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发展 >> 正文 >> 正文

吴达才我所经历的山西改革开放的几件大事

来源:晋祠 时间:2023/4/3

吴达才:我所经历的山西改革开放的几件大事

口述人

吴达才,江苏苏州人,年生,中共党员。改革开放后历任山西省化工厅科技处处长、副总工程师,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省科委主任兼党组书记,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地点

太原市杏花岭区省政府宿舍

时间

年12月4日

▲吴达才讲述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创建历程

今天的山西,以能源革命为引领,加快推进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能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绿色多元能源供给体系加快构建,高质量转型发展步履铿锵。

“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改革开放前期,吴达才既主持过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化工部分的规划,也担任过山西省开发区工作协调领导组组长,他亲自参与、见证了山西发展道路上的沟坎曲折以及潜力曙光,对今天的转型综改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吴达才(前排右3)在太原化工厂考察

煤炭大省为支持国家发展提供有力能源保障

吴达才是化工专业出身,长期从事化工技术工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之初,曾数次被派遣出国学习考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倾注到山西煤炭化学工业的发展上。

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应充分发挥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把山西建设成“以煤炭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吴达才当时在省化工厅工作,负责主持化工部分的规划。吴达才赴京请示汇报时,国家有关部委对山西煤炭增产外运情况、晋城无烟煤对全国中小化肥厂的供给能力非常重视,但对煤化工方面的建设,表示除了早就定案引进、即将开建的山西化肥厂工程外,别的项目暂无考虑。

▲吴达才(右2)在基层调研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仍然突出的是煤炭生产及外运能力。从年产1.21亿吨,调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0.74亿吨,到年产3.24亿吨,调出2.24亿吨,约占全国跨省(市、自治区)调运量的80%,为支持国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国家为了解决山西原煤外运能力的不足,大力进行公路建设,打通与外省的10个出口,并新建了3条运煤铁路专线,现在我国运煤能力最强的大同—秦皇岛专线,就是那时建成开通的。

比起煤炭生产、外运如火如荼的状况,电力和重化工的发展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由于多方面因素所致,到年,山西发电量仅占全国的4.85%,居第8位。虽然有大同、朔州大型电厂给京、津送电,阳城电厂给江苏送电,但并未达到“基地”的水准。而煤化工的发展,几乎是停滞不前。“挖煤为主,一煤独大”的畸形经济结构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年产数亿吨煤,非走洁净利用道路不可

山西对于煤化工方面的科技开发,进行过一些有益探索。如扶植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进行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即煤先气化,再由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燃用油。这个项目经过在煤化所实验室试验、模型试验、在代县化肥厂进行百吨级放大试验、在晋城化肥厂进行千吨级放大试验后,又在潞安矿业集团与中科院合作放大到十万吨级。在这个基础上,国家在新的煤炭基地省区建成了百万吨级的巨型装置,实现了煤炭洁浄利用的大型化。

在煤化工领域,山西的另一次探索,则源于中美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中美能源项目。这个项目里有一个洁净煤技术小组。当时我国科技及环保人士对洁净煤技术还比较生疏,虽然知道原煤直接燃烧污染较大,但对其危害的严重程度,尚缺乏感性认识。在商谈中美双边合作煤炭利用方面,美方坚持以洁净煤技术为合作主题。

▲吴达才(主席台中站立者)在太原举办的中美清净煤基燃料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

如今回顾起来,吴达才认为美方当时很有远见:以山西为例,年产数亿吨煤,如果直接燃烧将带来严重的环保困境,非走洁净利用道路不可。

吴达才当时是山西省科委主任,年,受国家科委指派赴美交流,参观访问了美国相关科技开发单位,中美双方就洁净煤技术进行第一次会谈。年,在太原晋祠宾馆,中美第二次洁净煤技术交流会召开。交流会上,吴达才代表中方对山西的甲醇—汽油燃料试验进行介绍。与会代表到汽运公司现场观摩,给予了一致肯定。这个项目为我省后来在长治和晋中推广甲醇—汽油燃料和纯甲醇汽车打下良好的基础。

▲吴达才(右2)与美国专家共同观看山西省交通科研所对甲醇汽油的台架试验

“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改革,科技改革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耕煤化工领域近半个世纪,吴达才对山西能源重化工业发展有这样的彻悟。

创建一批开发区实现“弯道超车”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沿海、沿边城市纷纷创建经济开发区(以传统产业为主,下称“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以高新产业为主,下称“高新区”),成绩斐然。山西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直到年还没有一个开发区。

国家除了要抓好沿海、沿边加快开放外,对内陆地区沿交通干线的开放也已提上日程。吴达才作为副省长,提出创建太原高新区。得到省里同意后,他组织力量进行建设。由于财力缺乏,资金不足,先在基础条件较好的长风街南、中辐院西的一块空地起步,开始招商,形成现在太原高新区的基本格局。一年内,太原高新区陆续有企业入区并投产,初步站稳脚跟。年,太原高新区被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这是我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

此后,全省各地(市)纷纷要求建立开发区,省里设立了山西省开发区工作协调领导组,吴达才任组长。其间,他批准了大同、朔州、忻州、太原、阳泉、临汾、长治、风陵渡8个省级开发区,一年后又增批晋中开发区,并把长治开发区申报为高新区。每个区都有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进驻,产出逐年以20%以上,甚至50%的速度递增,远高于所在地(市)平均水平,而耗费的政府投入并不高,因此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

▲吴达才(左2)在企业考察

对于省内各级开发区的组建和发展建设工作,山西省现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极为重视,以此作为我省创新发展的主要战略性举措之一,并将之与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紧密结合,把太原市和晋中市的几个开发区、大学新校区、机场保税区等统筹整合为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

“这必将大力促进转型创新的步伐,实现弯道超车,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加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抚今追昔,吴达才惟愿山西前程似锦。

制片人:张志仁

总策划:巨文辉张云

总监制:刘益令钟启元

制片主任:苗长青岳建俊

监制:刘捷王文青

统筹:赵茹琳朱红

执行制片:王嘉乐李清伟王斌巩彦翡

主编、文字:田小丽

编导、制作:王晏如

摄像、摄影:张亚东

包装:刘远东李时雨张权

编辑:王君

出品单位:

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

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

山西云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