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太原市晋源区北大寺村,满池的睡莲或红或白、慵懒多姿,稻香园里秧苗齐整,个个精神焕发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田埂上时有游人走近莲叶深处寻找那一抹深藏的娇粉,记者不禁想起了“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诗句。北大寺村村委会主任武美贵告诉记者说:“我们村的荷花曾经是晋祠外八景之一。现在村里又有荷花园,又有试验田,形成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的休闲农业模式。老百姓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了。”
“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一代文人欧阳修用这样的诗句盛赞晋水之美、稻米之佳。“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清代的许荣也用一幅楹联生动地描画了当年晋祠一代汾水流曲、荷花映日、稻香四溢的美好景象。
为了恢复与保护“晋祠大米”种植面积与原有品质,从年始,晋源区就将“晋祠大米”恢复与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措并举,提出了晋祠大米品质提升振兴计划。今年围绕水稻品质提升工程,晋源区农业农村局实施了优质水稻示范区建设项目,面积亩,涉及花塔、赤桥、北大寺、王郭四个村,晋源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原有明告诉记者:“我们力争通过旱育秧、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和根外施肥、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和根外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生产一批优质晋祠大米,做强叫响晋祠大米品牌。”近年来,晋源区还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每恢复种植一亩稻田,可获元资金补助;另外,每年种植一亩水稻,政府再补贴元。
端午时节,以“千年厚礼晋祠大米”为主题的晋源区第二届插秧文化节在北大寺村举行。农民们以自然原野为舞台,展示晋祠大米生、长、收、藏的深厚文化内涵;《晋献嘉禾》《台骀治水》等舞台剧表现晋源的山美水美;农民现场水彩画创作,用一抹抹或浓烈或淡雅的色彩描绘对家乡的爱恋;村民撸起袖子,挽起裤腿,荷着秧苗,喊着号子,打秧、运秧、抛秧、插秧……一片片黑泥畦在喧腾过后变成一行行整齐的稻田。从年开始,在晋源区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下,花塔村开始保护性复种晋祠大米。整合亩基本农田,种植特色大米、打造稻田公园,完成了太原市首个水田改造建设项目。目前,“稻田公园”已初具规模,除栽种晋祠大米,还栽种莲花,开辟鱼塘,养鸭等,重现稻花飘香、莲叶摇曳的水乡风光。古村赤桥因为“豫让刺赵”“舍生取义”等传奇故事,至今闪现着当年三家分晋风云际会的历史烟尘。如今,走进赤桥古村,不仅可以寻访千年古村文明遗迹,还可以体验北国江南农耕文化、祭祀等传统文化活动。
春夏插秧、暑期游学、摸鱼节采莲子、金秋共享丰收喜庆,晋源区正在利用独特的稻米文化以及优越城郊地理位置打造乡村产业与休闲观光旅游新业态,走出一条“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发展新路径。
本报记者王秀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