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介绍 >> 正文 >> 正文

山西牌匾艺术

来源:晋祠 时间:2024/8/24

山西牌匾艺术

选自《文物世界》年06期,张福林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建筑上的奇葩——牌匾,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几乎遍及城市街道,机关堂馆,乡村农舍,寺观园林,商店字号。牌匾这一艺术形式,把辞赋诗文、书法镌刻融为一体,语言简练,文采激扬,写意抒情,有极强的感染力。

匾,又称匾额、匾牍、牌额等。“匾”字的古字为“扁”。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额,作“颌”字,是悬于门屏上的匾额。匾额起于何时,尚未有定论,多数学者认为,牌匾孕育于先秦,萌发于汉魏,成长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据南宋羊欣《笔阵图》记载,汉高祖六年,相国萧何覃思三月,为长安未央宫“苍龙”、“白虎”二殿题写匾额,匾成,观者如流水,足见当时制匾之慎重。

匾和额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悬在厅殿上的为匾,嵌在门屏上方的称额,叫门额。大概是因为它们的形状、性质相似,习惯上才合称为匾额。匾额的基本形式,可分为竖匾和横匾两种。早期的匾额以竖匾为多,晚期的匾额则多为横式,这和中国房檐结构由高变低有关。我国古代建筑讲究壮大,房檐下撑托着斗拱。唐宋以前,斗拱所占比例较大,悬挂竖匾比较合适。自元、明以后,斗拱逐渐缩小,房檐高度相对减低之后,横匾自然就合适了。当然,后期也不全用横匾,有些建筑,因檐下较比宽大,也沿用了竖匾。如太原崇善寺大悲殿、晋祠圣母殿、朔州市崇福寺弥陀殿即用了竖匾,这要看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而定。到了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匾额的形式,又有了新的发展。汾西县师家大院、灵石县王家大院、太谷县曹家大院、祁县渠家大院的匾额就有册页匾、书卷匾、画卷匾、荷叶匾、秋叶匾、竹节匾、扇面匾  等。而且不少匾额的边框还雕饰精美的纹样,镶嵌珠宝、贝壳、玉石,耀人眼目,极尽华丽之事。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已有多年的历史。木塔上现有自明、清至民国的匾额54块,寓意贴切,书法遒劲。悬挂在五层外面“峻极神工”匾额,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北征路经此地时题写的,高度赞美了这一木构杰作。四层南面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登塔赏宴时所题“天下奇观”匾额,刚柔相济,苍劲深沉。明万历应州人田蕙题“天柱地轴”、清人严题“霄汉凭临”等匾额,字体结构严谨,用笔刚正雄健,雍容大度,耐人寻味。应县木塔的匾额木质好,刻工好,漆工好,书法尤好。

寺与庙(祠)是有区别的。寺里供奉的是佛,是教藏经、讲经和僧人居住的场所。庙里供奉的是神,是英雄人物的偶像化。庙是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屋舍的统称,后来将皇帝的宫殿称为“庙堂”或“庙廊”,皇帝死后追赠谥号为“庙号”。圣庙、祠堂是祭祀些有功于国家民族的英雄人物。例如民间为杨业建祠堂,官府奉旨为关羽修庙,双双挂匾,就是对历史上两位武功盖世、英烈过人的英雄人物的褒扬。在当时以匾旌表,是一种极高的荣誉。代县杨业祠堂匾额为“威镇三关”、“气壮山河”。杨业原为北汉大将,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灭掉北汉,杨业归宋后任代州驻泊兵马都部署,镇守雁门关,防止契丹族的侵略。屡立战功,常打胜仗,故人称“杨无敌”。杨业的精神不仅受到宋人的赞颂,也为敌方所敬佩。杨业死后不久,北京北部山区边塞重镇古北口,也修建了一座名为“忠武祠”的杨业祠堂,也叫“令公庙”。解州关帝庙是为纪念西蜀大将军关羽而修建的。关羽生前仅被封作“汉寿亭侯”,但身后声名鹊起,一千多年来,儒、道、佛三家都把他供奉为偶像。关帝庙庙门两侧楹联为“汉封侯宋封王明封伏魔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源直天尊”。在封建统治者眼里,关羽是忠孝节义的样板,历代皇帝不断给关羽加官晋爵,竭诚予以表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

商号牌匾,如同人的名字,与人名不同的是,不是以姓氏起名,而是起能给商号带来兴旺和吉祥的名字。以晋中五县(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为代表的晋商,对此尤为看重。各商号牌匾大都不惜重金求名人书写,并请高级工匠镌刻,油漆贴金,要求工艺非常严格。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由于镌刻在匾额上而得以流传下来。如果把不同时期的各类匾额排列起来,就是一部洋洋大观的书法通史。

太原市桥头街有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题写的“清和元”(饭店)牌匾,已不是纯商业性的匾额,而含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傅山一生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年,清军攻占太原,他为了不剃发梳辫,毅然出家当了道士,表现了“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

民居牌匾,在农村中大量存在,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涵揭示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寄托,或者是精神支柱。在农村,一个门匾就是详读一个家庭的卷首导语。喻理劝世类的门匾,有的晓之于理,劝世而为善,有的则明之以义,以德养性,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悟到做人的道理,召唤着真善美,晓喻着是与非。例如“五福临门”、“紫气东来”、“寿山福海”、“凝瑞宅”、“幸福居”等这些常见的门匾,就是人们向往吉祥幸福的反映。人们在趋吉的同时,也渴望着平安,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把平安看得比吉祥富有更重要。如“居之安”、“竹报平安”、“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等充满了赤诚的心愿和殷切的期望。又如“仁义为本”、“有诚守朴”、“公高于第”、“民大于天”、“清风正气”、“宁静致远”等匾文,为人们建立了一个共同的价值尺度与做人标准。匾既是文人墨客益智的领域,也是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反映,历来受到人们的钟爱。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人民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