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介绍 >> 正文 >> 正文

晋祠三绝与三宝

来源:晋祠 时间:2023/11/1

前文写到,在晋祠之中,有“三绝”“三宝”“三匾”,可谓是重头戏,它们是孤例,是奇迹,是瑰宝。但只细说了“三匾”和三绝之一的难老泉,这篇文章就接着往下讲。

三绝之千年周柏

晋祠“三绝”有一绝是圣母殿北侧,树龄至今已逾三千年的周柏。它的树身向南倾斜,龙蟠虬屈,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又被称为“古柏齐年”。西周年间被种下时,在它的左边还植有一株,两树相并,有比翼齐年之意,但可惜的是那一株在清道光年间被伐去了。相传在此之后,原本生长挺立的周柏,因为失去同伴,声泪俱下。它身卧而下,以示悼念,从此以卧龙之姿生存至今。

卧龙柏在倒下时,恰好倒在了旁边同为西周年间种植,但高大挺拔的长龄柏上。它们曾一同经历了各朝各代的风风雨雨,陪伴着晋祠阅尽晋阳古老大地的岁月变迁,如今满身沧桑,彼此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继续携手走过更久远的时光。

长龄柏和卧龙柏(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绝之宋代彩塑与三宝之圣母殿

“三绝”的最后一绝,就在千年周柏以南的圣母殿内,是43尊塑造于宋天圣年间的宋代彩塑。

主像是着凤冠霞帔的圣母邑姜,她端坐殿内居中摆放的凤椅之上,华贵雍容。这是一尊形象为宫廷统治者的彩塑,神态庄严,体现着统治者的尊贵与奢华。

主像四周环立着众多侍从彩塑,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33尊根据宋代宫廷“六尚制”塑造的侍女彩塑,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举手投足,顾盼生姿。此外还有5尊宦官彩塑和4尊着男服的女官彩塑,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这42尊彩塑,大小与真人略同,只有2尊是明代补塑,其余皆为北宋原物,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侍女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侍女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们所在的大殿坐西朝东,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晋祠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全祠的主殿,晋祠“三宝”之一。

整座大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剪边,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近似方形。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曲线美和稳固性。殿内则采用“减柱法”,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梁架,从而扩大了殿内的空间。殿外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极为宽敞。

圣母殿(图片来源于网络)

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这里不仅有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殿周围廊。在大殿前檐廊柱上,还有八根国内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雕于宋元祐二年,即公元年。因为木质材料本身具有易毁的特殊性,宋朝以前的盘龙柱,留存至今的均是耐久性更强的石质盘龙,由此更显得晋祠的这八根弥足珍贵。它们虽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整体保存较为完整,依旧怒目利爪,一派生机,鳞片层层分明,须发根根清晰,已真正成为海内外独一无二的孤品。

木雕盘龙(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宝之鱼沼飞梁

离开圣母殿去往献殿,会路过一座架在鱼沼之上的古桥。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此沼中多鱼,故名鱼沼,原为晋祠第二泉。而那座古桥,“……桥形如鸟,展翼若飞”,故被称为“鱼沼飞梁”,应是创建于北魏之前,是晋祠“三宝”之一。

鱼沼飞梁前接献殿,后连圣母殿,形成了一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桥型不是历史上其他桥梁形制中常见的“一字型”或“栱形”,而是一座连通沼之四岸的“十字形”。东西桥面平坦,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两面下斜如翼,长19.5米,宽3.8米,与圣母殿上翘的殿角遥相呼应,在一起一伏,一张一弛间彰显出了飞梁的巧妙与大殿的开阔。

它是最早的水陆立交桥,现代立交桥的前身,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鱼沼飞梁(图片来源于网络)

沿着鱼沼飞梁继续往前走,在东月台左右,可以看到一对保存基本完整的铁狮,蹲坐在铸铁座上。它们铸造于北宋政和八年,即公元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铸对狮。因圣母殿内供奉的“圣母”及其周围侍者均为女性,是最典型的“女尊”建筑,故而这对狮子,东侧为母狮子,西侧为公狮子,遵循了“女左男右”的规制。

铁狮(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宝之献殿

下了鱼沼飞梁,便是晋祠“三宝”的最后一宝,用来给圣母母子供奉祭品的献殿,前身是北宋构筑的均福堂。它始建于金大定八年,即公元年,在此后的八百多年时间里,只经过了年和年两次大修,至今保存完好。

献殿的造型,从体量来说确为殿堂,但外观又好似一座凉亭,是我国唯一殿与亭相结合的建筑。

整体殿高9.75米,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青瓦覆顶,黄绿色琉璃剪边。由纯木制榫卯结构搭建而成,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后当心间辟门,门扇为直棂栅栏门,四周设低矮槛墙,其上安有直棂栅栏,此为《营造法式》卷八小木作制度中的实例。

献殿(图片来源于网路)

晋祠从西周存续至今,其中留存有许多深沉、壮阔、古典、静穆的建筑、碑刻、雕塑以及诗文匾联,它们是各朝各代无数光影的叠加。历史在这里沉淀,和那存于灵动溪水中,秀美亭台间的晋祠之美,一同叠加起一座博物馆的厚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