶封弟”的典故,记载于《史记·晋世家》
西周的周成王姬诵和弟弟叔虞关系很好,经常一起在宫中玩耍。一次,周成王玩得兴起,随手捡起了一片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叔虞,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天子一句玩笑话可愁坏了史官们,这句话到底该不该记录下来,错误领会上意可是要杀头灭九族的。史官们拿不准,赶紧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周成王,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周成王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
后来,周成王只得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而古时的唐国就在今山西翼城,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迁至晋阳,因为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
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祠重修扩建,涵盖了各个朝代建筑的特色,跨越朝代之久,被称为集大成的园林建筑群一点都不为过。
而且它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以及园内还遗留下了大量珍贵皇家古建筑和大量历史上的著名帝王,还有大量历史上文人诗客在此留下的文章诗篇,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年晋祠成为首批国家4A旅游景区。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年)。
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
鱼沼飞梁,
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
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
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唐碑亭,
即“贞观宝翰”亭。
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晋祠中的“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
难老泉,
泉水青春永驻,
永不衰老。
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
常年不息,水温17℃,
清澈见底。
侍女像,
绝在她的神态。
圣母殿中,三十尊侍女像,有庄重矜持、体态丰满手捧“印玺”的得宠侍女,
有身材纤弱、丰姿绰约、满腹心事的失意侍女,
有活泼轻松、聪明伶俐的幼小侍女,
有春色已去、饱尝世态炎凉的老年侍女;
有动作优雅、眉清目秀、眼角含泪的失势侍女。
周柏,
绝在周代所植。
有三千多年历史,且有两株,分别在圣母殿左右。
左称龙头,右叫凤尾。
历史的风烟缭绕,沧桑的岁月留痕。
古树生长到今天,仍然有着勃勃生机。
走进了晋祠,就是走进了历史。
红绿蓝黛相间的飞檐翘角,
圣母殿廊柱上的木雕蟠龙,
苍翠青葱的参天古树,
际山枕水的鱼沼飞梁,
都映衬着你的古老绵长。
晋祠,始于西周,繁衍于北魏,
悠悠玄黄岁月,历经修葺。
面貌丰盈多姿,积淀深厚,为晋阳文化之胜地。
上世纪20年代,一对新人在晋祠合影《山海经》有你:“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史记·晋世家》有你,《左传》也有你,
你承载着许多文人墨客的游踪。
东魏文学家祖鸿勋,
唐代大诗人李白和王昌龄,
宋代的司马光,
明代兵部尚书王琼,
元代诗人小仓月,
明代山西巡抚于谦,
都先后亲近过你,
为你留下了赞美的诗章。
夕阳西下,
在悬翁山下,
极目远眺,
已然不见当年的红墙碧瓦,
无数的怀念流淌在苍茫暮色,
继续延续着你的生命。
游晋祠,
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
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
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
开放时间及门票价:
开放时间:
8:00-18:00(4月-10月)
8:30-17:00(11月-3月)
门票:60元到72元之间的浮动
对残疾人、学生、60岁以上老年人等,凭合法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
对儿童、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70岁以上老年人等予以免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