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介绍 >> 正文 >> 正文

小南村二仙圣女延续千年的晋东南崇拜

来源:晋祠 时间:2023/5/26

作者:刘勇

晋东南至今也是山西四大子区域里交通最为不便的地方。这片古称上党的区域,多山多峡谷,其间散落很多山间小盆地。闭塞的地理环境不仅让这里少受外界影响,保存下国内80%以上的元以前早期古建,在文化方面也多有独特之处。晋东南民俗风情内涵丰富,一大文化现象是地方神灵崇拜非常普遍,延续时间长,有的已有千年之久。

晋东南的神灵崇拜里,玉皇、后土、圣母多有,汤帝、府君、二仙、三嵕等晋东南独有的偶像祭祀也各有系统,民间信仰延续至今不衰。其中二仙是唯一的年轻女神,还是两位合祀,中国罕见。

传说二仙本为民女。继母无情,二女受苦受难,依然勤恳为生。后其事感动上天,升入天庭。二仙成为一方民众的保护神。民间纷纷在各地建庙祭祀,祈祷护佑。据说最为传奇的一次显灵是在北宋中期。当时,被调遣的一支北宋官军开赴征讨西夏前线途径上党,遇到灾异,无法行军.二女显灵,奉献食物,化险为夷。宋徽宗时朝廷下诏,封二女为冲惠真人和冲淑真人,并赐庙号“真泽”。人们认为姐姐是冲惠,妹妹是冲淑,奉祀她们的庙宇被称为真泽宫。从此二仙从民间俗神成了国家认可的神仙,二仙崇拜很快遍及晋东南。至今,我们在长治、晋城山区多能看到二仙庙就是明证。

由于二仙崇拜的兴盛,历代人们都会建造庙宇为祭祀之所,自宋到清不绝。至今,我们看到有多座宋元时期的早期二仙庙成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中现存较早的一座是晋城郊外的小南村二仙庙。

清晨,张老师骑上他的小摩托车,带我行驶在郊外的缓坡地带。没多久,我们进入丘陵,背后的城市远去了,我们来到了绿油油的田野,经过丹河,很快在山坡上看到一个小村,这就是小南村,村边就是二仙庙,大殿内的北宋原装塑像和天宫楼阁是最大亮点。

我们从小门进入。庙门和戏台已毁,现在留存下来的古建是中殿,献殿、正殿和左右垛殿。

说是中殿,其实是个前后无门窗和砖石的三开间悬山顶敞厅,或者叫过厅更合适吧。过厅北是院落正中的空地。两棵笔直的古柏,树下是献殿,五开间悬山顶。和过厅一样,也是前后通透,方便祭拜活动。最重要的正殿三间和献殿紧挨着,以至于很难找到拍下外立面全貌的角度。献殿是明清后加盖的。

正殿东西各三开间垛殿,东侧殿的额坊木采取原材,尚存元代风格。

二仙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前檐四根八棱石柱,柱头辅作斗拱,用材硕大,分布疏朗,侧脚、升起和柱头卷刹等早期形式明显。一看那硕大的斗拱用料和高高延伸出挑的飞檐,就是早期的韵味。殿左右各一北宋石碑,《新修二仙庙记》记载政和七年(年)庙宇工程竣工。另一侧的《二仙庙记》刻于大观元年(年),记录乡民建庙后塑像贴金等事。由此可见,二仙庙的建筑年代最晚于政和七年完成。

看门人打开了大门,我走进了北宋的殿堂,这是个美轮美奂的小天地:一道飞虹般的天桥飞架,连接左右两座精巧的楼阁。殿内二仙主神在主龛内端坐,两女官在楼阁下层的附龛内,外有侍女四尊、立像八尊。凤冠霞披的二仙一身长裙,附龛内的女官手握笏板侍立。还有执掌文印、饮食、梳妆的女官侍女像12尊,分立二仙两侧。部分塑像的头部曾被盗,后来补上。塑像服饰为宋代常见的绣罗裙等,体态端庄自然,身材修长,颇有亲和力。这组民间彩塑体量不大,制作手法和技艺不如晋祠圣母殿内的细腻和气派。不过塑像眉宇身形之间的气度,简约而优雅,内敛超然,也比较符合二仙崇拜的内容。

天宫楼阁包括两座二层楼阁式高台建筑和一座两侧游廊连接楼阁二层,类似风雨桥模式的拱形天桥。我想起汾城南门外的金代洪济桥、灵空山深谷里的峦仙二桥来,这些山西境内难得一见的风雨桥实例的形式,或许来自天宫楼阁的飞桥形象。小桥中还设一间凉亭式建筑,单檐歇山顶,翘脚飞檐,出檐高远,斗拱还是斜拱模式,十分华丽。天宫楼阁属于小木作佛道帐、转轮经藏、壁藏范围。《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四)》中,提出了天宫楼阁的内容与制作标准。

殿内这组天宫楼阁正是北宋小木作的杰作,也是保存完好的北宋孤品,目前看也是存世中最早的。在晋北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后窗处也有座辽代的天宫楼阁。应县的金代净土寺大雄宝殿内的天宫楼阁是在藻井的部位,体量不大。在陕西户县公输堂内的层叠多层向上的藻井天宫楼阁,明代,密集繁复的美,多少有点密集恐惧症的意味。华严寺为辽皇家寺院,藏经殿内的天宫楼阁比这座体量要大,但格局形式颇为类似。

山西南北两头的两座天宫楼阁确实有点营造人间天堂的意味。人们在寺庙里修建它,也是期盼在这里的祈祷能感动神明吧。

主龛、副龛、楼阁、天桥,在面积不大的小殿内勾画着美妙的二仙世界。历代信士们精心呵护着这座古建。年过去了,好像这里的世界从未改变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