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山西,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壶口瀑布、云冈石窟、云台山这些著名景点?
其实在山西太原,有一座古村,让众多游客痴迷不已,更有不少探秘博主喜欢前来一探究竟。
这座古村被称为太原“小故宫”,北汉的行宫、唐朝的藏兵洞、清朝的庙宇、近代的碉堡……都保存完好,简直是活着的“历史教科书”。
它与乌镇、西塘这些江南古村不同,它是典型的西北建筑风格,是全国罕见的多层式窑洞,这些窑洞星星点点的分布在黄土高坡上,很是奇特壮观。
因其独特的魅力,不少剧组来此拍摄影片,《那年花开月正圆》、《血滴子》等多部知名电视剧都曾在这取景。
这个地方就是太原店头村,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这里的村民总会这样介绍它:“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绝妙古堡”,因此有村民不惜斥千万巨资进行开发打造。
那么,让众多人痴迷的店头村,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1:斥千万巨资打造
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店头村,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是一座无人村。
那时候年轻人进城谋生,手头富裕了,就逐渐搬离村子,店头村也因此废弃,村内残砖断瓦,荒草丛生,一座座破旧的窑洞在风雨里飘摇。
虽无人居住,但店头村的文化古迹依然保留了下来。村内的古树、古民居、还有一件件古时候的生活物件,都见证了历史发展脉络。
有专家曾这样评价它:“店头古村具有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尤其对北汉之后的军事科学、农耕文化以及生活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
正是看到了店头村的宝贵价值,做煤炭生意的村民李贵虎产生了开发店头古村的想法。
李贵虎说:“煤总有挖完的那一天,文化却是越挖越多。店头的窑洞古堡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聚宝盆,要让它生出更多财富。”
所以几年间,他将之前做生意赚的钱都投了进去,来来回回多万,用作村子的环境整治、道路修建还有古建筑修葺。不仅如此,他还成立了文化旅游公司,将店头村推向外界。
如今的店头古村,已然成为文化名城,那些被遗忘的历史让更多人记起,这正是古村落的价值所在。
2:曾是军事要地和商贾云集的“小太古”
李贵虎的开发与重修,让店头村焕发新生。
不过作为古村落,它独有的魅力与浓厚的历史,才是最吸引外界的地方。
很多人说:“到了店头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到了一处世外桃源。”
店头村北靠蒙山,面向龙山,身处狭长隐蔽的山谷,村庄内,风峪河蜿蜒其中,若说它闭塞,其实不然,穿过山谷,就是古时晋阳西大门,门的另一面是繁华的晋阳城。
那时候,店头村是出入晋阳必经之处,是重要的交通要隘。同时,它两面环山,地势平整,东西绵延2公里,又是个天然的养兵防御、守城护道之地。
走进店头村,你也会发现,它的建筑都是以养兵、防御为主的。
每一座窑洞,每一处城墙,都是用坚硬的石头筑成,每个房间的墙壁都宽厚无比,上面还有极其隐蔽的碉堡,瞭望孔,用来监察外部情况。
不过如此重要的兵家之地,在公元年,宋毁晋阳城后,开始成为村民居住用的庄子。
唐代时期,经济空前繁荣,店头村正处于两县驿道上,村内店铺林立,商贾不绝,熙熙攘攘,特别热闹。
那时用作养兵防御的窑洞古堡,摇身一变,成为一座座民居,商铺,“店头”之名也因此而来。
直到现在,那些旧时的铺子,还能在村子里找到痕迹,一砖一瓦,一阶一石,都是旧日的气息。
3:在店头村,不能错过的地方
走在店头村的街头,文化古迹随处可见,千年的历史,在店头村完整呈现。
来到店头村,一定不能错过这样几个地方。
罕见的多层窑洞式古民居
说起古居,店头村的古建筑和其他古村很不同,它是一座座窑洞构成,而窑洞又是一块块石头所砌,说它是黄土高坡上的“石头村”一点也不为过。
曾有学者评论它:“店头村民居窑洞极具特色,它是少见的层楼式,院落与院落之间、窑洞与窑洞之间都相互串联,十分罕见。”
店头村目前存有的窑洞有四百多间,多层式窑洞就有35套,而且有些窑洞之间有着隐蔽的地下通道,这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窑洞地道”。
