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发展 >> 正文 >> 正文

晋祠本是唐叔虞祠,咋主殿内却供起他的母亲

来源:晋祠 时间:2025/2/16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nb.ifeng.com/a/20180423/6523823_0.shtml

本文作者:刘勇

圣母殿是现存我国北宋时期的标志性木构建筑。

使用的“柱升起”、“柱侧角”、“减柱法”等

都是开创性的建筑手法。

通俗些就是为减少用料

以及考虑到美观和安全的因素,

于是殿内没有了立柱,广阔的内部空间

就可以用来安放宏大的彩绘塑像群了。

现在公认殿中供奉的圣母

是唐叔虞之母、姜太公之女邑姜。

精美的神龛内是盛装的圣母像端庄而坐,

侍者、侍女环绕,左右现存44尊彩塑。

北宋匠人的技法高超自然,这些彩塑如常人般真实,

是公认的国之重宝,年纪、神态各异,

服装是北宋初期淡雅、简洁的风格。

难怪历代文人墨客来此赋诗歌颂的名作无数。

过去说周柏、难老泉、侍女像号称“晋祠三绝”,

从艺术角度看,北宋侍女像肯定是三绝之首。

每年阴历七月初二,

晋祠当地民众都会举行仪式祭祀圣母,

水镜台上下热闹非凡。

有人会问,

晋祠本是唐叔虞祠,咋主殿内却供起他的母亲呢?

这个改变应该从北宋统治者压制“太原龙脉”的举动开始。

北宋平定十国,

最后一个硬骨头是和北方辽国结盟的北汉。

太祖太宗多次进攻都无功而返,

直到太宗朝初期才攻克太原,统一内地。

太原号称龙城,远在魏晋北朝隋唐初年的故事不提,

就是五代乱世期间,也是龙兴之地。

后唐、后晋、后汉三代都是来自太原沙陀军事集团。

为了“绝后患”,宋太宗下令彻底毁灭老晋阳城。

北宋中期再次兴建晋祠时,正值刘太后当政,

据说出身寒微的她将自己的祖先

附会到曾经显赫的太原刘氏一族,

将按照自己形象塑造的圣母像安置在晋祠中央,

唐叔虞祠被改在东南侧,明显有自我标榜的寓意。

现在偏在一隅的唐叔虞祠内彩塑保存完整,还是元代风格,

特别是前殿内的一组不苟言笑的乐人形象尤为特别。

叔虞祠旁边是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回师途中,

留住太原期间的手书唐碑《晋祠之铭并序》,

其行书笔法之美,被认为书法中的国宝。

圣母殿西南侧是水母楼和难老泉。

泉水下是三七分水的水口,

流出的水据说就是智伯渠上游。

近年来缺水已是常态,难老泉水奔涌不息,

也是经过人工措施来维持的景观。

泉水边上是王家祠堂。王是山西著姓,

明代名臣王琼在此为太原王姓的始祖王子乔立祠。

现在这座王家祠堂成为海内王姓祭祖圣地。

王家祠堂南面是傅山纪念馆和董寿平书画馆,

他们都是太原名人。

傅山纪念馆是了解傅山生平和作品的好去处。

过一小坡,就看到了挺拔的舍利生生塔,

那是晋祠里幽静的一角——十方奉圣禅寺。

了解千年晋祠的故事,有时需要我们从表面的好看更深一步。

本文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更多精彩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