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图片 >> 正文 >> 正文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太原晋祠

来源:晋祠 时间:2022/9/15

关帝庙

晋祠既是祖庙,又有佛寺,还有道观。晋祠的道观叫昊天神祠,位于唐叔虞祠东侧,由三清宫、关帝庙、玉皇阁三部分组成。神祠以供玉皇大帝为主,因玉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故名昊天神祠。神祠分前后两院,后院有三清宫与玉皇阁,前院便是关帝庙。正殿所悬“如天之平”匾额,意为与天同高,赞颂关公之伟大。

立于年。殿内供关帝塑像,两壁是80余幅关羽故事的连环彩绘,为明代作品。人们贯知关公为红脸,可为何晋祠关帝庙的关公像却为黄白脸?这要从关公早年说起。关羽原本姓冯名贤,晋南解州人,以打铁为生,膂力过人,忠勇刚直,爱打抱不平。当时解州有一恶霸,号解州虎,串通官府把全镇水井填封,只留他家一口井,借此敲诈勒索,欺男霸女。

冯贤愤而夜杀解州虎,逃到潼关。因捉拿他的画像已贴在城门口,所以难以出关。正当危急之际,遇一老妇指点,他便打破自己的鼻子,把鼻血涂了满脸,原本白净的脸面一变为大红,并装疯卖傻,指关为姓,顺利骗过把关兵卒,混出关门。出关后,当他在涧水中洗面时,却再也不能洗净,因而变成如熟枣的红脸大汉。但家乡人自然知道关羽的本来面相,所以给他塑了这尊并非红脸的关公像。出关帝庙,迎面的那座名为“钧天乐合”的戏台,是专门为关帝演戏所用。

晋祠

钧天乐台

钧天乐台位于昊天神祠对面,坐南朝北,是专为祀奉关帝酬神唱戏的戏台。清乾隆年间建造。“钧天”是从《列子·周穆王传》“钧天广乐,帝之所居”中摘取而来的,“钧天广乐”是指天上的音乐。

晋祠

天洞一刹--朝阳洞

朝阳洞又名朝阳岩,座西向东,早晨的太阳最先照进洞内,故称朝阳洞“朝阳”语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过去这里是学者名流写诗做文、施展才华的场所。这个洞是天然的石窟,深20丈,高1丈,后来人工稍予开凿修缮,变成了晋祠的一处胜景。洞前覆盖飞阁,阁檐有二横匾:“别一洞天”、“朝阳洞”。

游人登朝阳洞,可俯视“莲池映月”,拾级而上,人称七十二台,道家称“七十二福地”,这里是道家的所在。唐朝宰相牛僧孺之子牛丛在“襄王之乱”时,来太原避居,在此洞写有《题朝阳岩》诗一首:“蹑石攀萝路不迷,晓天风好浪花低;洞名独占朝阳号,应有梧桐待风栖。”后来,到清康熙年间,真的有人在朝阳洞一侧建起待风轩。

晋祠

晋祠

云陶洞

云陶洞位于朝阳洞北侧。相传这洞曾是上古人躲避兵乱的处所,原洞凿得很深,因年久堵塞,现洞深约30余米,洞高数米,伸向西北。洞口北面不远,凿浅洞一窟,筑有卧榻,乃当年傅山隐居处。洞的南壁突出怪石一块,上题“云陶”二字,为傅山所书,字体为八分书,健笔凌云,高古奇迈,堪称逸品。傅山历经几次反清复明的失败后隐居太原有一段时间,期间就隐居在云陶洞内,他接待友人时必煮茶,所以云陶洞也称“茶烟洞”,这就是晋祠内八景“石洞茶烟”的来历。夏秋之季,静宜园内“杂树交荫,希见曦景”,出云陶洞只走十数就到园内。当年傅山同好友常在这里饮酒品茶,尤其和顾炎武更是多次在园内研讨学问,共赏雅景。

晋祠

晋祠

读书台

晋祠读书台又名伴桐亭,左为吕仙阁,右为三台阁,清代乾隆五十年(年)始建,面阔三间,门口上悬“读书台”一匾,为知县吴重光所题。真正的读书台是北齐大臣杨音在悬瓮山欢喜岭读书处,望川亭再攀崖数步处。杨音,字尊序,陕西省华阴人,出身名门,其父杨津,北魏时并州剌史,曾遭诛灭九族之祸。杨音官至尚书令,历事高欢、高洋、高殷三世,曾隐居悬瓮山读书台。最终亦为北齐孝昭帝高演所杀。

