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晋祠 >> 晋祠介绍 >> 正文 >> 正文

带你去看晋祠,探究三晋历史文化

来源:晋祠 时间:2022/9/19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

早在周朝就形成了所谓的风水观念,这种观念的基本精神筑在于调适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要求建筑与地形、地貌和方位等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一致,晋祠无疑是选址的最佳地点,位于悬瓮山和晋水交汇处,据《晋祠铭》记载悬瓮山“崇山亘峙,作镇参墟;襟带边亭,标临朔土。悬崖百丈,蔽日亏红;绝岭万寻,横天耸翠。霞无机而散锦;峰非水而开莲,石镜流辉,孤岩宵朗;松萝曳影,重溪昼昏。碧雾紫烟,郁古今之色;玄霜降雪,皎冬夏之光。”晋水“飞泉涌砌,激石分湍,蒙氛雾而终清……日注不穷,年倾不溢。晋祠布局的形成受到儒释道的影响,南北朝以后,佛教的庙宇开始拥入晋祠,道教的殿堂也依祠而建,并在明清两代达到高峰,形成儒释道共处一祠的格局。

晋祠建筑的布局大多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方式,如圣母殿一线建筑、唐叔虞祠、吴天神祠、文昌宫和奉圣寺等。祠分前后两进院落,以山门——献殿——正殿为轴线安排内部空间,左右两厢辅以配殿。这种布局方式适应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秩序井然,主次分明,轴线贯通,具有明显的空间位序,充分表达了宗族祭祀观念的价值观以及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安身立命的社会秩序和以德的高低定尊卑的大原则。在布局、空间组合、材料结构的运用上都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显示了统一的风格和明显的共性,但在这种共性之中,每座建筑尽可能显示出它们独特的个性。

晋祠内的舍利生生塔属于寺庙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型上又具有高耸的轮廓线条,因此,它成为整个风景区的重要点缀和最突出的标志。和整个建筑群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丰富建筑群以及整个风景区的轮廓线。同时,登高远望,视界开阔,成为游人必到的观赏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