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发展 >> 正文 >> 正文

旅行山西为什么三位皇帝都偏爱晋祠讲点巧合

来源:晋祠 时间:2023/4/29

关于著名景区,尤其古代建筑类,我很少写。原因是去的人多,大家都知道。需要讲解的部分前辈们都讲过了,换个方式再重复一遍,没有意义。

所以我只谈没人说过的话题。一是希望给去过的朋友延伸一下思维,增添一丝回味;二是给还没去过的朋友补充一点了解,以便日后参观游览时,能多上一份体验。

今天这一站,是晋祠。

晋祠来历

做为历史上的名城大邑,曾一度成为国都、北都,晋阳(今太原市晋源区)拥有着三千年文化传承。自西周取代殷商,平定唐地叛乱之后,便开始在晋中南一带大规模兴农造田,与当时的北方戎狄争夺生存空间。

西周初期,这里叫“唐”,负责唐地农业经济开发的领头人叫“虞”,虞是周武王姬发第三个儿子。

古代有文化的家庭,尤其王室贵族给孩子们排行大小时,不会用一二三四等数字区分,而是用伯、仲、叔、季来表明。所以第三子“虞”,也称“叔虞”,因封国在唐,又叫“唐叔虞”。

唐叔虞是位英明国君,他带领治下人民兴修水利、广建农田,并崇德善政,积极抵御外侮,为老百姓所爱戴。后人为了祭祀、纪念他,便在晋水源头—难老泉附近建了一座祠堂,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晋祠前身。

有意思的历史巧合

关于晋祠全面介绍,我就不献丑了,因为景区的导游小姐姐比我更清楚,比我讲的更明白。我只说一个有意思的巧合:历史上有三位皇帝都偏爱晋祠,他们都具备一个共同特点。

哪三位?北齐文宣帝高洋,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

怎么偏爱?北齐年间,高洋下令大规模扩建晋祠,史书记载“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唐代初期,李世民东征高丽遇挫后,在晋阳修整时重游晋祠,留下了行书佳作《晋祠铭》,并再一次扩建晋祠。

到了北宋,赵光义又一次在晋祠大兴土木,并效仿李世民刻书记碑。

这三次扩建、修缮,规模都比较大,并且都是皇帝亲自下令。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皇位得来不正当。或者说上位过程经不起推敲,普遍存在争议。

怎么叫不正当呢?都是兄终弟及。亲哥哥去世后,弟弟继承了皇位,而不是哥哥的子嗣继承。这种事情在封建王朝不多见,有违传统、不合礼法。所以这样的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先说说三位皇帝是如何上位的,他们都有什么秘密。

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秘密

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末年,因战功赫赫而逐渐转变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高家,势力大、追随者众多。领军人物叫高欢,他的生平杰作是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扶持北魏宗室,另立新君,将北魏变成了东魏。

高欢有两个儿子,长子高澄,次子高洋。高澄天资聪慧、英明果决,16岁就入朝辅政,并展示出了过人才华。而高洋正好相反,表现出的是木讷、沉默寡言,因此小时候经常被同龄玩伴讥讽嘲笑。

但做为父亲的高欢却洞若观火、心如明镜。正所谓“知子莫若父”,在他眼里,次子高洋其实是胸藏锦绣、大智若愚,绝没有表面那么简单。果然,后来发生的事情,便充分印证了高欢的观点。

高澄被刺

高欢死后,时年26岁的高澄接过了家族权柄,同时继续控制着东魏朝廷。那年,弟弟高洋刚满20岁。

高澄天纵英才,其领导下的高氏集团更具活力。他们革故鼎新、奋进有为,通过不间断地努力运作......三年后,完全掌控了东魏政权和军权,奠定了霸业基础。由此,更大的野心浮出水面,取代东魏、建立新朝,开始提上议程。

公元年的某一天,高澄和手下五位重臣开会。正在商议新朝百官人选的时候,一名膳奴(厨房奴仆)和几名同党突然闯了进来,他们手持利刃将高澄和闻讯赶来的两名侍卫杀死。

同时,五位重臣也伤了两位,一个轻伤,一个当晚因伤重不治而亡。另外三人中有一人当场战死,两人逃跑成功。

而当时高洋正在城东,距离开会的地方不远。他在得到消息后并无丝毫慌乱,异常镇定地集合卫队前往包围刺客,最终将膳奴与其同党砍成数块。同时封锁高澄和另一名重臣的死讯,秘不发丧,待稳定了权力之后,才将事件公诸天下。

