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发展 >> 正文 >> 正文

朴质无华结构简单的砖仿木构殿堂

来源:晋祠 时间:2024/9/13

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

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

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

晋水源头位于晋祠内,共有三泉。

鱼沼泉和善利泉时流时枯,难老泉则长流不竭,泉水自地下约5米的岩石中涌出,平均流量约每秒,常年水温保持在17,清澈见底。

泉名取自诗经名句“永锡难老”。

泉水温暖,冬雪天里可温活鱼。

周柏唐槐,二者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

周柏是周代种植的柏树,茂盛葱郁,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

周柏唐槐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

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位于水镜台前,是晋祠古树中最繁茂的一株。

每到春夏之季,树绿荫浓。

舍利生生塔该塔创建于隋代开皇年间(公元-年),宋代重修,但到清初已毁塌严重。

奉圣寺和尚善修决心重修此塔,他四处化缘,终于得到足够的资金,于乾隆帝十六年(公元年)重建。

塔身高38米,8角7层,玻璃剪边,轮廓秀美,挺拔壮观。

据传,年前释迦牟尼涅盘,其骨灰形成颗珠状真身舍利子,其中一粒埋于塔下,乾隆年间重修此塔,发现一颗变百,百粒成千,莫非是佛门有灵,生生不竭?于是取名“舍利生生塔”。

在晋祠玩了个上午,原本想出来后直接到天龙山石窟看看,网上说有面包车运营,可是没见到,问公交司机说春节期间停运,这小问题,咱们打车!

结果······没师傅肯开上山,因为山路都是雪,打滑。

好!

换个师傅再问,一样回答,然后建议我去蒙山大佛,真没兴趣看一重修的佛头。

结果······坐车回太原。

回到太原火车站,决定去就近的永祚寺(双塔寺)参观。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年),大部分建筑为明代建筑。

历代的地方志书都把“凌霄双塔”作为太原的八景之一,为太原的标志。

正门要爬一小段梯级,保安大叔守门严格查票。

永祚寺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南向北,三进院落。

进来先看到的是三圣阁,它为上下结合的楼阁式无梁建筑,不用一木一钉,全为砖砌而成,就连华丽的藻井,也是砖的杰作。

它是明代典型的无梁式建筑,故称“无量殿”,殿内正中供奉高,两侧有释迦、药师佛铁铸坐像,是净土宗的礼佛场所。

殿前有明代所植丁香和牡丹两株,也是这里的镇寺之宝。

穿台阶而上是双塔,又名凌霄双塔,是山西省会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

这两座形同孪生的塔,一个是先建的“文峰塔”,一个是后建的“舍利塔”。

看两张老照片,拍于二十世纪初,当时双塔周边还是荒地野田一片

抗战时期作为太原高地围了铁丝网与碉堡。

双塔并非同时建成,东南塔稍早,西北塔较晚。

近观二塔,方见其各有精妙——东南塔“文峰塔”为素砖砌体,塔上雕刻清素,塔身收分很小,直径相同,故而挺拔壮美;西北塔“舍利塔”为琉璃剪边,雕刻精细华丽,塔身收分明显,外形秀丽俊朗。

舍利塔的底层开辟两门,分别位于东南和西北方向。

从东门进则可上塔,层层拾阶盘旋而上,可直达塔顶,一览太原风光;若从西门而入,仅走数步就可进入舍利塔的底层。

在这里欣赏明代空心砖塔,塔心空劵形成的层层有塔室的建筑风格和技艺,一观舍利塔的内部结构,这也是在文峰塔之中看不到的风景。

园区图片可见手绘结构。

在舍利塔洞看文峰塔。

塔顶有一个通天井盖。

两塔相距约几十余米,在它们相间的通道上,一座朴质无华结构简单的砖仿木构殿堂横卧其中,它就是过殿,建于顺治十五年。

双塔寺“碑廊”存在寺内,是由太原四面八方收集而来的珍贵古碑刻,其中最北端,镶嵌有宋代大文豪,一代书法家苏东坡的墨迹“赤壁怀古”刻石。

这套刻石共三块,是苏武原迹的摹勒本,也是双塔寺“碑廊”众刻石中引以为重的佼佼者。

这两座从外形上来看差别不大的姊妹塔,不止建造年代不同,塔的属性也是不同的。

文峰塔的建造本意是一座风水塔,是为了弥补该地的自然缺陷;而舍利塔的建造是一座佛教塔,是供奉舍利子,藏佛经,供佛门弟子瞻仰、顶礼膜拜的佛教建筑。

双塔寺历经百余年风雨不倒,仍高高站立,不仅是太原古八景之一,也成为了太原的地标性建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6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