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发展 >> 正文 >> 正文

奉仙观荆木作梁世罕见

来源:晋祠 时间:2023/3/22

奉仙观,位于市内荆梁北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主殿采用荆木作梁,俗称荆梁观。

奉仙观由著名道士孔志道创建于唐代垂拱元年()。后来道士贺兰栖真入住,因其深研老庄学说,得以入宫讲经,被宋真宗封为“宗真大师”。

贺兰栖真利用皇帝封赏大肆扩建,使奉仙观规模达到高峰。以后各代虽有维修,但规模逐渐缩小。现在奉仙观为两进院落,布局严谨,小巧玲珑,占地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山门、玉皇殿、三清殿及厢房,共计10座30余间。其中三清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河南省现存古建筑中木构纯度最高、历史文化价值最大的文化遗存,重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为增加空间面积,它采用典型的减柱造结构,8根柱减去6根,公用两根大柱支撑大殿屋顶的重量,类似于晋祠的圣母殿。三清殿最绝的是将编筐用的荆条根儿做栋梁之材,举世罕见。

观内题记:“荆木梁,荆根也,出于西乡荆王,距此八里。枣木柱,出于西乡枣林,距此十八里。柿木梁,柿根也,北乡柿槟,距此八里。桑木柱,桑根也,出于南岭桑榆河,距此二十里。”以上四种梁柱虽非稀有树种,但按国人传统观念,“早丧今死”的谐音却在避讳之列。

贺兰栖真一反常态,大胆使用这些木材,用意是这里供奉教祖老子李耳,“老子天下第一”,邪不压正。另外山墙封板硕大,用料5立方米,可谓海内孤例。难怪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在考察之后评价其“手法豪放,运思奇特”。

三清殿前大唐宗姓太上老君石像之碑,为建观时所立,由李审几撰文,唐代著名书法家沮渠智烈书丹。清代金石学家叶昌炽《语石》誉其“文章宏瞻,书笔道美,为唐代道家碑碣之冠”。

此碑拓片年曾在日本展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唐高宗李治于弘道元年()底病故,一年内唐中宗、唐睿宗相继即位又废,紧接着武则天执掌朝政,改元光宅。

这时“大唐洛州济源县宗姓奉为高宗天皇大帝于奉仙观敬造太上老君石像碑”,大张旗鼓地创建奉仙观,说明李唐势力借道教抗拒“武周革命”,致使全国道教活动重心北移。这也是后来王屋山所以能够被尊为我国道教“天下第一洞天”的重要原因。

#旅游攻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