高洋登基

高洋对刺杀事件处置得当,临危不乱、镇静从容,颇具王者之风,让群臣对他刮目相看。一年之后,年仅24岁的高洋取代东魏,建立了新朝,国号“齐”,史称:北齐。

疑点重重

然而高澄被刺事件表面看来似乎合情合理,因为高澄说了要杀膳奴,膳奴偷听到以后临时起意先下手为强。但稍加分析,这个事情到处都是破绽。

第一、高澄卫队去哪了?

虽然开会之前屏退了侍卫,但如果屋里召唤他们,他们得能听见并立刻赶来,所以不会站得太远。

破绽在于屋里这么大动静,呼喝声、惨叫声,还跑出来了两名重臣,最后却只有两名侍卫冲进去护主,其他人干什么去了?难道诺大的齐王府就只有两名侍卫吗?

第二、刺客同党是哪来的?

膳奴本身地位低贱,他哪来的好几名武艺高强的同党?不但成功刺杀了高澄,还把两名身经百战的侍卫杀死。更为蹊跷的是,同党居然能在膳奴临时起意的情况下,及时出现在府中。难道他们是膳奴临时召唤出来的神兽变化所成?

第三、既然刺杀成功了,干嘛不跑路?

古代可没有手机通讯,等高洋得到了确切消息,思考一番,集合卫队,再跑去齐王府包围,这中间少说也有半个小时了。那这半小时时间里,刺客为何不逃跑?他们在做什么?难道在展望未来吗?

第四、一名逃跑的重臣,居然丢下了一只靴子。

事起仓促,刺客冲进来动手砍人,一名重臣慌不择路,逃跑时丢下了一只靴子。书上写的看上去很正常,但仔细一想,这是靴子,而不是鞋。

所谓脱鞋、扒靴子,鞋丢了正常,靴子丢了是怎么个操作?难道刺客再一次“临时起意”,临时决定不用刀了,用手抓住这位重臣的脚,从而扒下他的靴子,以便日后有时间就拿出来赏玩一番?

第五、最大利益获得者。

表面看来,高洋为兄复仇、诛杀刺客,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但是,他为什么不扶持兄长的儿子,而是自己当了皇帝。要知道高澄留下了六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是英武果决的兰陵王。

因此,高洋才是高澄被刺事件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弑兄”上位?反正书上没这么写,所以我加了双引号。

第六、超出了正常范围的利益获得者。

有件事情或者说有个人,非常神奇,就是那位“丢”了一只靴子逃跑的重臣。他后来得到的利益、信任与恩宠,反而比其他人更多,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这个人叫杨愔。

神奇1、高澄被刺时成功逃跑的杨愔,在高洋称帝后的第三年,就被提拔当了尚书右仆射(副宰相),五年后又擢升为尚书左仆射(首辅),当宰相一直当到了高洋去世。这还不算完,杨愔还是高洋指定的顾命大臣,负责辅佐下一任皇帝。

神奇2、杨愔最开始投奔了高欢受重用,后来辅佐高澄受重用,再后来又给高洋当宰相更受重用。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父亲和哥哥留下的“心腹”,高洋怎么就用着这么放心?相似的事情,历史上不能说一个没有,但极其少见。

神奇3、杨愔投奔了高欢后,高欢把庶女嫁给他,当了北齐宰相之后,高洋又把太原长公主嫁给了他,这是多么大的恩宠。要知道太原长公主和高洋是一母所生,还曾经是东魏孝静帝的皇后,身份尊荣、非同一般。

历朝历代娶公主的不在少数,但既当宰相还先后娶了两位本朝公主,同时又被皇帝信任有加、极尽荣宠的人臣,历史上恐怕只有杨愔一个。

这是为什么?难道高洋对杨愔有特殊情感?我不信。如果说杨愔早被高洋暗中收服,一直做为高级细作存在,这个我信。

那么回到原点,高洋登基之后为什么大规模扩建晋祠,内心深处又是个什么想法?咱们最后再说。

唐太宗李世民的秘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李世民恐怕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因为他上位用的是阳谋,而非阴谋。

