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发展 >> 正文 >> 正文

晋祠供奉的正神,为什么没有端坐在正殿的正

来源:晋祠 时间:2023/3/17
北京皮肤科医院在哪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6/9321808.html

鱼诏飞梁引领着我们缓步来到圣母殿前,圣母殿背靠悬瓮山,气势雄伟,坐镇晋祠。

圣母殿前有一个环绕四周的围廊,足有两间房子大小,这是专门为祠堂做的一个特殊设计,使得前来拜谒的人走动空间扩大,活动范围增广,神像也有了足够的站位空间。

晋祠圣母殿

外面起到支撑作用的八根柱子,你如果站在柱子前仔细观看,会发现柱子都是朝里微微倾斜的,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建筑方式。据专家考证,这个是宋营造法式,非常稳固,即便是狂风暴雨,也不易动摇。在宋朝之前是从来没有这样的结构建筑,这也更加证明圣母殿就是宋时代的建筑。

晋祠圣母殿

圣母殿的大殿两侧的各八根柱子上,每根柱子上都有一只木雕的盘龙,盘龙为立体造型,活灵活现,我们可以想象到古人对龙的超凡想象力。

龙为整体雕刻好盘上去的,这也是古代保留下来的唯一木雕盘龙。从北魏以后北齐、隋、唐、龙的雕刻只在墓塟的门上,或是小型的石窟门槛上发现过石头龙的雕刻。放在实物木柱子上的,这么大的木雕盘龙,唐宋以来没有发现,包括后来的金、元时期也都是石头的,没有木头的。困此晋祠圣母殿前的木雕盘龙,是目前唯一的存在、也是孤例。

晋祠圣母殿

仔细看过正殿后,还是可以发现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因为无论是正殿前的匾额,还是楹联,似乎都在讲述着一个“剪桐封弟”的故事,大多不是写给殿中端坐着的圣母的。

传说当时的唐国发生叛乱,周成王带兵平叛。一日,士兵进来禀传捷报之时,成王正与弟弟叔虞在屋内玩耍,听闻此信,就顺手把手中剪成玉貴样的桐叶递给叔虞说“等你长大了,我把桐送给你吧”。旁边的史官就问:“王,您选一个把唐封给叔虞的日子吧”。在当时的古代,唐与桐同音,周成王说:“我在和叔虞开玩笑呢”。史官说:“天子无戏言”。后来,周成王真的把唐封给了叔虞,也就有了后来的唐叔虞。

晋祠圣母殿

而这晋祠也是唐叔虞的儿子和当地的民众,为感念唐叔虞在此地的不凡政绩而建造的。

但是大殿当中正位上端坐着的却是一位女性,这和殿前描绘的不是同一个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一直以来的寺庙和祠堂中,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而且正座台子底端的琉璃雕饰也是一位骑马弯弓,驰骋疆场的男士。

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比如关帝庙及四周墙壁上的绘画,两者一定会是有关联并统一的。但是圣母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到底哪里出错了,是殿前的描绘错了呢?还是供奉的不是原来的主神呢?原来供奉的主神去了哪里呢?答案只能在晋祠中寻找。

晋祠唐叔虞祠

这个问题应该是每一参观游览者心中最大的疑问了。因为没有请到导游,又有点迷方向,就向一位工作人员询问:唐叔虞祠在哪里?顺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在距离圣母殿有一小段距离,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才得以找到晋祠的正神唐叔虞所处的殿堂。

晋祠唐叔虞祠

沿级而上,如果是了解这段背后的历史,再看唐叔虞祠堂,不免让人多了些伤感。

当年宋太宗赵光义三下河东,三次攻打晋阳城,在城池主帅及政权已经投降的情况下,当地的守城士兵和老百姓却拼死抵抗,让赵光义大军在付出损兵折将的巨大代价后,才攻克晋阳城。晋阳城城中这种老百姓的凝聚力让赵光义忌惮无比,而这种凝聚力和号召力他认为是来自晋祠的唐叔虞崇拜。

晋祠唐叔虞祠

当年李渊起兵来晋祠拜过;李世民在东征高丽返回时到晋祠还愿,并亲写碑文;后唐主李存勖在杀了后梁主朱友贞后,派人拿着朱友贞的人头到晋祠祭拜。

李唐兴衰这样看不来和晋祠是息息相关,作为天子都对晋祠中的唐叔虞顶礼膜拜,老百姓也就更加相信这样的神灵了。因此,唐叔虞崇拜在晋阳一带确实影响是深远的。

晋祠唐叔虞祠

与气势恢宏的圣母殿相比,唐叔虞祠显得寒酸了不少。

宋太宗赵光义想要从根铲除、并希望唐叔虞崇拜慢慢模糊减弱,从而消除晋阳城对宋朝统治的潜在威胁。

晋祠唐叔虞像

有了这些想法后,赵光义在重修晋祠正殿后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行动。据说在正殿修成后,在赵光义的授意下,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唐朝开国皇帝曾下跪祈祷的唐叔虞像,被士兵悄悄用绳子捆绑住,拖下了神位,拖出了神庙。

于是唐叔虞祠变成了一座女神庙,圣母出现在了正殿之中。那么,现在圣母殿中的圣母又究竟是什么身份的妇女呢?她是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邑姜吗?

我将带着这巨大的谜团、疑惑继续我的晋祠游览之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8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