晋祠

晋祠

三台阁

三台阁位于读书台北,与吕祖阁、文书台组成一组晋祠最高建筑群,为登高望远之所。清光绪初年,晋祠住持僧续昙募款修建。三台,星官名,分上、中、下三台,属太微垣。最尊者往上台,次者往中台,再次者往下台。三台阁下面是林木葱郁的景宜园,园中有七星柏,其树干生有七孔,形如碗口,玲珑奇特。昔有“不登三台阁,不足以知其高;不至景宜园,不足以知其景”的说法,表明古代这里环境更美。

晋祠

晋祠

傅山纪念馆

傅山(-)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山推崇老庄之学,尤重庄学。后加入道教,自称为老庄之徒,自觉继承道家学派的思想文化传统。他对老庄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泰初有无、隐而不隐等命题,都作了认真的研究与阐发,对道家传统思想作了发展。

晋祠

傅山纪念馆,原为同乐亭,创建于清乾隆二年(年)。清乾隆书法家杨二酉《同乐亭记》写道:“里人岁时宴飨,来会于斯,无移樽择胜之劳,有少长咸集之盛,故颜其亭曰同乐。”刘大鹏有联“同声相应,同会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年,经太原市政府批准,在同乐亭原址上,向西扩建三米,其名由同乐亭改为“山西历代书画馆”,此名匾由郭沫若题写,后改为为“傅山书画展览馆”、“傅山纪念馆”。

晋祠

傅山纪念馆位于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内胜瀛楼的西南侧,是坐南向北的一座清代建筑的四合院,其总占地面积.5平方米,整个馆址东西宽20.7米,南北深27米,馆内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构形与装饰,内有南屋五楹,东西配房各三间,前开屏门,别成院落,东北隅辟小门,东出别构小院。馆内四周连通,布展灵活方便,为回廊式的展厅,雕刻精致,油饰彩绘,雅致怡人。纪念馆是永久性陈列展览与收藏傅山书画精品、文献资料及对外文化交流,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堡

晋祠古堡是在明朝成化五年(公元年)建成中堡、北堡,在之后一百多年即明万历十年(公元年)建成南堡街,南堡堡墙完成于明崇祯九年(公元年)。在这贯通南北的大道上俗称晋祠一条街,亦称古堡三街,即北堡街、中堡街、南堡街。北堡街由高而低,中堡街接连向东略拐。南堡街直接向南。人们俗语曰:晋祠街,晋祠街,中间圪僚两头歪。在这条古堡三街上,门外一眼井,南堡一座庙,中间三桥、三楼、三家名门望族院。

晋祠公园

老爷阁

老爷阁创建年月无考,只知它在嘉靖四十五年(公元年)被焚,后又重建,仍为市楼。光绪十五年(公元年)重修。改搂为阁,中塑关圣帝君神像,名曰“老爷阁”。其下为孔道,北临你南神河桥,桥下即中河,水声湍激,响答阁楼,其下层是南堡街的北门。这一古建筑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畅通晋祠大街道路建供销社、政府大楼而被拆除了。但在本世纪之初,即年晋祠博物馆为要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在晋祠公园恢复重建了一批古建筑如北门真武阁、中堡市楼老爷阁和公园里的上生寺、下生寺等。

晋祠公园

晋祠公园

仙翁阁

晋祠仙翁阁又名瑞云阁、红阁。仙翁阁坐东朝西,是供奉传说中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楼阁,故名仙翁阁。明弘治年间(年~年)创建,年(清康熙四十四年)重修。底座为砖砌券洞,东西串通,高4.4米,宽3.6米。阁建于砖券洞之上,为两层木结构,歇山顶式。阁上四周围廊,有勾栏可依,凭栏远眺,周围景致尽收眼底。

晋祠公园

晋祠公园

东面墙上砌有一神龛,西面入口有一四柱檐廊,由此入内,正面依墙建有木梯一架,南北两侧砖墙均券有圆形窗洞一个。仙翁阁下南北两侧各有平台一个,四面围墙各开有一扇小门,里面置有石桌、石凳。外围水渠环绕,流水潺潺,松风水月,实有雅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