沿着石头小路进入窑洞内,墙壁满是旧时的划痕,地上也坑坑洼洼,窄小的门洞一处连着一处,蜿蜿蜒蜒,有时深入到里屋,毫无光亮,有时通到二层,就着窗子,让人豁然开朗。
在民居之前,这里曾是藏兵洞,还有关押犯人的牢狱。砖瓦之间,你都能寻找到过去的痕迹,可以细细探究。
千年古刹:紫竹林寺
紫竹林寺位于店头村中心,是一座清朝时期的建筑,距今也有百年历史,是一座很有考究的寺庙。
刚走进去,引入眼帘的是二层院落,会发现这座庙院很是小巧玲珑。它东西长35米,南北宽20米,总共不过几百平方米。庙宇之间,房屋排列紧凑,错落有致,堪称为中国袖珍式庙院。
虽然它面积不大,却是当地很灵验的庙院,尤其正殿的观音堂,总是吸引游人前来朝拜。
最有趣的是,这样狭小的庙院,在庙宇之间还修葺了小池,池子内种满莲花,这样小巧别致的池塘,倒是给庙宇增添了许多清净。
在院子里,还有一棵古槐树,一定要去摸一摸,这是村落里九棵古槐之一,听说很有灵气,说不定会给你带来好运。
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灯山戏台
出了观音堂,则一眼望见钟鼓楼,晨钟暮鼓,每到清晨与黄昏,钟鼓声响起,浑厚的声音在古村里久久回荡,让这个村子变得更加祥和安宁。
在紫竹林寺对面,有一座灯山戏台,是雍正年间建的,是一座典型的古代戏台乐楼。
要知道唱戏是历朝历代重要的活动,上至文武百官,下到平常百姓,都喜爱看戏,因此这座灯山戏台也是古店头村最重要的活动空间。
河刨石搭建的戏台一米多高,四角各有石臼用作搭建台柱,戏台后则有一座狭小的石砌,是表演者们用作更换衣服的地方。
其实,灯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戏台旁边的墙上,一个修建出的山。随着时间消逝,戏台渐渐荒废,但是村民们依然会保留原有的习俗,在每年正月初一,在戏台上放置油盏灯,来祈愿来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学子祈愿之所:文昌宫
文昌宫位于店头村东南山脚上,距离紫竹林寺并不远,沿着太古路5分钟就能到达。
这也是村内极具年代感的二层砖石阁楼,上层砖木结构,加上挑檐式的顶,青沥色瓦块,还有木檐上的雕梁画栋,很是精美。
而下层则是石砖窑洞,木质门窗相互组合,在青石灰瓦间显得古朴清幽。
走进宫内,文昌帝君的塑像正襟而立,肃穆庄严。文昌帝君又被称为文曲星,在古代深受文人学子的推崇,他们常会在科考前来朝拜,祈愿金榜题名。
古老的传说:店头“走柏树”
在店头村,除了古建筑外,还有一棵棵古树,也很值得打卡。
据统计,村子里有13棵古树,其中10棵是唐代以前的,距今有上千年历史。其中最为出名的则是店头村对面山上的“走柏树”。
半山腰的柏树,粗壮繁盛,树干在岁月的消磨下,变得弯弯曲曲,枝叶向周边伸去,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弯腰行走的老者。
“走柏树”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之前,太古县城里一位财主,为了将风峪的灵气归为己有,因此请道士做法,让大瓷缸里长出柏树,这柏树收集周围灵气,根茎不断壮大。
没过多久,村民便发现,在村东北蒙山上长出了同样茂盛的柏树。
不久在东面的山腰上又长出了一棵柏树,于是有村民讲:这棵柏树会走。
直到“走”到了紫竹林寺,主持命人钉住树干和根须,这才保留了风峪内的龙脉和灵气。
美丽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也成为店头村最为神秘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步都是一景,一路都是一个遥远的故事。
古老的店头村早已痕迹斑驳,没有当年的繁华似锦,不如往日风采熠熠,然而它最动人的地方,就是那千年的繁华,在岁月长河中,都成为一个个不朽的传说。
风风雨雨,都坚定如初,静候与君共享。
关于店头村游玩攻略:
店头村门票20元,开放时间是8:30-17:00。游玩时间半天即可,若是想细细打卡,也可以中午吃个饭,下午再继续游玩。
在店头村吃饭也很方便,附件有很多农家乐,价格相对便宜,人均50左右就能吃饱。
到店头村自驾还是非常方便的,村子有停车场,停车费10块一天。
也可以从火车站乘坐、路公交车,在旧晋祠路乱石滩下车,随后步行2公里即可到达。
另外,店头古村是历史很浓厚的古村落,游玩时建议找个导游进行讲解,更能深刻领略到它的文化底蕴。
.END.
作者:三月嘉杨
责编:晴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