争议一,谁先动的手。是哥哥李建成安排人率先伏击他,还是他早有计划逼宫夺位。

争议二,为什么不留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命,非要弑兄杀弟才肯罢休。

我想这事,咱们可以搁置争议了。因为无论怎么分析,结果都摆在那里,好也罢、不好也罢,李世民自己已经向天下承认了。

后来的时间里,他也受到了惩罚,亲手弑兄的痛苦,想必伴随了他一生。所以说玄武门之变如果还有其他秘密,应该是李世民内心的自责、苦楚与煎熬。

那李世民为什么要写下《晋祠铭》,他重游晋祠都想了些什么?还是最后再说。

(推荐一本好书,高月大神的名作《天下枭雄》,非常棒)

宋太宗赵光义的秘密

关于赵光义上位,争议同样很大。有人说太后疼爱幼子,让哥哥赵匡胤百年之后传位弟弟赵光义,并立下了“金匮之盟”。赵光义早被定为储君,封他“开封府尹”、“中书令”就是证据,继承皇位是合法的。

有人说不存在“金匮之盟”,赵匡胤怎么可能传位弟弟,不给自己的儿子。赵光义上位,必然使用了不光彩的手段。

我不参与争议,只讲事实和个人看法。

第一、无论怎么说,赵光义当了皇帝是真的,他是最大利益获得者。兄终弟及不合礼法,并且哥哥赵匡胤有儿子。

第二、赵匡胤是暴毙,暴毙之前近距离接触过的人只有赵光义。两兄弟喝酒到深夜,赵光义有很多机会发难,比如某种慢性药,或是可以诱发疾病的药物。

第三、赵匡胤凌晨暴毙之后,当天早上赵光义就继位了,说明他早有准备。

第四、虽然赵光义被封为“开封府尹”、“中书令”,看着像储君,但他没有军权。要知道历代皇帝不到驾崩之前都不会交出军权,赵匡胤做为一个曾经“杯酒释兵权”的开国皇帝,就更不可能提前交权了。

所以赵光义害怕,怕得不到皇位。毕竟夜长梦多,手里不掌握武装力量,犹如无根浮萍。另外,得不到皇位的后果很严重。

第五、赵匡胤暴毙的消息,是内宫太监以最快速度跑来赵光义府上报告的,说明他在内宫早有铺垫。在夺位这种事情上,谁得了先机,谁的胜算就大。

基于以上几点,赵光义使用了不光彩的手段是事实。但他有没有弑兄呢?目前为止还没有铁证。不过一个身体健康、武艺了得的人突然暴毙,并且死因不详,这说明什么?

说明极力掩盖真相,背后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不可告人的秘密,自然不是什么好秘密。秘密不好到了什么程度,才不可告人呢?所以我再一次给“弑兄”加上了双引号。

那赵光义为什么也偏爱晋祠,大兴土木修缮呢?咱们三位皇帝一起说。

(又一本好书,还是高月精品《大宋超级学霸》,依旧非常棒)

为何偏爱晋祠

三位皇帝的共同特点,前文具体描述了:皇位得来不正当。已经认定,或是有莫大嫌疑属于弑兄上位。

那他们为什么都偏爱晋祠?我个人观点:晋祠所纪念的唐叔虞和他哥哥周成王姬诵,是一对好兄弟。兄弟二人德行天下、誉满神州,没有争斗、兄友弟恭,携手开创了西周盛世,可谓皇室兄弟和睦之典范。

而三位夺了皇位的皇帝,他们都做了不光彩的事情,对自己兄长使用了非常手段,泯灭了亲情。但泯灭亲情之后,他们又发现自己更加渴望亲情了。如果能兄弟和睦、共同治国,就像周成王姬诵和唐王叔虞那样,留下一段兄弟共治天下的千古佳话,该有多好。

然而,这也只能想想罢了,争夺皇位的残酷性,让他们不得不暂时抛弃兄弟之情。其内心之痛苦,又说给谁听?

或许,以帝王之尊留书晋祠,扩建、修缮晋祠。让天下臣民都学习兄友弟恭,都以仁孝为先,比表面上宣扬自己的正统性、合法性,更有意义吧。

注:本文所述仅为个人浅见。

山西其他景点解读:西行漫记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说点别人没说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