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个寒潮来袭,1月7日,晋源区晋源街道北河下村温室大棚里,农技人员和街道工作人员一早来到这里,指导农户为果蔬防寒保温。
气温骤降容易发生霜冻灾害,影响设施农业的正常生产,为了让市民的“果盘子”“菜篮子”不断档,保障广大农户的种植收入,寒潮到来前夕,晋源区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兵分多路,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检查设施大棚,指导种植户做好大棚加固及防寒保温工作。
北河下村是我市草莓种植较为集中的基地之一,间温室大棚中,有60间种的是草莓。眼下,大棚里的草莓大多已进入成熟期。“现在温度比较低,温度太低会造成草莓新叶不长,叶子的营养供不上,最后导致草莓畸形或者落花。”区农业农村局果蔬科负责人韦涛向种植户详细讲解防寒抗冻知识,仔细检查大棚的主体结构和电源设施。
“早晨光线如果充足的话,咱们可以把苫盖大棚的被子早点卷起来,早些让见光,使棚内的温度早些提升起来。”韦涛说,“如果温度还达不到生长需求,可以使用增温块,温度能提升三到四摄氏度左右。”
“去年我们村种了30多亩草莓,今年扩大了种植规模,达到60多亩。”北河下村党支部书记宋瑞君说,虽受寒潮天气影响,但各项防护措施都已提前展开,影响不大,预计产量能达到10万公斤以上。
在晋祠镇三家村“鱼菜混养”大棚里,35立方米的水池里,养殖着上千尾虹鳟鱼。一旁的田地里,西红柿、生菜、油菜、黄瓜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温度骤降,棚内湿度会比较大,要及时通风避免病害发生。要对存在问题的设施及时加固,避免大风揭膜、低温冻害,影响棚内作物正常生长。”农技人员白小明反复叮嘱农户,可通过在棚内搭建小拱棚形成多层覆盖,补温控水,必要时可用白炽灯补充光照,确保菜苗的正常生长。
据介绍,“鱼菜混养”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即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且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可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通过‘鱼菜混养’以及更加先进的保温技术,预计每个大棚的蔬菜产量将从原先的1万公斤增加至近2万公斤。”三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庆丰说,这几天虽然气温下降,但虹鳟鱼和蔬菜的生长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各种蔬菜本月底开始陆续成熟,春节前可全面投入市场。徐方伟杨润德
来源:太原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