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授权,本文严禁公号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太原晚报有奖报料——
“一泡、二淘、三晾、磨米、做馅、滚制……十几道工序,一步也不能少。”临近元宵节,晋源区晋祠镇长巷村的韩福元家里又热闹了,从事桂花元宵制作50多年了,每到元宵节前总是全家出动,数千个元宵在笸箩跳动,做好的元宵或煮或炸,闻着香吃着甜。
2月20日上午,在韩福元家的磨坊内,3台3米多高的自动石碾机轰隆作响。旋转的石磨一遍遍碾压着晾晒好的糯米,在提升碾米效率的同时,依然使用石磨碾米,保持古法制作。“糯米粉怕热,石碾子凉,保证原汁原味,磨出来的面粉更细,元宵容易煮。”韩福元介绍说,晋祠桂花元宵必须用本地产的优质糯米,粘性高,又筋道,越煮越大,越煮越香。从碾糯米到滚元宵,韩福元已将手工制作的精髓融入自动化设备中,变的是方法,不变的是一代代人对传统味道的坚守。
“来,尝尝我们的馅儿!”在作坊里,韩福元热情地递过来几块手工做的馅料,一口咬下去,香香甜甜。“做馅得靠技术,核桃、芝麻、花生仁等配料怎么加工,玫瑰花和桂花的花浆放多少,都有讲究。”虽然工序复杂又耗时,但当地人对制作元宵乐此不疲。韩福元的儿子韩伟早早继承了父亲的手艺,边滚元宵边介绍:“馅料少蘸水,放到盛有糯米粉的笸箩里滚,滚一道,过一道水,再滚一道,再过一道水,滚个四五道,圆乎乎的元宵就成了。”如今,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和销售基本都由韩伟来打理。
“不少老太原人要的就是这一口‘老味道’,有的人早已定居南方,仍对晋祠桂花元宵念念不忘。每年都有老顾客托人或通过快递来买元宵。”韩福元笑着说:“咱们的料好、馅儿足,口味自然不会差。”拎着三盒元宵,正准备离开的张女士说:“我在抖音上看到制作晋祠桂花元宵的视频,觉得味道应该不错,今天特地来买点儿回去尝尝。”年,韩福元与晋源区制作桂花元宵的同乡协商成立了“太原市晋源区晋祠桂花元宵研究会”。年,他制作晋祠桂花元宵的工艺入选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元宵节期间,作为北方元宵的代表,他还在央视春节特别节目中予以推介。
“以往线下只有2家超市售卖晋祠桂花元宵,今年增加到30家,我们还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在抖音、快手上发布小视频予以推广,元宵已卖到北京、深圳、广州、杭州、西安等地,截至目前已经卖了多份。”为了让这份“老味道”传得更远,韩伟还有很多想法。
太原晚报记者郜蓉琚宏
通讯员杨润德崔莉
图片由晋源区新闻中心提供
长按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