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辉
年5月23日出生,护士,护理学本科学历,预备党员。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毕业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工作至今。年2月取得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年12月取得山西省重症专科护士资格证,年6月被聘任为山西省护理学会首届男护士委员会委员。他是山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疫情发生后,自愿请战,在安顿好怀孕三个月的妻子和家里的老人后,毅然奔赴抗疫一线,于年2月2日随国家援鄂重症医疗队(山西队)赴武汉支援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郭亚辉是山西省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中为数不多的“90后”。虽然家中有怀孕妻子无人照顾,但是,“为了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也为了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出榜样,我义无反顾”。抗疫期间,他所在的团队护理百余名危重症患者,用实际行动喊出青年“最强音”,书写年轻人的责无旁贷与奋发担当。
让患者重拾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院提交了奔赴前线的申请书,2月2日,他如愿加入山西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抵达武汉的第二天一早,郭亚辉写好了入党申请书,交给医疗队的联络员,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2月5日清晨,在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郭亚辉完成了抵达武汉后的首次护理任务。“4个多小时,我和队友完成对40多名新冠肺炎病人的接收和护理,可以说整个人在严密防护下都处在缺氧状态,双手在五层防护手套中‘浸泡’出了褶皱,但是我们依然要拼尽全力去帮助他们。”初次上岗的他显得信心十足。
郭亚辉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新冠肺炎患者没有家属陪侍,所有患者的吃喝拉撒睡都由护士协助处理。因为好多患者乏力,不能自主进食,只能由护士一口一口地喂患者进食。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郭亚辉记得有一个老大爷,由于没有家人陪侍,以为自己被家里人遗弃了,内心非常焦虑和烦躁,特别在病毒感染下患者出现了腹泻症状,所用的床单和被罩也被排泄物污染,他及时给老大爷更换了新的床单和被罩,并做了擦洗和消毒。由于老大爷说的是老武汉话,作为山西人很难听懂,但是他通过耐心的话语和手势与老大爷交流,最终帮助老大爷重拾了恢复健康的信心。
面对艰巨的考验,郭亚辉强烈地感受到党员干部带头、迎难而上不畏牺牲的力量,这种力量促使他下定决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战斗”打响前,他和10名年轻队友郑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希望把此次疫情防控作为检验自己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为打赢这场阻击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不会做逃兵”
在郭亚辉的手机相册中,有上百张他拍摄的武汉樱花照片。“我早就听说武汉的樱花很美,却在此前从未到过武汉,没想到此次抗疫,成全了我看樱花的愿望。”他说,“我这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多的轮船,眼前的长江、大桥、樱花……随手拍一张就成一幅画”。
“忽闻江岸雪花飘,欲眺远处黄鹤楼。窗前江雾白茫茫,只奈江畔波涛涌。”郭亚辉在晴川假日酒店的后花园眺望江对面的黄鹤楼,在他心里,眺望的远方就是家的方向。“出征”时,郭亚辉留下已有三个月身孕的妻子独自在太原,他十分思念妻子和还没出生的孩子。
3月28日下午,郭亚辉援鄂归来,在太谷孟母园接受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回忆起出发之际妻子的流泪送别、父母在老家加油鼓励,让他一定要做好防护安全归来的期盼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先有国后有家是父母的深情教诲,舍小家为大家是妻儿的殷切希望。能在抗疫期间和团队护理百余名危重症患者,将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就是我为国家出的绵薄之力。”他说。
采访即将结束时,郭亚辉告诉记者,他的微博昵称叫做“年轻就要热泪盈眶”,他说自己来武汉前做了回不去的打算,“这里需要我,我不会做逃兵。”郭亚辉称,自从樱花开放,他每天都会默默许愿,为自己和“战友”加油,祈福武汉和中国。
责任编辑:李志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